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女作家的文学成就可观;男作家塑造的美女形象说明了女性是作家创作灵感的源泉;历史上的许多女性既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同时对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文学史意义在于,从空间视角重新认识和研究古代文学,充分发掘和利用长期以来被忽略的城市文学资源。有助于建构起时空并置、更加完整和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此外,研究中国古代城市文学还可以为当代文学史研究提供一个广阔的历史视野与意蕴深厚的历史文本。  相似文献   

3.
自"小说界革命"以来,在现代学术立场下,学术界出现了众多的中国古代小说史著作。这些小说史著,因理念局限,几近千篇一律,实际上没有完整、准确地呈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史。熊明先生的《中国古代小说史论》,在生活史视阈下重写中国古代小说史,以重返中国古代小说产生、发展的历史现场为书写理念,以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品格的发生与演变为重心,通过多角度、多线索的立体考察与研究,书写出一部全新的中国古代小说史。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上,茅盾始终关注着女性创作,他的女作家作品论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说服力。通过茅盾不同时期的女性作家研究,可以探析女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之间的关系,阐释中国现代文学史性别权力的客观存在以及女作家在文学史中劣势地位的成因,进而提出避免单一的社会批评为文学史写作的标准,注重女性创作的某些特质,以期改变女性在文学书写中的边缘地位,为女性创作更多地进入文学创作的主流话语情境提供更大的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5.
苏者聪教授的《闺闱的探视——唐代女诗人》(以下简称《闺闱的探视》)一书,最近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继《中国历代妇女作品选》等书之后,又一部关于我国古代妇女文学系列研究的力作,显示了作者在古代妇女文学研究中的新突破。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遗产的瑰宝,它体现了我们伟大民族的智慧与才华。创造了这一灿烂文化的诗人中,有一人数颇为可观的妇女作家群,她们的贡献为唐诗增添了光彩。然而千百年来,她们虽然没有被完全遗忘,却始终遭到冷遇。不仅在旧社会,她们遭到排抑和歪曲,新中国建立后,文学史的研究仍然没有她们的位置。几部通行的文学史,只字未提到她们,更不用说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除了一些单篇论文和个别作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女性文学史中的第一代女作家,凌叔华用手中的“生花妙笔”书写了一曲鲜活的女性生命的赞歌,从她们身上表现出了一群锁在深闺中的女性自我意识“浮出历史地表”的艰难过程以及女性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灵探寻之历程。文章主要就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杜文晓 《南都学坛》2014,34(6):48-53
因为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中国古代诗学很早就出现在越南。古代时期,中国古代诗学深入越南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中,给越南古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研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从19世纪末,越南文化第一次碰撞西方文化到越南国家统一之前,出于现代化文学的需要、战争环境及其他原因,中国古代诗学在越南几乎被忽略。国家统一(1975年),尤其是改革开放(1986年)之后,中国古代诗学又受到越南文学研究者们的关注。越南文学研究注重研究中国古代诗学,也是想通过中国古代诗学更加了解越南古代文学创作、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女性文学的宏观视角对新疆多民族女作家的创作进行观照,可以看出民族女作家带着民族和性别的双重身份,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书写方式和书写魅力,即女性视角下的文化叙事;民族文化身份、女性身份的双重认同;凸显女性主体意识,建构女性话语空间。她们的书写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构成了共鸣、共振、相互丰富的关系,为中国女性文学领域增添了新的分支、新的文本,为学术界从新的角度认识女性文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身份问题成为20世纪90年代之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一个焦点问题,这在海外华人女作家的创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漂泊海外的经历使她们对身份有着更多的感受和思考,为融入居住国主流社会,她们徘徊在中西文化边缘,记录着身份转变过程中艰难的心路历程.基于这一共同的创作主题,文章突破了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语言界限,分析了三位海外女作家於梨华、汤亭亭和虹影的作品,表明对自我身份的书写和重构已经成为当代海外华人女作家创作中一种自觉的身份书写.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文学是多民族文学构成的共同体,具有多样统一的特点.一般来说,目前流行的高校文科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绝大多数没有充分注意到中国文学的多民族性这一特点,所述内容基本上是汉族文学及少量的少数民族作家的汉文创作.亟须编撰尽可能真正再现中华多民族文学原生态和民族特点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正确认识并解决好相关的理论问题是编撰多民族文学史教材的前提.应以多民族文学史观为指导,从民族融合和民族文化融合的切入点审视中国古代文学现象及其流程,对古代少数民族的作家书面文学和民间文学口头创作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基础研究和各民族文学专史的编写是综合性的多民族《中国古代文学史》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苏者聪教授的《闺闱的探视——唐代女诗人》(以下简称(《闺闱的探视》)一书,最近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继《中国历代妇女作品选》等书之后,又一部关于我国古代妇女文学系列研究的力作,显示了作者在古代妇女文学研究中的新突破。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遗产的瑰宝,它体现了我们伟大民族的智慧与才华。创造了这一灿烂文化的诗人中,有一人数颇为可观的妇女作家群,她们的贡献为唐诗增添了光彩。然而千百年来,她们虽然没有被完全遗忘,却始终遭到冷遇。不仅在旧社会,她们遭到排抑和歪曲,新中国建立后,文学史的研究仍然没有她  相似文献   

12.
虹影是受杜拉斯影响极为明显的中国当代女作家之一,她们在人生经历、创作思想以及小说的主题指向上均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从情爱、家园、历史三个叙事主题的比较分析中可以发现,在女性个体生命经验书写的背后,两者共同传达出实现自我认同的迫切渴望,但基于东西方文化传统与时代背景的差异,虹影的创作又具有独立的个性特征,呈现出接受影响后的创造与新变。  相似文献   

13.
文学史意识、文学史观的形成必然受制于历史、现实与个体,文学史著作因而具有天生的主观性,不可避免地带来文学史对象的选择、诠释和文学历史文本建构的主观性、个人性,刘云若的文学史命运和绘形,便是此主观性的具体体现.文学史著选择、过滤众多史料时,不可舍弃深刻影响作家创作内在生成机制及其心理构成的部分;文学史家在书写时应高屋建瓴地透视对象的作品,深层次把握作家创作的灵魂.只有这样,能在史实和史识的博达洞见中,与对象作有价值的、心灵深处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女曲家活跃在元、明、清三代,她们中的大部分从事曲的创作,小部分从事曲作批评活动。同她们丰富的创作实践一样,女曲家们的批评实践也洋洋大观———其批评的重点在于女性创作的散曲、剧曲和男性曲家表现女性生活和心态的作品。中国古代女性曲评家的批评实践风格细腻,有女性独到的视角和见解,是古代文学批评史和妇女文学批评史、女性曲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丁玲、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位创作个性非常鲜明的女作家。孙犁在《读萧红作品记》一文中,曾这样谈到她们:“‘五四’以来,中国的女作家,在文坛上,一呈身形,而立即被广大青年群起膜拜裙下者,厥有三人,冰心、丁玲、萧红。”从创作时间上说,冰心属于第一代女作家,丁玲、萧红属于第二代女作家。丁玲、萧红之间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因而也具有较大的可比性,本文仅就其小说的美学风格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萧红与张爱玲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女性作家,她们用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体验着生命绚烂,不同的悲剧生命体验,创作出不同的悲剧性作品。通过女性独特的悲剧视角,两位女作家面对人生的不幸和国破家亡的现实,都激发出了巨大的创作热情,书写了中国女性作家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7.
<正>《屈原列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屈原列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记载了楚国政治家、文学家屈原的生平和事迹。这篇文章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之一。作为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屈原列传》不仅在人物塑造、情节展开方面有着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8.
文体作为文学的首要元素,是实现文学价值的基本依据,文学研究的许多方面如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史与批评史的研究、文学创作理论研究等等,无不以准确地把握文体要素为基本前提.中国古代文学在从上古到明清的悠长的发展历史中,创造了极其丰富多样的文体,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层出不穷的文体创造的历史,在整个世界文学史中都是罕见的,所以古代文体的研究本身就是古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9.
无论翻阅哪一个民族的历史,其人物传记所记述的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都有事实与传说参半、似是而非的情形;有许多问题要判明其真伪,令人困惑。本文要阐述的中国古代诗人屈原也和世界文学史上的人物,如古代希腊的著名诗人荷马和伊索、印度笈多王朝时代的迦梨陀娑、伊朗迦色尼王朝时代的菲尔杜西、我国的小野小町以及英国的莎士比亚等等一样,是生前详细事迹不明的“想像中的作家”。 众所周知,今日被看作中国文化两大源流的,是自公元前十世纪之西周初期至公元前七世纪之春秋时代初期创作的、集三百篇歌谣之大成的《诗经》,和自公元前三、四世纪之战国时代至公元一、二世纪之后汉时代创作的长诗《楚辞》;而屈原则是自古以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女作家被同一条中华文化的纽带所连接,这使她们的创作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儒家文化在两性关系上不平等的伦理秩序使得两岸女作家的笔下始终回响着不屈的抗争之声,但是,由于政治、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她们的创作又具有某些内在差异性.因此,需要通过对其中差异性的阐释,寻找一条通向两性和谐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