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利用网络结社和勾联所结成的"网络帮派"正在成为引发青少年犯罪的新途径。其中,网络帮派有其明显的群体特征:等级性和管理的完整性、网络纠集的快捷性和群体犯罪的疯狂性。其中网络公会成为青少年网络帮派的新形式,极易培养青少年的帮派意识,并诱发青少年结帮犯罪。网络帮派犯罪不仅因其便捷和突发性而使犯罪防治更加困难,而且它毒害了青少年的心理,损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应针对青少年网络帮派犯罪形成的青少年自身、社会和法律原因,加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加强网络监管,完善立法和加强司法干预等。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的犯罪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影响.作为社会因素一种的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也很大.大众文化中的不良内容会诱发青少年犯罪,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需针对大众文化传播的情况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重点集中于青少年犯罪现状、犯罪特征、犯罪原因以及犯罪预防这四个方面。多数学者根据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来概括犯罪特征,并从网络、社会环境、文化与社会排斥等方面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提出完善立法、净化社会环境、刑罚矫正与有效社区管理等预防和治理措施。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将给我们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犯罪带来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友聊天、娱乐休闲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骀者,但由于网络的"双刃剑"性质,同时也带来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新问题.文中就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成因及对策作一粗浅论述,以期促进我国的网络法制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 ,特别是青少年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于把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责任归结为青少年的不成熟 ,这是一个极大的偏差。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的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不仅有个人、家庭、学校的因素,更有社会的因素.社会是犯罪学研究的背景.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增加与转型期社会失范、社会组织松散、管控不力、贫富悬殊、腐败严重、暴力文化泛滥等问题有密切联系.只有找出催生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深层原因,才能全面防治青少年的犯罪.  相似文献   

7.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及其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青少年网络犯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特点上讲,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低龄化、智能性、隐蔽性、犯罪动机复杂性和犯罪手段多样性等特征;从原因上讲,青少年网络犯罪既有自身原因,也有网络原因,更有社会原因。有效地防范青少年网络犯罪,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采取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最为严重的是极易诱发青少年走向犯罪,因此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文章深入分析了青少年迷恋网络的游戏的原因以及迷恋网络游戏的弊端,最后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提出了各种预防措施,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犯罪主体日趋低龄化,犯罪客体多元化,犯罪手段高度智能化,犯罪规模集团化,隐蔽性、虚幻性极强,危害性极大的特征。有效地防治青少年网络犯罪要从加强青少年网络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加强技术监督;健全网络犯罪的法律控制体系;建立专门化的网络执法机构;加强国际司法合作等多方面着手,进行综合治理,形成长效防控机制,才能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网络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网络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网络犯罪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象及原因,从而针对性地制定一系列的对策和防范措施,对于社会的安定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化冲突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从文化和文化冲突谈起 ,系统地阐述了各种文化相互间的对立、冲突和撞击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振荡。并根据各种文化间相互的作用和特点 ,依次提出了“诱发源”、“加速器”、“刺激物”、“古老源”等理论 ,较详细地分析了文化冲突对青少年犯罪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文化转型期异质文化、社会不良文化、青少年亚文化以及代际文化冲突对青少年犯罪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文化的角度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对青少年亚文化进行调控将是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影视文化中的消极因素是当代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影视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影响了当代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和道德观.要有效预防和控制当代青少年犯罪就必须消除影视文化的"负面效应".大力弘扬时代的主旋律,严格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科学制定<影视文化法>,积极加强影视文化的评论,努力形成"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中和技术理论”是一种研究少年犯罪心理的社会学理论,它指出奉行传统价值观念的犯罪人如何使用中和技术抵消其内心的罪恶感,从而将其犯罪行为合理化。这一理论可以拓宽青少年犯罪研究视野,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当然,“中和技术理论”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未成年人敬畏之心的缺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家庭和司法两个维度对未成年人敬畏之心进行培养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手段。在家庭教育方面,树立及培养未成年人敬畏之心,加强父母对于未成年人法定义务和权利的了解,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司法途径上,进一步在法院的刑事案件审判中树立未成年人敬畏之心的底限保护,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多使用缓刑,防止未成年人在监狱环境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外来犯罪青少年进行的问卷调查,从越轨理论出发,分析了他们犯罪的原因。认为城市外来青少年犯罪主要是其社会目标与实现这些目标的制度化手段之间的断裂造成的。在引导青少年追求健康合理的社会目标的同时,应加快社会结构调整和社会管理创新,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合法的目标实现手段,这对预防外来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广西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形势严峻,体现在犯罪率急剧上升、团伙犯罪问题突出、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低龄化等未成年人犯罪特点上。犯罪原因主要有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家庭环境消极因素影响、学校教育失误及不良文化影响等。未成年人犯罪有个人的原因,但社会原因更多,故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对策应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当前,研究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从父母离异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联性分析来看,父母离异给未成年人的心理造成严重创伤;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率高有目共睹;父母离异使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缺失、生活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父母离异后出现的再婚重组家庭,使得未成年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其一时难以应付。此外,导致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父母离异给未成年人造成心理创伤是内因和主要原因,但还有诸如生理变化影响心理、"疾风怒涛"的特殊心理以及学校教育不当和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等外因。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记录消除制度符合未成年犯罪人特点的处罚与保护制度,有利于他们重返社会.本文论述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记录消除制度的现实需要和理论基础,提出了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记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当前青少年犯罪、吸毒和环境污染是人们公认的“三大公害”。出现了手段成人化、年龄低龄化、团伙化、高智商化、暴力化等新特点,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尽快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探究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结合实际,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