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文化视域下大学生道德失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在信息化时代的重要课题。当前在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中道德失范现象凸显。本文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象及成因进行深度剖析,希望对高校德育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现。为此应通过提高网络工作者的素质,优化网络文化环境,加强制度建设来防范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  相似文献   

3.
网络世界的虚拟性、网络行为的特殊性、网络领域的全球性都对传统的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就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展开调查,分析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其症结,从德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出发,探讨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网民群体 ,本文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表现进行了总结 ,对危机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要通过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性质、提高网络道德意识、培养健康的网络心理、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等措施 ,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与教育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学习途径,同时也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增多:网上交友的欺骗性,网上抄袭的侵权性,网上黑客的犯罪性。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增多的原因是多样的,网络文化的特点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要纠正并减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政府、社会要加强立法和约束制度;学校也要从加强德育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两课"教育与网络道德教育相结合;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促使大学生网络道德从他律转向自律;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四个方面加强教育和引导,才能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高校德育工作在德育内容、目标、过程及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五大误区,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应树立德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观念;建立理想教育模式与德育的现实取向相结合的德育目标;在德育过程中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大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加强德育前瞻性研究,发挥德育防范功能  相似文献   

7.
对大学生道德教育进网络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道德教育进高校网络是高校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学生道德教育进网络要宣传道德基本理论 ,宣传道德生活中的先进典型 ,开展活泼多样的道德教育活动 ,正确引导大学生的道德实践。在大学建立道德教育网站应加强领导 ,统一规划 ,遵守一定的原则 ,贴近学生 ,体现特色 ,同时要注意网络道德的建设 ,并加强道德网站建设者的素质培训。  相似文献   

8.
常见标准化量名称与废弃名称的对照例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指出网络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极大挑战;主张学校和老师应积极介入网络,加强对学生网上自我教育行为的引导,帮助、指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主体性道德人格;德育老师要从当代大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入手,积极帮助学生从网络不健康的道德体系中摆脱出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协同家庭、社会各方共同实施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大学生在网络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着道德认知偏差等问题。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作用。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因特网的普及,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信息网络技术既拓展了高校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也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高校德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变化。在信息网络时代,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高等学校,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如何塑造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目前,大学生上网普及率已近100%,互联网正在影响几代人的成长,这就使人类面临网络时代新的道德规范要求和选择。探索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对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建设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从网络道德建设的视角看,部分大学生中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重要原因有:网络本身的特点、大学生所处的特殊阶段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缺乏等。因此,高等学校应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强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建设;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家庭网络道德教育,强化家庭对大学生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加快各种网络道德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社会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服务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化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因素。网络文化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大学生的发展,但也对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带来冲击。网络文化的虚拟性、自由性和开放性、匿名性、多元性等特征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情感冷漠、道德意识弱化、道德行为失范和道德人格异化以及道德相对主义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这一冲击:完善网络法制法规建设,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的道德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以及强化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网络道德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等特点,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并指出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道德观、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道德行为的建设,从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蓬勃兴起的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的道德培养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由于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掌握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大学生网络道德面临的问题层出不穷.在新的形势下,要积极地从理论研究和行动上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以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网络道德建设作为一个新问题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方略的要求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是新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已成为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论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已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带来了一些意料不到的负面影响。究其失范的原因 ,有多方面。因此 ,有必要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的研究 ,丰富学校德育内容 ,加强网络伦理培养 ,针对网络伦理弱化的现象 ,做好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 ,加强技术研究与管理 ,以技术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 ,加强学生道德自律 ,建立与时代同构的大学生网络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诚信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分析探讨了诚信概念的内涵、加强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当前大学生诚信危机的表现、大学生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网络道德教育--高校德育工作的新任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主力群体的一部分,道德素质堪喜堪忧.网络行为不道德现象比较严重,要引起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视。高校要提高对网络道德教育的认识,确立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纪律和制度建设,建立校园站吸引学生,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网络应用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道德问题。大学生是网络应用的主体,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研究,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规范体系,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及其心理特征,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课题组开展了以问卷方式为主的抽样调查,据此分析了大学生的上网目的、行为道德、思想观念及个性心理特征等状况,从而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规范高校的网络化管理、加强校园网建设及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