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师德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学校的教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理应成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楷模。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是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推进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是一所高校的灵魂,直接决定着一所高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高等学校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加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加强自身修养,塑造理想人格,不断推进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当今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与误区的分析,提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并相应提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应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坚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师德建设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师道德修养,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设一支具有较高师德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精神支柱,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是为师之魂,立校之本。当前,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非常必要的。既要正确把握师德建设的基本内涵与现实要求,对传统师德的精华加以继承和发扬,又要对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进行改革与创新。加强师德建设重在实践,贵在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域下的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是影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因素。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内容,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精神力量,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准则。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推进师德建设创新,完善师德规范和评价体系,以人为本,关爱教师以促师德。  相似文献   

7.
师德简论     
师德是师资队伍内涵建设的灵魂,培养高尚的师德是高校工作的关键,作为教师必须首先树立师德观念。社会主义师德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教师必须以高尚师德感召学生,调节师生关系,沟爱与社会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为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以邓小平理论为动力,以教学实践为途径,以客观规律规范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又对当前的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更新的要求。本文针对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我国高校师德建设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全社会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提升中华民族的文明素养,促进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使命和职责决定了教师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师应以提升师德水平完善教师人格为着力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自己的职业品质,以身作则,为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是教师最根本、最重要的素质。高校师德的建设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高校出现师德滑坡与失范,亟待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当今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从宣传教育、理论研究、自省自律、师德评价等方面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1.
荣辱观是人们关于荣誉和耻辱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在道德体系中属于道德评价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道德情感,体现着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一直以来都是道德观中的重要内容。荣辱观对社会道德的实现,个人道德的形成,乃至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都有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荣辱观在道德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巨大的社会价值,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荣辱观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项基本规范.在以往的社会生活中,儒家的荣辱观对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改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尤其是因利益的驱动人们对荣辱价值判断出现混乱的情况下,我们应充分发掘儒家的荣辱思想,使它与时代精神、现实的需要相结合,积极传承与发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荣辱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有两种对立的荣辱观,一种是社会主义的或正确的荣辱观,一种是非社会主义的或错误的荣辱观。要牢固地树立社会主义的或正确的荣辱观,一是要对非社会主义的或错误的荣辱观进行坚决地抵制和批判,深刻揭露非社会主义的或错误的荣辱观滋生、泛滥的原因,分析其思想认识上的错误;二是要做到三个统一:政治思想与伦理道德的统一,遵守法律与遵守道德的统一、他律与自律的统一,现代思想道德与传统思想道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传统荣辱观的时代价值切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荣辱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基本范畴。儒家认为,仁义是区分荣辱的基本标准,好荣恶辱是人的最基本的道德情感,也是一个国家应确立的主流价值取向。儒家提出廉洁奉公,改过迁善,见贤思齐,知行合一等思想,是人们确立荣辱观的方法和途径。儒家的传统荣辱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学应努力践行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文化积累、传播和创新的重要阵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基地,用社会主义荣辱现引领风尚它责无旁贷;大学要深刻认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在努力践行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中,要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学校的管理、师德建设、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荀子荣辱观的哲学基础是"性恶论";由"性恶论"出发,形成了荀子关于礼的思想;荣辱思想是荀子关于礼的思想核心。通过这种"三位一体"层层推进的分析方法,展现了荀子独特而内涵丰富的荣辱观。最后说明荀子荣辱观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有选择性地勾勒了中西思想史上若干典型的荣辱观,并对其社会历史意义加以评析。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家重视荣辱文化的探讨,西方哲人则长于荣辱的科学和哲学分析。从中国思想史看,礼乐文化心理结构蕴藏着知耻的文化种子;《管子》开创了政治文明层次的荣辱机制思考;孔子发掘和复兴了耻辱感的文化建构方向;孟子通过道德心理学思考,完善了孔子荣辱观的内在化环节;苟子对中国知耻的社会心理和伦理文化作出了理性论证。西方对荣辱本质的认识经历了许多环节:亚里士多德讨论了有德行的人和正义的制度对于荣辱的关系;康德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了自我和尊严的价值,完善了荣辱本质认识的基本环节;包尔生界定了客观荣誉,分析了荣辱的道德意义;詹姆斯对自我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从社会自我概念上明确了荣辱依托的核心是社会自我;罗尔斯继承康德的精神,又克服了康德的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局限性,将有关荣辱的道德心理学、伦理学和公平正义的制度原理统一起来。比较而言,中国长于利用荣辱机制治理社会,西方透过荣辱看清了荣辱的本质在于自我尊严,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和文明进步。站在历史的高度,占有中西荣辱问题研究的成果,通过比较思考,建构自我尊严和荣辱文化统一互补的理论甚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它还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意义.为此,全社会从上到下展开了学习和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式多样的活动.从哲学的视角来看,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辩证统一的观点、以正确的意识为指导的观点以及科学系统的观点,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思想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传统道德十分重视荣辱观念,将荣辱看作是安邦定国的根基、安身立命的根本、德行修养之大节。社会主义荣辱观根植于传统道德文化的土壤,将道德信念的历史性、现实性与时代性融为一体,是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融合与升华。探讨传统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联系,有助于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提高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由"天命"而"果报"的传统思想所构筑的道德敬畏心态的形而上学,不仅对传统仕者的官德立品提供了内在动力,而且还展现了由"神道"而"设教"再到道德"说教"的"达人"之路。其于情感呈奉中所呈现出的审美旨趣、荣辱意识和道德用意,不仅启示我们要在社会发展定数的不可控中,于自身生存有限性的高度警觉里,将这种对于生存的敬畏演变成对于道德荣辱本身的敬畏和自觉,并由此转化为人类自身的道德救赎行动;而且其由"神道"到"人道"的重心演变,更引导我们在其价值的现代化转化中,要以对"形而下"世界的更多关照去实现其"形而上"的神圣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