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针对《人民日报》刊文质疑冲绳县归属日本的正当性,日本5月8日提出“抗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5月9日表示不接受日方所谓“抗议”。事实上,不但钓鱼岛不属冲绳,连冲绳都不是日本的“固有领土”,而是侵占他国的领土。美国对此本是心知肚明,却公然给日本帮腔,指责中国。琉球古代就形成王国,同中国保持了500年的藩邦关系。后来日本以武力占领该国,并于1879年将其改为冲绳县。对此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了解的,他在开罗会议期间,向蒋介石不止一次提出将琉球交中国管理。但蒋只同意“中美共管”而未谈妥。  相似文献   

2.
一、"保钓运动"与左翼思潮 70年代初,左翼思潮开始复苏,复苏的契机就是1970年秋天的"保钓运动".1970年,美、日两国就归还冲绳问题进行磋商,美国准备于1972年将钓鱼岛与冲绳一并归还日本以及日本加紧在钓鱼岛群岛活动,激起了全球华人的愤怒,在留美学生、旅美华人和港台大学校园和民间中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卫钓鱼岛运动."  相似文献   

3.
位于中国东海东缘,介于日本九州岛至中国台湾岛之间琉球群岛(其中包括冲绳群岛)是扼守大陆进出太平洋的门户,是连接西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的主要航线的必经之地,地缘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二战后期,以美国为首的盟国曾考虑过中美联合托管冲绳的方案。1945年6月,美军攻占冲绳以后,美国则主要从对日本本土进行作战的军事需要出发,开始经营冲绳。此后,随着东西冷战的加剧和蒋介石政权在大陆的败亡,美国则从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战略出发,考虑对日媾和后的冲绳的地位问题。美国开始把冲绳作为从阿留申群岛到日本,从日本再到琉球、中国台湾、菲律宾、印尼、中南半岛的欧亚大陆沿岸西太平洋上的新月形防共遏制战略链条上的基轴来经营,逐渐走向了以联合国的名义由美国来托管冲绳道路。  相似文献   

4.
位于中国东海东缘,介于日本九州岛至中国台湾岛之间的琉球群岛(其中包括冲绳群岛)是扼守大陆进出太平洋的门户,是连接西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主要航线的必经之地,地缘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二战后期,以美国为首的盟国曾考虑过中美联合托管冲绳的方案。1945年6月,美军攻占冲绳以后,主要从对日本本土进行作战的军事需要出发,开始经营冲绳。此后,随着东西冷战的加剧和蒋介石政权在大陆的败亡,美国则从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战略出发,考虑对日媾和后的冲绳的地位问题。美国开始把冲绳作为从阿留申群岛到日本,从日本再到琉球、中国台湾、菲律宾、印尼、中南半岛的欧亚大陆沿岸,西太平洋上的新月形防共遏制战略链条上的基轴来经营,逐渐走向了以联合国的名义由美国来托管冲绳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路上>讲述了战后美国青年寻找"美国梦"以及"美国梦"破灭的故事.这部小说形式独特,一反结构性叙述的工整与严谨.小说使用展示性情节反映了当时人物行为与思想混乱,反思了战后青年人"美国梦"破灭的原因.本文在叙述学理论的基础上,试图对小说特殊的叙述结构进行探讨.在探讨叙述结构的同时也分析了小说所蕴含的丰富的主题思想--即战后美国人过度追求物质的欲望是梦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政府基于美国的战后世界战略目标,曾多次以不同方式向英国施加压力,迫其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敦促英国战后将香港归还中国,并要求蒋介石政府收回香港后宣布其为世界自由港。但日本宣布投降后,继任的杜鲁门政府却一改美国支持中国收复香港的既定政策,转而支持英国恢复对香港的殖民统治,中国乘胜收复香港的计划功败垂成。其客现原因在于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形势的变化;主现原因在于美国政府欲保持与英国的合作,遏制苏联在远东的势力以及美国对华政策面临的重新抉择。  相似文献   

7.
《老友》2012,(1):69-69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和国家老龄化研究院合作找到3个人口统计学信息确切的长寿地区:意大利撒丁岛、日本冲绳和美国罗马琳达地区,分析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总结出4个健康长寿元素.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钓鱼岛政策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对钓鱼岛主权归属"不持立场";另一方面宣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它肇始于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对钓鱼岛的军事控制,根源于二战后美国全球霸权战略,随着战后美国东亚乃至全球霸权战略的变化而逐渐演变而成。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炮制非法的《旧金山和约》,并通过片面援引该条约把其对钓鱼岛的占据"合法化",埋下了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种子。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与日本签订非法的《归还冲绳协定》,把钓鱼岛的施政权一起交给日本,从而引发了中日钓鱼岛争端,同时以"中立"之名行偏袒日本之实。冷战后尤其是"重返亚洲"以来,美国把《美日安保条约》与中国钓鱼岛挂钩,从而加剧了中日钓鱼岛争端。美国不仅是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始作俑者,而且是近年来争端激化的"幕后黑手"。总之,美国的钓鱼岛政策违背法理,是美国一贯坚持的霸权逻辑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60年代,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在日本改编后由"前进座"剧团数次公演,并在中日之间展开交流、讨论.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在战后日本民众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得到学界好评.  相似文献   

10.
战后冲绳文化的混杂性并非是在本土文化之上对美日文化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多重文化的矛盾冲突中走向文化重组,进而形成一种混杂的新型文化。而在这一过程中,冲绳民族在历史舞台上也经历了从“迷茫”到“发声”再到“觉醒”的成长蜕变。战后冲绳文化的混杂性于文学书写中再现的不仅是冲绳民族的成长与蜕变,也是冲绳作家在历史流变中对自我身份及民族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语言复兴运动(language revitalization)是一种在族群集团意识觉醒背景下开展的以复活、扩大少数人使用的语言为目标的语言实践运动。由于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教育和禁止使用琉球语、实行佩挂“方言牌”的惩罚制度、强制推广标准日语以及美军异化统治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王国时期曾广为使用的琉球语(冲绳语)现已面临濒危处境。琉球语的语言复兴运动分为最初岛人的反抗和学者的呼吁、中期岛人文化意识和语言意识的觉醒与复苏、至20世纪90年代复兴运动全面展开几个阶段。琉球语的复兴运动及琉球语能否得到继承,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冲绳人对于冲绳县和日本国之间关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地缘关系,日人于20世纪初侵占东沙岛,晚清政府经过艰苦的主权交涉将其收复。当时上海《东方杂志》向国人介绍了东沙岛的地理状况,记述了晚清政府交涉东沙岛主权的经过,反映出当时国内舆论民心之走向。这在国内舆论界是难能可贵的,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近代南海历史变迁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陈昭常作为延吉边务督办与边务帮办昊禄贞共同参与“间岛”交涉,在交涉过程中积极奏请清政府及早解决界务纠纷,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抵制日人侵略,在对抗侵略、保护领土主权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沙俄趁机派兵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1901年1月,清政府任命驻俄公使杨儒为全权大臣,与俄进行交收东三省的谈判。谈判从1月4日开始,到4月6日告一段落,历时三个月,共分三个阶段。在整个谈判过程中,杨儒临危不惧,处乱不惊,始终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与沙俄政府进行了针锋相对、机智勇敢的斗争,使之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野心最终没有得逞,为中国收回东三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万历朝鲜战争期间(1592-1598)的对日和谈首席代表沈惟敬是当时东亚和平事业的一个关键性人物,但关于其对日交涉活动的具体情况,实证研究仍显不足。文章主要利用朝鲜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李元翼状启》考述万历二十年(1592)八月底沈惟敬初入日营交涉的相关情形,认为其当时的对日交涉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6.
论谈判民主的法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判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谈判民主法治化的理论基础在于政治妥协与契约精神.在中国民主政治实践中,谈判民主常运用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谈判、政府与民众的谈判、非政府间主体的谈判及国际政府间谈判等活动中,且均应受相应法律的规制.谈判民主过程中出现的争端应当通过谈判本身及法律机制来解决.  相似文献   

17.
日本近代学者福泽谕吉既是日本思想界的资产阶级启蒙大师,也是日本鼓吹强权政治的狂人。在甲午中日战争前,他先后提出了"东洋盟主论"和"脱亚入欧论",大肆鼓吹"国权扩张论";同时还竭力叫嚣"武力侵华策",企图通过对华侵略战争谋求日本在东亚的霸权。他的对外扩张言论紧密呼应了明治政府的军国主义"大陆政策",他因而成为日本推行东亚近代殖民主义扩张路线的主要鼓吹者。  相似文献   

18.
张荫桓是近代著名外交家。在甲午中日战争的议和谈判中,张荫桓积极参与议和方针的策划,并被选派为议和大臣到日本谈判,日本方面以中国议和使臣“全权不足”为由拒绝谈判,文章从中日两方面剖析张荫桓赴日谈判被拒的原因。回国后,张荫桓继续协助李鸿章对日议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