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城市规划、土地、基础设施建设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三位一体、缺一不可,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系统工程。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先导.是土地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依据;土地开发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是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金陵瞭望》2010,(20):4-6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尾之年。也是衔接“十二五”发展关键之年。市委十二届十六次全会提出了加快转型创新跨越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结合秦淮实际,今年全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特色秦淮”主题,按照市委、市政府“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工作要求,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特色效益。更加注重城市品质,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努力推动各项工作转型升级,为“十二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过程本质上是一次深刻的社会结构转型。在城市社区层面,随着单位制逐渐解体,城市社区进入了后单位制时期,并表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治理形态从“管治”到“自治”、邻里关系从“解体”到“重构”、社会阶层结构的空间分布表现出分异与隔离。  相似文献   

4.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本文阐释了城市规划工作对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从关注城市环境、创建健康城市的视角,分析了做好城市规划工作的具体措施,以实现城市健康、和谐、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阐释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论述了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不和谐性,并揭示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谐重构的基本内涵及和谐重构的原则、基本理论方法和内容,对资源型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进入90年代,在中国城市建设领域逐步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把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作为城市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正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大趋势。 城市定位大趋势:国际性城市 中国提出建设国际性城市始于80年代末,在90年代逐步形成一股新的潮流。199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决定开发上海浦东新区时,江泽民总书记题词:“把上海建成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城市。”同年6月,国务院在关于海口城市规划的批复中指出:“把海口市建设成为具有热带风光和海滨城市特色的外向型国际性城市”。从而正式拉开了中国建设国际性城市的序幕。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对外开放呈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格  相似文献   

7.
“五个统筹”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中心内容,对于指导城市规划发展,构建和谐城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传统发展观和以“五个统筹”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发展策略方面的对比研究,结合建国以来城市规划发展的得与失,得出了在城市规划发展中,要正确认识“五个统筹”作为认识观的方向引导作用和作为政策支持的实践指导作用,并不断地运用实践成果丰富和论证“五个统筹”的理论内涵,促进城市规划在“五个统筹”指导下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是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积极妥善解决“城中村”问题 ,加快“城中村”转型发展 ,使其真正融入城市 ,是城市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这些村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城中村”的转型发展 ,关键在于管理体制的转变。传统的路子是从村委会转为居委会 ,但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今天 ,不必要也不应该再走这个弯路 ,而应该直接向城市社区居委会跨越性转变。这种转变是必要的 ,也是可能的。要积极探索和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促进“城中村”跨越性转变  相似文献   

9.
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是专门研究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布局艺术的一门科学。自古至今,城市规划在城市的建设发展中,始终处于龙头地位,规范并驾驭城市建设的全局和全过程。建国以来,新北京城市规划的核心成果,或者代表作,就是城市规划的总体规划方案,为了确保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科学性,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宏观经济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新北京共颁布实施了5个反映不同历史时期新北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这些方案的编制完成,都包含了大量的经济工作与宏观经济问题研究的成果,从而确保了方案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数字城市规划内涵及其共享平台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诸多学者对数字城市规划的研究成果,及信息时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态势,认为数字城市规划是传统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它既是数字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一种全新的规划理念和方法,其具体内涵表现在信息化、数字化、系统化三个方面。数字城市规划是信息时代城市规划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它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其当前建设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认为共享平台的建设至关重要,是整个数字城市规划领域的基础。提出了从数据集成、模型集成、系统实现三个方面建设共享平台的理念,以期有效地提高数字城市规划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规划与建设是城市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表征。城市规划与建设关乎人民群众生活,关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顺应城市文明发展潮流,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应坚持人文化、生态化、信息化、个性化的正确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是江宁开启“十二五”跨越发展新征程、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起步年,也是城市建设全面提档升级、奋力实现突破的重要一年。我们将紧紧刖绕新一轮城市建设转型、创新、跨越发展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新城市·新视点──对于21世纪城市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合运用了多学科的观点,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文化复兴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变动趋势,认为“一体化”、“信息化”、“生态化”和“宜人化”代表了城市发展的潮流,指出构造21世纪新城市的目标体系应定位于“开放城市”、“智能城市”、“山水城市”和“家园城市”等四项主要内容,并相应提出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新方法与新观念。  相似文献   

14.
浅析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城市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它不仅是城市特质的表现,更是城市建设的推动力。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趋同化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如何加强城市建设中的城市文化作用已成为当今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试从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及城市规划建设应与城市文化相结合的角度来探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城市文化问题,试图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城市文化进行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15.
谢伟 《金陵瞭望》2009,(23):75-75
古都金陵看老城,现代化新南京看河西。进入新世纪.围绕南京实施“一城三区”战略.新建邺全面融入河西新城建设.以文化要素的凸显实现城市外在形象和内在价值的重构.一座“适宜总部聚集、适宜创新创业、适宜生活居住、适宜休闲旅游”的现代滨江新城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16.
创新型国家是新时期我国加快自主创新进程的重大举措.对于正在谋求转型发展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来说,走创新型城市的发展之路,既呼应创新型国家战略精神,又契合“两型城市”的建设理念,也符合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需要.近年来淮南市围绕创新发展先后出台多项关于科技创新的规划和政策意见,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建设创新型淮南的基础更加扎实.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商品经济和阶级分化的产物。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一个时代科技文明与人文思潮的集中体现。作为城市建设实践的理论总结和指导思想的城市规划理论最能体现人文学科与科技学科相交融的特征。从学科交叉角度可把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人文学科占支配地位时期的古代城市规划 ,科技学科独立发展时期的近代城市规划理论和人文学科与科技学科交叉中的现代城市规划学 ,并对每一阶段学科交叉的特点及其对城市规划理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未来“图们江市”城市规划中几个原则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未来“图们江市”城市规划中几个原则性问题的思考了四保图们江地区的国际合作必将伴随着一个中心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而逐步开展,我们在这里暂且称之为“图们江市”。在具体的城市规划尚未出台之前,有必要就一些原则性问题进行探讨。1、关于“图们江市”的城市功能1....  相似文献   

19.
产业园区建设是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因素,衡阳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城市产业在调整升级,城市空间正转型重构。衡阳城市空间发展轨迹大致分为内向发展——轴向扩张——圈层扩张三个阶段,新时期衡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载体规划构建“一轴、三核”的产业总体布局。在产业促动下衡阳城市空间由单中心多组团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内部方格网外部圈层生长的“十字”型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协调城市功能,文章从建立多中心体系与功能组团,采取轴向生长的空间发展模式,强化结构性生态要素的控制,完善产业区功能、产城融合、产城互动,对接区域、融入区域空间结构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衡阳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传统资源型城市存在的大量旧工矿建筑作为切入点,从重构原有建筑空间及分析城市特色景观元素、公共艺术状态入手,整合社会性、艺术性和经济性。融合运用建筑景观设计、公共艺术、城市规划原理,提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导入公共艺术元素的现实需求和共性主导路径,并针对唐山市特色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元素导入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