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贵在新,一篇有新意的文章会使人眼前一亮,引起读者的兴趣,而老生常谈、平淡无奇的文章会使人生厌的,叫人失去看完的耐心。北方有句俗话:“别人嚼过的馍不香”。意思是要创新求异,标新立异,别具一格。那么如何使自己的文章富有新意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题目要新题目好比一篇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一个有新意的题目会使你的文章顿时增色不少。例如同样是写妈妈的文章,以《爱唠叨的妈妈》、《喜欢画眉的妈妈》为题就比《我的妈妈》要“新”一些。而《我有两个爸爸》、《老烟枪终于“缴…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老年知识百科全书”的《山西老年》第十一届百题知识竞赛题目出得好,好在将全年12期,洋洋近千篇文中的要点点出。题目的内容包括历史人文、生活常识、科技知识等,内容丰富,涵盖全面,看出编辑的良苦用心。因老年人记忆差,通过答题使读者通读各章,加深记忆,巩固知识。  相似文献   

3.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对于一篇文章来说.题目便是文章的眼睛。题目起着概括文章内容、揭示主题、吸引读者的独特作用。好的题目与文章的主题、体裁和风格有着密切的关系。“题好文一半”,题目拟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整篇文章的质量。读者可以通过标题看出文章水平的高低.有经验的甚至可以通过标题探测出作者在扣题、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水平,并由此推测出作者写作功底的深浅来。  相似文献   

4.
关于“文体规范,特征鲜明”这个话题,请先看下面一道作文题目和要求。 [2007年山东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且文体特征要鲜明。  相似文献   

5.
从题目看,这篇文章的文眼明明是一个“爱”字,可作者起篇却偏偏渲染了一个“怨”字。作者以刚跨进学校大门时的强烈感受作为文章的开头,从校园的狭小、景色的灰暗和对旁人嘲讽的回忆等方面,竭力表现出自己极其懊丧、消沉的心情,为下文设置了悬念,蓄足了笔力,使读者顿生好奇之心,欲罢而不能。这个头开得是比较新颖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的题目就像文章的眼睛。新颖别致的题目能够先声夺人,像磁石一样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怎样赋予文章一双明亮的眼睛呢?下面结合课文和同学们的作文介绍几种命题方法。一、用打比方的方法命题。如《林海》一文,题目把大兴安岭的茫茫森林比成了无边无际的大海,突出了森林的面积大,数量多。二、用拟人的方法命题。如《骄傲的孔雀》、《小蝌蚪找妈妈》等课文题目,都很有趣味,具有吸引人的力量。三、用点明文章中心的方法命题。这种方法使读者一看题目就知道作者的写作意图。如《将相和》、《倔强的小红军》。四、用概括主要事件的方…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人靠衣装,文靠题装”。一个好的题目,恰似文前的“一颗明珠”,靓丽夺目、抢人眼球,使文章魅力倍增。然而,我们发现当遇到需要“自拟题目”的作文时,学生所拟题目好的不多,平庸者不少。如何扮靓文章的题目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相似文献   

8.
把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鲁迅的读者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迅编印书刊的目的是为读者服务、使读者得益。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鲁翁毕生致力于编辑极勤,主旨惟在益人。”鲁迅对读者负责,处处替读者考虑,把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编辑思想贯穿在各个方面。“出版,在昨天、今天、明天,最严肃和最要花力气处置好的题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谁是第一’。”鲁迅当年提出的编辑的读者意识,几十年后,仍让人感到并不过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读图”语境下,大学生审美教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一是由“我看”向“他看”的转变,使审美的“建构”先于审美的“发现”;二是由看“图”向“看”本身的倒转,使审美之“看”本身呈现为复杂的结构性存在。基于此,对大学生审美教育过程中的“看”——谁在看、看什么及如何看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使我们认为“读图”语境下的大学生审美教育的问题式己发生转换,这为审美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10.
文章戒长     
文章戒长,这既是一个老题目,又是一个新题目。所谓老题目,是说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谈论过这个问题;所谓新题目,是说尽管人们对这个问题多有批评,但至今报刊上刊登的“水泡馒头”式的长篇依然不少,使人看了生厌。 文章长才能显示其价值吗?否。刘禹锡的《陋室  相似文献   

11.
如何使学生对文言文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六步法”,即一看、二听、三找、四讲、五读、六总。一看。遇到一篇新文章,先组织学生自看。篇幅短的可通读全文,篇幅长的则要分段阅读,使学生先有感性认识。这一步骤姑且称为“粗读”。例如高一语文第一册中《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对高中生来讲这篇课文篇幅不长难度不大,我们安排10分钟给学生“粗读”。二听。让学生在“粗读”的基础上,认真聆听老师的范读或听录音。这一过程要求学生特别留意生词的读者,并且对重点实词、虚词做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2.
在爸爸头上“小题大做”一个小巧、准确的好题目,不是轻易诞生的,需要你有一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下面,我们来阅读一篇写爸爸的习作,然后来一番“小题大做”,看谁起的题目最精彩!  相似文献   

13.
“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清人李渔语)意思是文章开头要用精采的话抓住读者,使他非继续看下去不可,对于调查报告来说,写好开头———导语,更是使读者产生“三分钟兴奋度”,悟其要领,从而发挥调查报告作用的关键。所以有人说,写好导语,就是写好调查报告的一半。写好导语并非易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段序言中说:“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著名文学家高尔基也说:“最困难的是开头,就是第一句话,如同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不少同志也经常碰到这种情形:一篇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4.
童年趣事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情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你看,那会飞的梦,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你的童年也一定有许多趣事,请你选择一两件最有趣的写下来。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根据所写的内容,定一个题目,作文字数在四百字以上。  相似文献   

15.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请以“风流人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题材不限,600字以上,时间90分钟。 技法点拨 “议事”类作文的实践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时红伍 《新天地》2011,(8):35-35
首先请原谅题目用了个“启思”的名称,这不是我的什么创造,只是在命题时冷不丁想起了这个名称。觉得不错,于是就用了,请读者不要见怪,其实就是通过“猴与佛”的故事受到的启发、思考的意思,但仔细揣摩,觉得寓意深刻,发人深思,为了加重语气,就用“启思”吧。  相似文献   

17.
《小康生活》2000,(6):10-10
97年7月21日《农民日报》以“这场革命静悄悄”为题目发表全国串叶松香草协作组组长袁国弼答读者,文章说“没有多少人知道获得国家专利、国家银质奖以草代粮这个项目(串叶松香草)。  相似文献   

18.
童话与理想     
俗话说:“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以其选材范同涉猎广泛,写作文体不受限制,表现手法灵活多变而倍受青睐。如何给话题作文拟一个漂亮的题目,让它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令读者耳目一新,“一见钟情”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揣摩话题作文的内涵,精雕细琢,选取最恰当的拟题方法。  相似文献   

19.
“接受”一词已非其字面含义那样消极、被动,而是充满了积极、主动的意味,接受主体的能动性贯穿于文学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具体表现在:1、隐含读者对创作有潜在作用,伟大作家心目中的隐含读者是“标准读者”或“理想读者”,它使作家的创造力得到巨大发挥;人不如其文的作家为了获得与标准读者交流和沟通,往往戴上了“人格面具”。2、阅读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3、读者的文化需求对创作有明显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外国老师让中国学生作文,题目是《我的妈妈》,老师看了交上来的作文以后发火了:“你们的妈妈都是勤劳、无私、贤惠的吗?没有一个是懒惰的、自私的吗?”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使这个外教大为恼火。我想,我们中国的老师是不会发火的,因为早已习惯了这样的作文。一些老师为了帮助学生拿到高分,鼓励学生编造作文,或者照搬别人的“优秀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