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不完全信息下商业银行信贷投资决策模型,简要分析了如果一个信贷投资者对于自己的投资决策没有把握时,那么明智的做法是与其他信贷投资者保持一致,且其结果将导致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羊群行为不可避免的形成;并结合我国高校信贷实际情况,说明忽视私有信息的从众贷款行为,是单个银行信贷投资者短期内"有效"的最优决策,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无论对整个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还是对单个银行的信贷配置,均是"无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从微观视角解释金融市场行为是认识金融市场规律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构建信息冲击影响流动性价值的理论分析框架,揭示信息冲击如何通过投资决策和交易行为影响市场价格及流动性价值,以及市场流动性价值、市场流动性及波动性的内在联系,并利用包含外生变量的GARCH-t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私人信息、公开宏观信息、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均增强了市场流动性价值,但这种信息冲击的效应具有不对称性;市场趋势及投资者预期收益率均减弱了市场的流动性价值,且市场趋势与市场收益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信贷市场上商业银行与企业的信息非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是信贷市场上银行面临的普遍问题 ,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使借款人的行为异化 ,进而影响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因此 ,积极认识信息非对称及其对信贷市场银行与企业的影响对于商业银行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概念入手 ,分析了信息非对称状态下的贷款定价问题及其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 ,并提出了防范信息非对称带来的信贷风险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导渠道的通畅与否。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信贷传导,而在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中,商业银行的微观行为会影响信贷传导的有效性。本文在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用博弈的方法分析了商业银行的行为对信贷传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投资者不但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考虑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和投资周期等传统因素,而将其自身投资性格和商业银行发行的产品特点相结合从而选择适合自身的理财产品种类。通过调查统计将投资者根据性格特点分为三类,即:专业投资者,激进型投资者和消极型投资者,并针对不同类别群体特点从投资信心、对银行依赖、受信息影响程度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理财产品设计建议,完善了理财产品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背景下,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有效管理和引导预期尤为关键,这使得探索中央银行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同样成为辨析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重要研究方向。基于2008—2020年中国48家商业银行季度数据,运用文本分析法构建了中央银行信息披露指数,并实证分析了中央银行信息披露对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银行信息披露越充分,商业银行信贷供给越大;特别地,正向信号越明显,中央银行信息披露对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正向影响也越大;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中央银行信息披露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避险动机,调节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资本充足率较低、规模较小、流动性较弱的商业银行中,中央银行信息披露对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更大。因此,中央银行在不断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的同时,也要打好信息披露与货币政策的“组合拳”,以达到最优的政策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在t时刻股票投资者的动态行为,得到投资者总的期望收益,并通过构建动态复制方程得到投资者行为的解。本文进一步通过市场深度来刻画投资者行为与股价的关系,并通过对资金实力和相关参数等取值的讨论,得到了基于微观市场结构的股票日内价格预测模型。本文随机抽取了多日和单日的100只不同股票的分钟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与另外四种方法进行比较,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文的研究不仅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对其他金融资产的日内价格预测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信息与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看,股票价格调整过程的本质是投资者更新信息、修正信念的过程。在投资者心理因素内生化考虑的层面上,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共同刻画了这一过程。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基于结构性摩擦研究了交易制度对该过程的作用机理;行为金融理论基于认知偏差研究了投资者心理对该过程的作用机理。投资者认知偏差将通过信息更新和信念修正环节影响价格调整过程,并最终进入到股票价格之中。这是投资者心理在金融市场作用机理的关键所在,也是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有机联系的逻辑所在。  相似文献   

9.
运用超额收益法对深圳和上海证券市场的股利政策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探析不同类型股利的市场效应及投资者行为。结果表明,中国证券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由于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类型的股利政策做出了不同的市场反应,并表现出一定的股利偏好行为,即证券投资者对现金股利政策,尤其稳定的现金股利政策表现出明显的喜好行为,而对于不分配股利政策却表现出了漠视效应行为。  相似文献   

10.
运用渗流与自组织理论和分析方法,对证券市场中的投资决策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无意的羊群行为展开研究,可以发现,传统金融理论对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以独立的理性思考而造成的价格波动是随机走动的假设存在缺陷,因为现实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通常是自发形成不同的群体来进行投资决策的,其行为特征符合物理学科的渗流理论和自组织理论,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会形成不同的投资者群体(簇),而每一个群体会采取一致的决策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