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夏洛蒂·勃朗特与张爱玲是近现代中西方文学史上出现的杰出女作家。本文旨在通过对她们不同的人生经历及其代表性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恋爱观的比较和分析,从女性意识、不同的人生态度等几个方面来揭示出她们婚姻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在某种程度上《简·爱》也是作者的生平写照。小说主人公简·爱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都透着夏洛蒂.勃朗特的影子。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和自尊自强、追求独立平等和纯粹爱情的理想在小说中通过简爱的不懈努力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萧红作品主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些女作家用她们敏锐的观察力,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一部部优秀的作品,为文学画廊增添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她们的名字也永远地刻在了中国文学史上:冰心、丁玲、庐隐……崛起于30年代的女作家萧红无疑也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三位一体:解读简·爱、伯莎·梅森和海伦·彭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小说《简·爱》中,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溶入了大量自己的生活经历,同时也借助小说中的人物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小说中有三个主要女性角色:简·爱、伯莎·梅森和海伦·彭斯。本文通过分析她们各自性格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指出她们三人身上都有作者本人的影子:简·爱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写照;伯莎反映的是作者对于社会的不满和愤怒;而海伦梦想的天堂正是作者一直的期盼。  相似文献   

5.
纵观历史进程,每一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会导致文学的极大繁荣。新时期的文坛,同当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样,活跃着许多女作家,她们以自身细腻的感受,独特的视角,观察、体味、描写她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女作家有着男性作家所不具备的优势,她们敏感、多情、充满幻想,但这恰恰也是她们的局限。我们发现,围绕自己的性别问题,女作家们试图通过多种方式或者强调、或者掩饰,她们无法忘掉自己是女作家,女性的骄傲与自卑同时存在,以致于创作中常常因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转换,而暴露出女性作家创意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五四”时期到新时期文学这一历史阶段,对女性文学的产生、发展、演变进行了探讨,从而勾画出一条耐人寻味的嬗变演进轨迹,即女性文学的性化——異化——回归和无性化.作者认为:女性文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又回到她自身规律上,这不是一种偶然,是作家主体意识加强,文学摆脱政治的羁线回到自身规律的一种必然趋势.女作家大可不必为自己作品纤弱、柔美而不安,她是一种审美的表现层次,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她们完全可以自信乐观地走自己的路,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这才是女性文学的归宿.  相似文献   

7.
女性觉醒的最先声──谈《简·爱》中的妇女超前意识岸波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1816至1855)创作的《简·爱》自1847年出版后,很快风行于大不列颠和欧美大陆,新西兰、印度等地,由于盖斯凯尔夫人为女作家所写的《夏洛蒂·勃朗特传》的译本在欧洲纷纷出...  相似文献   

8.
贝比·萨格斯、塞丝、宠儿和丹芙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中四位主要黑人女性形象。她们祖、媳、孙三代女性对自身主体的认识是黑人女性从社会边缘走向中心的一个连续过程:从沉睡到觉醒,从自发到自觉,直至主动去建立自我主体身份。小说《宠儿》的发表使黑人女性文学的地位在美国文学史上更加显著,其原因就在于它的政治性,它再现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过程。  相似文献   

9.
张德瀛的《文学史》,是广东籍学人撰写的第一部中国文学史著作,是在《钦定大学堂章程》、《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等法规的政治导向下编著而成的教科书,具有鲜明的官方正统教育特点,同时也在最大限度内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于文学和文学史的基本看法,反映了早期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一般认知结构和理论水平,应该放到中国文学史学研究的层面来加以认识和重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演进的历史证明,中国古代女作家数量众多,创作质量颇高,她们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力军。然而,在我国现当代中国古代文学史撰述中,被书写的中国古代女作家只有蔡文姬、薛涛、李清照、朱淑真等不多的几人,我国古代众多值得被历史铭记的女作家以及她们的创作文本被悬置屏蔽。随着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新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写作应该也必须从两性视阈出发,构建自己的历史书写体系。如此,中国古代文学史书写将变得更加丰富与完整。那种缺乏性别视阈,以致遮蔽重大社会群体与历史史事的文学史我们没有理由再继续写下去。  相似文献   

11.
苏者聪教授的《闺闱的探视——唐代女诗人》(以下简称《闺闱的探视》)一书,最近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继《中国历代妇女作品选》等书之后,又一部关于我国古代妇女文学系列研究的力作,显示了作者在古代妇女文学研究中的新突破。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遗产的瑰宝,它体现了我们伟大民族的智慧与才华。创造了这一灿烂文化的诗人中,有一人数颇为可观的妇女作家群,她们的贡献为唐诗增添了光彩。然而千百年来,她们虽然没有被完全遗忘,却始终遭到冷遇。不仅在旧社会,她们遭到排抑和歪曲,新中国建立后,文学史的研究仍然没有她们的位置。几部通行的文学史,只字未提到她们,更不用说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除了一些单篇论文和个别作  相似文献   

12.
英国19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与加拿大当代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同属于女性哥特流派。但她们在创作上却有诸多的不同,这和她们的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3.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和曹禺的《原野》在各自国度的文坛上乃至整个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早有许多评论家和文学史家予以认定。这两部作品在艺术氛围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结构的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比较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继《古朴的文学》以后,刘毓庆又向学术界推出了他的力作——《朦胧的文学》。很早就得知他的研究计划,老实说,一直为他担心:文学史本来就不好写,何况有关著作已出了不少,能写出自己的特色来吗?会不会名力文学史,实则是社会史、思想史、文学理论史或资料长编呢?仔细拜读完全书,我感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该书是一部地道的断代文学史,它紧紧围绕两汉四百年间文学的继承、发展和演变展开介绍、论述与分析。该书确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现代意识。该书的作者立足现实,以现代理论和意  相似文献   

15.
艾米莉·勃朗特是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她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集中代表和体现了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同时,她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从译介角度回顾、梳理和讨论了艾米莉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研究概况,并对其生平、创作情况、写作风格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剖析。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英国典型的社会问题就是女性问题,特别是她们的婚姻问题,婚姻是女性价值的一种体现。这个时期的文学潮流是以批判现实主义为主导,批判现实主义揭示了金钱对人性的负面影响。这个时期最具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除了狄更斯.同时还出现了大批杰出的女性作家,她们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恋爱和婚姻的理解和看法。最主要的两位女性作家是《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丁和《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丽·勃朗特,这两部经典巨著都是通过主人公的爱情和婚姻,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抨击了现存社会的不公平、腐败和痛苦,以此来讽刺资产阶级丑恶的一面。本文旨在通过《傲慢与偏见》和《呼啸山庄》这两部作品来分析这两位作家婚姻观的相同与不同。  相似文献   

17.
勃朗特姐妹作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代表女作家,其写作深受牧师家庭的宗教背景影响.她们的父亲帕特里克是英国国教牧师,他倡导的福音主义--自我心灵感受宗教的启示极大地影响了勃朗特姐妹的人格和创作.本文综述了勃朗特三姐妹对于宗教的不同心灵理解,正是对于宗教的追寻和探究,以及宗教对于她们的不同启示,使得三姐妹才思泉涌,在笔端中,澎湃着女性对于维多利亚体制宗教的批判,书写着女性对于宗教的个人心灵理解.  相似文献   

18.
从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丽·勃朗特两姐妹的作品《简·爱》和《呼啸山庄》中可以看出,圣经和基督教义对她们爱情和婚姻观念有深深影响。基督教的基本的爱情婚姻观是一夫一妻、一男一女和一生一世。本文从她们成长环境和宗教背景等角度出发,从基督教的爱情婚姻观角度来分析她们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爱情和婚姻应平等、忠诚、生死不渝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呼啸山庄>中的人物约瑟夫(Joseph),是英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笔下维多利亚时期宗教形象的缩影.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细察,可以读出作者艾米莉·勃朗特不满当时社会现实的宗教反叛思想.文章从作者对这一人物命名的用意,凭借不同叙述者的多维视角对这一人物的叙述和刻画,以及运用文学方言构建其个性等层面,对作者塑造约瑟夫这一人物的意图进行剖析,揭示小说作者创作这一人物的真正意图,即对宗教制度的厌倦与批判.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中叶当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们开始建构存在主义的理论基石的同时,英国女作家、诗人艾米莉·勃朗特的诗集和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横空出世。它宛如一首凝练而又完整的诗,以它深层的意象揭示了个人存在的意义与困惑。做到了以小说形式使艺术形象与哲学思考的完美结合。从而成为文学史上的高屋建瓴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