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窗与两性的灯塔——《到灯塔去》中象征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灯塔去>作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压卷之作,具体而生动地展示了她的小说理论--探求生活的真实性在于表现人物的"内在真实",即人复杂多变的精神世界.为实现这一理念,伍尔夫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来暗示人物内在的性格和思想情绪.<到灯塔去>中的两个重要人物拉姆奇夫妇和两种实物--灯塔与窗--充分表现了作者独特新颖的想像力和创作思想.充满神秘特质的象征意象不仅赋予了小说多元的意义,而且为读者提供了与人物及作者对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小说形式的创新大师,伍尔夫倡导反映"内心真实"的美学主张,并创造一系列叙述策略来构筑其小说世界.从叙述时间、聚焦方式和意识叙述方式三个层面阐述了<到灯塔去>独特的叙述艺术及其表现的崭新的现代主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作家在<到灯塔去>中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及小说的诗化手法与绘画手法的成功运用,从而揭示使得这部小说在意识流小说衰落以后,仍然能在文坛上绽放光芒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整体理性认识是小说家创作获取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整体理性认识一般具有深刻性、独创性、先进性、实践性的特点。当今小说家整体理性认识缺失,小说创作商品化、庸俗化,文学大师和世界一流的作品难觅踪影。本文认为,小说家要拥有自己的整体理性认识,主观上要善于吸收前人和同时代人的思想资源;要善于思考;要有探索的勇气、独立的精神、不为时尚所左右;要有独特的生活经验和自己的创作领地。  相似文献   

5.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是一部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小说揭示了父权制社会男女性别角色二元等级对立的现状,提出了颠覆二元对立等级模式的设想,并在小说的语言、创作技巧上向传统的小说模式进行了挑战.伍尔夫的这部小说的创作体现了对其女性主义思想的有意识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采用圆形心理时间结构,通过小说中人物的意识,不断提出涉及人类生存的根本意义、人的本质等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并力求在混乱与矛盾中建立某种秩序,使人们饱受摧残的心灵得到净化,进入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7.
博尔赫斯小说结构在格非短篇创作中有3个方面的延伸一是时间,小说所呈现的"循环型(圆型)结构"把我们带入了对于时间与幻象的痴迷;二是镜子与迷宫,它们生成了无限繁殖与无限增生的文学意象,虚构了想象世界与现实利益之间的模糊,由此也成为结构小说的内在核心,并为文本的多重意蕴提供了潜在的无限阐释的多重可能;三是空间距离,对原先文本或知识的改写,成为这种距离叙述的主要表现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又拉近了与读者期待视野之间的距离,形成所谓"文本的文本"、"叙述的叙述"式的"幻想小说"叙述结构.  相似文献   

8.
苏童的小说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中独特艺术空间的营造,无论是江南景致的描写,还是叙事氛围的营造,均服务于这一艺术空间.小说中所描绘的许多事物除了具有构成故事情节的作用之外,还有强烈的意象色彩,这一点是外在于故事情节的,但它却指向故事的精神本质.在苏童的小说里,艺术空间的存在划定了现实世界与小说世界的界限,成就了这些小说作为"虚构"之艺术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从现实空间、想象空间、梦幻空间的联系和区别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异域小说和中国现代异域小说的区别,以及中国现代异域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国古代异域小说是借助对异域的想象创造一个梦幻空间,并以此实现对现实空间的超越。中国现代异域小说中的“异域”,已经不是小说家杜撰出来的一个梦幻世界,而是作者生活过的现实空间。中国现代异域小说要取得真正的成功,必须以艺术的想象空间实现对本民族现实空间和异域现实空间的双重超越,并且不能是人为地抹煞不同现实空间的实际差别和距离为前提的虚假超越。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代小说形式的创新大师,伍尔夫倡导反映“内心真实”的美学主张,并创造一系列叙述策略来构筑其小说世界。从叙述时间、聚焦方式和意识叙述方式三个层面阐述了《到灯塔去》独特的叙述艺术及其表现的崭新的现代主题。  相似文献   

11.
康德重建形而上学的路径就是通过划界来区分开知识领域和实践领域。按照这样的方式,上帝和灵魂等在知识领域中被否定的形而上学理念在道德领域中被重新构建起来。因此理论理性是必然的,而实践理性则证明了自由。然而,这两个理性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同一个理性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在知识论和伦理学领域中都可以发现其理性主义根基,因此康德才提出“自然世界是理智世界的模型”以及“道德律要像自然律”的命题。康德的三大批判体系是相互融洽贯通的,共同构建出一个理性大厦的完整框架。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知识与学习观指导下进行的,理性主义、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学习观对知识与学习影响较大。从我国的教学改革的现状看,作为实用主义的“情境”学习取向和作为理性主义的“建构”学习取向则较为切合。就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的宗旨和目标看,我们应循着突出职业实践(情境)与课业的联系和“意义的自主建构”这一思路,将复杂的概念知识和策略知识作为学习的重点,并选择适当的具体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她的小说《达洛卫夫人》中以意识流的形式和非理性主义思想观点深刻批判了统治社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揭露了理性下的残酷现实。面对扭曲的灵魂,为了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温情的精神境界,她表现出强烈的抗争。文章将从伍尔芙的创作背景和动机入手,分析她是如何通过小说人物进行“非理性”精神抗争的。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的相论是由本体论与认识论两部分组成的,作为认识论的相论实质上是一种对本质直观的认识论方法,而辩证法则是认识的途径。作为认识论的相论是人类知识可能性与确定性的重要保证,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亚里士多德、近代大陆理性主义及康德、黑格尔的认识论都受到相论的影响,而排斥相论的彻底的经验主义必将导致不可知论。在现代哲学中,现象学本质直观的理论实际是对相论的继承,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人的认识论都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伍尔夫是20世纪初西方意识流小说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之一,在她的意识流小说试验中塑造了多位女性艺术家形象,这些女性艺术家形象普遍反映出女性在从事艺术创作时面临着父权文化的压制和艺术接受障碍的问题,伍尔夫在其小说文论中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并试图为女性艺术家们的创作寻找出路。她笔下的女性艺术家形象在其小说人物形象中具有典型性,尤其是在不同时期的小说中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形象,以丰富的层次呈现真实情感的女性世界,是连接其小说实践与小说理论的纽带之一,从其入手必然可以为伍尔夫小说与文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洛克通常被认为是近代第一个将经验主义构造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哲学家。但是,他在使经验主义认识论理论化、体系化的同时,又将诸多理性主义因素容纳于其经验论体系之中。他不仅与笛卡尔等理性主义者一样视“实体”为最高认识对象,而且主张人具有“天赋”的认识能力并极力推崇“直观的知识”和“解证的知识”。洛克的经验主义体系之所以表现出明显的理性主义倾向,既有本体论上的原因,又与其所处时代人们对理性的崇尚以及对传统知识定义的信守密切有关。洛克的某些思想成为后来康德综合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先声。  相似文献   

17.
<达罗卫夫人>是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小说中,人物的意识流动、汇合不仅成为作品的表现主体,而且还改变了作品的结构.该作品偏重于心理时间的结构方式十分精巧,作者还成功地采用了内心独自、蒙太奇和自由联想等意识流技巧表现人物心理.  相似文献   

18.
鲍姆加登的美学思想及其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姆加登通过为美学命名和定义,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取得与逻辑学相互区别和并列的地位,是对哲学和人类思想史的重要贡献。他克服理性主义局限,肯定了美学作为感性认识的科学的价值,认为美的认识是"类似理性的思维",能够达到"审美的真",表现出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调和的倾向;同时又突破新古典主义束缚,强调诗的感性化和个性化特征,充分肯定想象、情感对于诗的作用,促进了欧洲美学和文艺思想的新变。  相似文献   

19.
伍尔夫认为,传统小说只能反映外部客观世界、不能真正体现现代西方人纷繁复杂的意识活动。她致力于开发小说创作的新园地,将创作焦点转向人物的精神领域,在小说实践中通过采用音乐音响、时空蒙太奇、印象主义等手段揭示出现代人的心灵世界。伍尔夫的创作实践标志着一种新型的非叙事性小说模式的诞生,拓宽了小说艺术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题开启了西方道德理性主义的先河。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而实际上道德与知识是存在二律背反现象的。因此,我们在道德教育中不能把道德作为一种纯粹的知识加以传授和灌输。要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增强受教育者的道德体验,使其在实践中逐步丰富自己的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自我道德需要,外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