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渝西地区的劳动歌谣是渝西人民千百年来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们在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同时,具有亦庄亦谐、精粹自然的共同特点,值得专家学者去作更深入的研究与发掘;与此同时,由于众所周知的一些原因,它们也亟需我们大家的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渝西情歌是渝西山歌中极重要的一部分。从总体上讲,渝西情歌具有清新隽永、情意深长的共同特点;从具体内容看,它们或含蓄、委婉,或坦诚、热烈,异彩纷呈,而最终则落实到一个“情”字上。这里的“情”,不是矫情或者虚情,而是渝西人民千百年来凝结的爱生活、重情义的一片真情。  相似文献   

3.
渝西道德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即关于人的政治品德、思想品德和社会道德。文章从看重政治气节、倡导礼义廉耻、主张以诚待人、关注国家兴亡等四方面详细探析了渝西方言谚语中的渝西道德文化精华。  相似文献   

4.
渝万高速铁路的建设将形成渝万"一小时经济圈",促进重庆都市圈与万州沿线区域经济一体化。本文阐述了建设渝万高速铁路的经济意义和作用,系统论述了渝万高速铁路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5.
试论渝西经济走廊旅游整合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旅游整合理论论证了渝西经济走廊旅游整合的基础 ,提出了渝西经济走廊旅游整合的理论构架 ,并结合渝西旅游发展的实际状况和条件 ,进行了渝西未来旅游整合模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渝西地区是重庆经济的腹地,在重庆市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渝西地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市发展的大局。但目前渝西地区经济总量偏小,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区域内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聚度不高,特色不够明显。为了解决渝西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必须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拟就渝西地区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国民政府的迁渝,原北平、上海等地的作家和文学期刊纷纷南下、西迁,汇萃渝州.其中,一大批散文作家在整个抗战期间创作出不少优秀的散文作品.虽然风格各异,但无一不沐浴着抗战的烽火.它们或再现抗战生活,或替人民摇旗呐喊,构成了大后方抗战散文宏伟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8.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多地少,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农业经济占有比重较大,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技能素质普遍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成功转移对渝东南乃至重庆市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阐述了渝东南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现状、主要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渝西方言中的廉政谚语,承载了渝西群众的反腐仇腐思想、道德教化思想、公平正义思想和公民权力思想。这些思想都是渝西廉政文化中的精华性思想,值得传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20 0 3年 3月 18日 ,渝西学院、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教学科研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重庆市大足县宝顶山隆重举行。与此同时 ,渝西学院、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合作委员会以及渝西学院大足石刻研究所宣告成立。渝西学院、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合作的指导原则是 :优势互补 ,互惠互利 ,协同创新 ,共同发展。双方合作的具体形式 ,一是乙方 (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 )作为甲方 (渝西学院 )的教学科研基地 ,与学院共同为国家培育人才 ;二是甲方成立渝西学院大足石刻研究所 ,与乙方共同参与对大足石刻在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渝西…  相似文献   

11.
由“渝西画派”掌门人、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教授张咏清编著的《渝西画派第二届展览作品集》一书,已于近日由辽宁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作品集共刊载堪称渝西画派主力的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师生的优秀版画作品120余幅,还刊登了数十位国内外美术名家对“渝西画派”的祝词。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长江先生题词说:“……令人可喜的是,年轻的‘渝西画派’通过地域性题材和风格鲜明的木刻版画样式,展示出了不俗的整体面貌和创作潜力。看得出,张咏清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劳动,成绩可喜可贺。”《渝西画派第二…  相似文献   

12.
1927年中国全面抗战开始时爆发的沿海工业内迁运动,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它的结果是将中国东南沿海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工业经济移入当时的战略后方中国西部(主要是西南)广大经济极不发达的内地,从而在这块很深蒂固的封建土壤上极迅速地建立起了现代工业的基础,开辟了战时后方工业建设的新天地,使得中国民族工业在抗战的艰苦环境中得以延续发展。随沿海工业大迁徙而迁渝复工的数百家工矿企业是内迁工矿企业的大宗。它们在渝历尽千辛万苦,数年如  相似文献   

13.
“渝新欧”国际大通道是连接重庆到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因其安全、高效、便捷等众多综合优势,已成为中国货物快速运往欧洲的新的战略通道,被誉为“新丝绸之路”。同时,以“渝新欧”为代表的中欧铁路集装箱班列打通了我国西向通道,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经贸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通过对“渝新欧”大通道概况的分析,阐明“渝新欧”大通道重要的战略意义,详细分析“渝新欧”大通道的主要优势和瓶颈问题,提出“渝新欧”国际大通道提升为“一带一路”重要支撑通道的发展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划分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并取得了较大成功。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范围广、地域差异大、生态环境复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越来越显著。依据经济区划原则,从重庆市情出发,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划分为渝东北库区经济区和渝东南民族经济区,分别实行移民政策和民族政策,对促进重庆市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延续和流传后世的关键,传承性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之一。重庆市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区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渝东南地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予以整体性保护的文化生态区。在建设渝东南文化生态区初期,重庆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模式,在传统传承模式“家族传承模式”和“师徒传承模式”下又衍生出“群体性传承”“教育性传承”“生产线传承”三种传承模式。本文通过调查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的现状,对五种传承模式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传承和在生产线模式传承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潜力做了深入分析,总结出在渝东南文化生态区建设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多采用混合、多元传承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庆市是全国唯一的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直辖市。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的“一区四县”连成一片 ,偏隅于重庆市的东南角 ,故称渝东南民族地区。本文特以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为研究对象 ,阐述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所处的阶段 ,分析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探讨推进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ECFA协议签署促使重庆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第三大重点区域,并加快了渝台进出口贸易额增长速度.贸易通道是促进渝台贸易进一步发展的保障,在分析渝台贸易通道现状基础上,综合考虑运输成本、运输时间、运输量、方便性、安全性五个影响因素,计算现有贸易通道综合差异度,排序得出运输成本低、实用性较强的贸易通道,提出渝台贸易通道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渝西人民热爱生活也懂得生活,渝西衣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渝西方言谚语所承载的渝西衣食文化之精华,可以用"向往丰衣足食,主张勤俭节约,强调精打细算,突出本土特色"四句话来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19.
渝西方言中的廉政谚语,承栽了渝西群众的反腐仇腐思想、道德教化思想、公平正义思想和公民权力思想。这些思想都是渝西廉政文化中的精华性思想,值得传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多地少,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农业经济占有比重较大,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技能素质普遍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成功转移对渝东南乃至重庆市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阐述了渝东南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现状、主要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