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青海旅游业近年来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但是也带来了一些相关问题,而且越来越紧迫,如果不及时解决将极大地阻碍和滞后青海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在此以青海旅游业整体为背景,重点论述青海人文景点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提出一些建设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事给青海旅游业带来了诸多影响,通过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我们认为环湖赛对青海旅游业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人数大幅度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旅游总收入提高,总之国际环青海湖赛事对青海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青海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在青海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旅游业的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发展青海旅游业,必须突破体制、人员素质、挖掘景点文化内涵和通过管理、经营去争取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四大难点。  相似文献   

4.
青海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青海体育旅游资源现状的分析,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及旅游系统理论,从资源、产业、环境三个方面,对青海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青海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旅游业正在成为该省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旅游服务营销也成为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青海旅游营销要依托现有资源并有所突破,在景点挖潜、景区推介、软硬件建设、服务提升、营销理念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6.
从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特点出发,制定符合本地区旅游产品特点的营销策略,变区位劣势为区位优势,打破青海旅游产品营销的瓶颈,是促进青海旅游业快速、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青海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文化内涵。文章通过对开发体育旅游资源中的价值、意义及青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思路进行深入分析,目的在于探寻青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途径,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发展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省的旅游资源以其独特的屋脊风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宗教、多采的民族风情、高原风味的土特产品,表现出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为发展我省“唯我独有,非我莫属”的旅游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982年青海对外开放以来,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游人来青海游览观光,使我省旅游业曾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形势。但由于种种原因,我省旅游业还比较落后,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极不相称的。为使我  相似文献   

9.
了解青海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民族体育与当地旅游业市场互动发展影响,对于促进民族体育产业化,使之成为青海省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宁作为青海旅游中心枢纽城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其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定位,合理布局,使西宁成为颇具特色的消夏避暑胜地。  相似文献   

11.
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关系密切,而现代社会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促使创意旅游这种全新旅游模式的形成。青海民族旅游开发中的创意旅游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青海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民俗风情,而且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本文通过分析青海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有利条件,着重探究青海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西北五省区入境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对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丝绸之路作为一条经典线路,在与其它新兴旅游热点地区竞争的同时,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本文以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为例,构建了由旅游市场、旅游环境、旅游产业组成的量化指标体系,并采用SPSS12.0软件通过因子分析,分别求出了各指标的得分及综合竞争力得分并进行排序分析。结果显示陕西在入境旅游综合竞争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宁夏有明显的劣势,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些进一步提高丝绸之路旅游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结合2001—2013年数据例证,从北京市旅游业收入依存度、旅游业贡献率、旅游业拉动率、旅游业需求收入弹性、旅游业对社会就业贡献、旅游业对外汇收入的贡献六方面分析北京市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表明,北京市区域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不容忽视,且发展潜力较大,旅游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及旅游创汇收入影响可观。为此,立足北京市旅游资源,继续发挥旅游业在产业发展与升级中的带动作用,深度挖掘农业与旅游业、工业与旅游业及第三产业与旅游业之间产业融合内涵,打造开发高端、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拓宽后奥运时代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旅游产业的特点、发展状况进行的分析,提出北京市旅游产业当前存在的若干问题,并结合国际旅游产业发展的经验,以及与其他省市旅游产业的对比,对如何进一步提高首都旅游产业的整体水平,提出对策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广州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势头良好,饮食文化、城市观光文化、深度游三大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正在形成。但文化旅游产业定位模糊,缺少大型文化旅游企业总部,缺失新型文化旅游装备制造业。广州应重点提高核心层次产业与中间层次产业的比重,扶持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挖掘海上丝路文化、集结岭南文化、培育创意文化,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旅游中心镇跨越发展,孵化总部经济,实现文化旅游产业高度化。  相似文献   

17.
旅游产业既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旅游产业的推动和促进。以产业融合理论为基础,以丽江旅游与文化融合提升文化内涵为案例,通过对丽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现状及效应分析,提出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是实现丽江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利用赫芬达尔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测量湖北省2005—2012年旅游产业的集聚水平,对比高铁开通前后其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发展变化,分析高铁对旅游及相关行业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2009年高铁开通以后,湖北省旅游产业的集聚水平显著提高;高铁对湖北省各旅游行业集聚水平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商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的影响程度最大;在全国范围内,湖北省旅游产业的集聚程度相对较低,且增长速度缓慢;湖北省内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不均衡,武汉、宜昌等交通枢纽城市旅游产业的集聚水平不断增强。针对目前湖北省旅游产业的集聚状况得出一些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今天要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就需要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成员共同努力。文章在界定旅游产业链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旅游产业链的现状,最后基于旅游产业链整合提出了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