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入理解交通扶贫的政策演进与实践经验,强化交通扶贫的成功模式是防止脱贫地区规模性返贫的关键环节.以交通扶贫政策文本为对象,对精准扶贫以来我国交通扶贫的政策演进及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以有效反馈、校正交通扶贫的理论研究体系,为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下交通运输发展提供方向指引与经验借鉴.研究发现:精准扶贫以来,我国交通扶贫的区域由老少边穷地区向贫困人口地区全覆盖,扶贫对象更精准、措施更丰富、成效更显著;交通扶贫政策向精细化、专门化、体系化发展;三种类型(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的交通扶贫政策工具选择呈现差异性和不均衡性;交通扶贫的实践路径在于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提升交通运输水平、强化"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交通+"特色扶贫是其为乡村振兴战略下交通运输发展提供的有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乡村产业助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乡村休闲旅游业政策体系是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以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为样本,基于政策工具乡村价值的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乡村休闲旅游业政策工具运用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乡村休闲旅游业政策工具应用偏好环境型政策工具,但其内部结构不均衡,尤其是策略性措施使用频率较高;结合乡村价值维度来看,不同价值维度下政策工具的运用不平衡,面向文化及生态价值维度的政策工具较少;此外,乡村休闲旅游业政策工具组合涉及诸多部门和机构,配套机制亟待优化完善。未来乡村休闲旅游业政策工具实践应用应优化基本政策工具的内部组合结构,加大面向文化与生态价值维度的政策工具支持,建立健全乡村休闲旅游业政策体系及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3.
公共卫生是公共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共卫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基于政策工具、政策规范和政策目标维度,利用内容分析法,结合NVivo 11分析软件,对235份公共卫生政策文本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在公共卫生领域所使用的政策工具中,存在政策工具体系失衡的现象,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过于频繁,需求型工具使用存在着缺位现象,环境型工具使用相对不足;在政策规范维度,倡导性规范占据了主导地位,实现了禁止性规范向倡导性规范的转型;在政策目标维度,对公共卫生服务类目标和公共卫生安全类目标的关注相对均衡。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乡村文化振兴是解决城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作为指导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文本,中央一号文件中沉淀着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容指向,也是党中央引领中国人民走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遵循。通过构建“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二维框架,借助 NVivo 12 Plus 质性分析软件对1982-2023年间共25份中央一号文件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政策存在基本政策工具应用全面但结构失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素分布不均、政策工具与目标要素融合程度不够等问题。未来应优化基本政策工具使用结构、平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素分布、推动政策工具与目标要素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扶贫减贫始终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议题。以1982年第一份中央一号文件颁布以来国家出台的31份扶贫减贫重要文件为研究样本,运用政策工具对我国扶贫减贫政策文本内容进行量化分析发现,政府推动下的大扶贫体系已趋于成熟。在扶贫政策工具的选择上,比较偏重于使用供给型和环境型的政策手段,对需求型的政策工具使用有所欠缺,潜力并没有充分释放。政府在后续的工作中应注重政策的科学搭配,创新工作思路,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的教育民生工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基于政策工具视域,建立“乡村教师政策工具分类(X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Y轴)”二维分析框架,对21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教师政策进行系统考察和计量分析,将有关政策内容划分为师德建设、师资补充、生活待遇、教师编制、职称评聘、城乡流动、能力素质、荣誉制度八大主题,将政策工具划分为命令型、激励型、能力建设型、系统改革型和劝诫型五大类型。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乡村教师政策体系初步确立,但部分建设领域政策供给相对缺失;国家相关部门联合颁布乡村教师政策,但参与主体聚类形式单一;政策工具组合类型多元,但系统化协作程度不高;政策工具使用重心迁移,但命令型工具的使用仍旧过溢。优化我国乡村教师政策,应该关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薄弱领域,完善政策供给体系;协同多方主体参与建言献策,实现决策正向“激励相容”;依循“整体-部分”建构理路,促进政策工具配置系统化、科学化;强化政策工具监管评估,兼顾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  相似文献   

7.
个体与区域双重扶贫悖论是世界性难题,确保到2020年脱真贫、真脱贫是我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奋斗目标。以中央发布的20个一号文件为研究样本,运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方法进行文本内容分析和政策工具量化分析,研究农村扶贫发展历程和政策演化,得出以下结论:20个中央一号文件基本全面地构建了中国农村扶贫体系,扶贫瞄准目标不断下沉,扶贫主体不断扩充,"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逐渐形成,经济开发和社会保障组成了全面的扶贫手段;扶贫政策工具数量不断增加,但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较为欠缺,社会和市场参与还不充分;大扶贫格局逐渐形成,政策工具结构不断优化和完善,坚持以精准扶贫为抓手的大扶贫格局是打破双重悖论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8.
农民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精准扶贫入户调查第一手数据,从农户所处地区、个体特征、家庭收入特征、贫困状况及其与扶贫政策的相关度5个维度,借助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考察农民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对精准扶贫政策“基本满意”,对当地扶贫政策落实满意度较高,但也对政策完善心存期待;陕南地区的贫困农民对扶贫政策的满意度较高;农民对减贫政策的知晓度、参与度及受益度与其对扶贫政策的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不仅是“利民”之举,也是“利国”之举,能极大增强贫困农户对国家政权合法性和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认同。在制定和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时,要从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与政策的相关性着手,以“农民知不知道、需不需要、参不参加、满不满意”为扶贫开发的出发点和工作成效的依据,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受益权和评价权,以持续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解决贫困问题。脱贫不是简单地解决温饱问题,而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本文以资源禀赋和政策调适的理论视角,构建乡村振兴的治理分析框架,并通过对"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的个案研究,探寻乡村振兴的内在治理逻辑。研究发现,资源禀赋、政策工具理论可以对中国独具特色的扶贫"政策试验"实践进行学理性阐释。资源禀赋条件和政策工具各自对农民的脱贫减贫治理效果产生影响外,二者之间还存在着交互现象。资源禀赋条件作为振兴乡村的基础性资源;而政策调适作为乡村振兴治理的行动机制,起着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业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公共政策制定的重点领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 业政策文本进行考察,可以清晰地描绘农业政策变迁的政策图谱.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研 究方法,运用文本分析工具 Nvivo11和 RostContentMining6.0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 面颁布的669份农业政策进行量化研究,探析农业政策变迁的注意力分布与阶段性特征. 通过对农业政策变迁四个阶段的总体趋势、高频议题和注意力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文本 分析后发现,农业政策变迁蕴含着以下深层逻辑:国家与农民利益的不断调整,政府主导下 的渐进式变迁,以及政策环境、理念和政策主体的合力推进.基于对当代中国农业政策变迁 注意力分布及其逻辑的初步阐释,为农业发展乃至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政策变迁视 角的知识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