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泰伯"三让天下"是自古以来一致公认的历史事实。但历代以来,对泰伯"三让天下"具体究竟是怎样"让"的?究竟"让"了什么"天下"?究竟把天下"让"给了谁?众说纷纭,不一而足。在吴地民间,有些人为"彰显"泰伯具有至高无上的谦让精神,提出了泰伯既让周又让吴的"三让两家天下"之说。近年来,甚至有些电视媒体也对泰伯让周让吴的"三让两家天下"说大加宣扬。文章通过深入考证,列举自古至今大量文献典籍的记载,无可辩驳地证明,所谓的泰伯让周让吴"三让两家天下",违背历史事实,纯属过度拔高、子虚乌有的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2.
一、正义、生存、自由、冷漠隐与仕相对,儒法互补陶铸了传统的官僚文化,儒道互补则陶铸了传统的隐逸文化。让我们从孔子讲起吧。《论语·泰伯》: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相似文献   

3.
泰伯是中国吴文化的鼻祖。自3200多年前泰伯从中原来到江南把中原文化与江南民俗融合而开创“勾吴文化”开始,吴文化的发展就处处渗透着泰伯的深刻影响。因此,文章认为,无锡要建设吴文化名城就必须要打好泰伯牌。  相似文献   

4.
江南第一古墓——泰伯墓,如今再展新颜。4月1日,江苏锡山市鸿声镇隆重举行泰伯墓修扩建工程竣工典礼。海外泰伯后裔和当地各界人士万余人参加了庆典活动。 锡山市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据史载,殷商末年周太王长子泰伯三让王位,从中原奔至江南,在锡山梅里一带定居,传播黄河文化,由此开创了吴文化。吴文化对江南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孔子称其“至德”,司马迁将他列为“世家第一”。泰伯葬于现在的鸿声镇鸿山南麓,距今3194年。泰伯墓永兴二年起规模兴建,后经逐朝扩建,至唐盛世最为鼎盛,被称为江南第一古墓。  相似文献   

5.
用人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强弱兴衰的大问题。治国安邦靠人才,成就事业也离不开人才。这个道理,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包括封建社会的一些帝王将相在内,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靠人才。他说:“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无),则其政息。”(《中庸》)但是,人才是难得的:“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治国之臣)十人’”。对此,孔子说道:“才难,(人才不易得)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论语·泰伯》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孔子认为卫灵公无道,而没有亡国,是因为他任用了“仲叔圉治宾客,祝(鱼它)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宪问》)人才的重要,于此可见。  相似文献   

6.
赤溪源远 风月千秋——泰伯先生“赤溪风月亭”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座落在江西省黎川县城南的“赤溪风月亭”乃作者迁黎鼻祖泰伯 (李觏 )先生读书、讲学、著述之所。此亭屡毁屡建 ,保留至今 ,成为泰伯先生留下的惟一硬体遗迹。由此 ,“赤溪风月亭”成为黎川十二景之一 ,泰伯先生之后的不少名人常于此观光 ,并流下不少诗赋。但史料对“江书院”记载较多 ,这也是“江书院”名气更大更幸运之由。泰伯先生的成功并永载史册得利于母亲与妻子这两位伟大女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我们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需要借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泰伯三让王位的至德精神对今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着重论述泰伯三让王位的至德精神对政治和谐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信仰儒家化是明清时期民间信仰中值得关注的一类特殊现象,它是指神灵在纳入国家祀典后,其形象被改造成符合儒家道德标准的现象。江南民间对泰伯的祭祀和崇拜,最初只是最单纯的先祖崇拜,与泰伯本人的德行无关。泰伯在民间作为道德典范的神灵形象,主要是在明以后的民间信仰中,经过了儒家化的改造实现的。地方官府和地方士人是这一改造的推动力量,而地方士人又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座落在江西省黎川县城南的“赤溪风月亭”乃作者迁黎鼻祖泰伯(李觏)先生读书、讲学、著述之所。此亭屡毁屡建,保留至今,成为泰伯先生留下的惟一硬体遗迹。由此,“赤溪风月亭”成为黎川十二景之一,泰伯先生之后的不少名人常于此观光,并流下不少诗赋。但史料对“Yu江书院”记载较多,这也是“Yu江书院”名气更大更幸运之由。泰伯先生的成功并永载史册得利于母亲与妻子这两位伟大女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新天地》2011,(9):7+19+37+39+41+47
嫁人阿花年过三十,犹待字闺中,妈妈天天唠叨。阿花不耐烦地说:"好啦!好啦!干脆替我找个猪八戒嫁掉算了啦!"妈妈生气地说:"都三十出头了,条件还那么苛刻,你知道天下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作文》2008,(10):60-62
一幢传说闹鬼的山庄被闲置了二十年,山庄的拥有者泰伯因欠巨额债务财产被法院没收并拍卖,唯有迷雾山庄因为可怕的传说被保留下来,一无所有的泰伯一家无奈之下,只得搬到恐怖的鬼屋中栖身,却不断受到鬼怪的侵扰。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则故事:东汉时的名人陈蕃,他少年时独居一屋而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地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多数论者认为薛勤的批评是对的,但在我看来。薛勤的批评也有些绝对“,扫天下”的人固然应该“扫一屋”,但“扫天下”者未必非要“扫一屋”。陈蕃的所谓“扫天下”大概是指做大事,“扫一屋”是指做小事,薛勤的批评在当时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今天却有些站不住脚了。首先,当今社会是一个高效率、快节奏的社会,所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元曲之所以能和唐诗、宋词并称,关键在于它的创新。元代散曲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其实质亦即对传统的叛离。元代散曲在思想内容上对传统的叛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离经叛道的思想。元代散曲否定了功名富贵。按照传统的观念,读书做官、光宗耀祖、家财万贯、福及子孙,是人生的最高理想。儒家虽也说隐居守贫,但有一定的条件:“无道则隐。”(《论语·泰伯》)而且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学术界研究的成果都表明:3200多年前,吴泰伯从陕西歧山远奔江南梅里,筑泰伯城、建句吴国、创吴文化,揭开了中国江南文明的序幕。然而,古梅里即今日的梅村却以著名书法家之手,挂出了“江南第一古镇”的匾额。那么梅村究竟是“江南第一古都”还是“江南第一古镇”呢?这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文章以大量的历史事实及史料深刻地辨析了这个问题,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无锡梅里是我国吴文化的原生地和核心区,无锡应该打好吴文化这张牌。  相似文献   

15.
《论语》注释,汉魏以来纷纭繁杂,直至清末民初,一直不衰。值得注意的是:千余年来,众多注释者们,对《泰伯》篇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章,不仅倍加推敲,而且各说不一,甚至对立;历代许多政客,也常以此句为据,推行愚民政策;“四人帮”大搞别有用心的所谓“批孔”,也曾捉住此句,恣意歪曲发挥。可见,对《论  相似文献   

16.
在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天是“百神之大君”的说法盛行于天下。在这种情况下,出身于“细族孤门”的王充敢于反潮流,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他说: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 1月 ,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石油大学饶胜文老师撰写的专著《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全书共 2 6 .3万字。《布局天下》是一本历史军事地理著作。历史军事地理的论文、专著代有所出。在中国古代社会 ,明末清初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是中国历史军事地理的代表作。新中国成立至今 ,著名学者史念海先生的《河山集》第四集是研究历史军事地理的力作。需要说明的是 :《河山集》第四集是史先生多篇优秀论文汇集而成。《布局天下》是以专著的形式与广大读者见面。基于两种不同形式的研究成果 ,我们是否可以说 :《布局天下…  相似文献   

18.
《清史稿·兵志》开宗明义地说:“有清以武功定天下。”最后并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兵兴者、终以兵败。呜乎,宣非天哉!”这种逃避具体分析、把兴亡的责任归咎于天,读起来颇与千多年前“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的论调可谓异代同谬。但是它却深刻地表明:清统治者十分重视武力征服,重视暴力统治。入关以后,各省派驻的驻防八旗便担负着“以武功定天下”的使命。御制《将军箴》说:“八旗禁旅,生聚帝都,日增月盛,分驻寰区,星罗基布,奕禩良谟”。以八旗军驻天下交通要道是清王朝的庙谟决策。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是一位曾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称誊的“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曾为挽救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局面,领导进行了一次著名的熙宁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是王安石在变法改革中提出来的重要的法律思想。他说:“夫聚天下之众者莫如财”,维持国家的政治统治,最重要的是有财。“理财”,是王安石改革的核心思想,他希望通过“理财”。挽救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接着又说:“治天下之财者莫如法”,治国理家的财力,最重要的是要有法律,故其为“理财”制定了一系列新法,有:均输法,农田水种法、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是什么?我观察周围的一些父母,结合我42年为人子、23年为人父的心理体验,想说说“天下父母心”。父母心是公心常听一些人说,父母有偏心。说这种话的人,是站在自身立场上,没有全面看问题,没有同父母换位思考。人们都知道“天下老,总偏小”这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