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艺术语言的产生是主体“移情”的结果。发话主体把情感投射于外物,赋予人的情感经验以感性形式,语词挣脱语言符号的线性束缚,语词由概念转为意象,就是艺术语言。移情之一,是通过移情将物拟人化,或将人拟物化。此时语言符号的所指发生了变异,语词表达的不再是概念,而是心灵化的意象。移情之二,是心情外射,人把自己心中的情感,认为是客体具有的情感。此时语言符号的所指表象化,语义情感化。  相似文献   

2.
艺术语言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艺术语言在语言编码中所采用的语法手段一旦不能尽其意,便借助于意象思维这一特殊的艺术思维方式,冲破语言符号在表情上的局限性,达到“立象以尽意”,使普通的语言符号上升为艺术语言符号。“立象以尽意”中的“象”是艺术语言的符号媒介,是主体情意的寄托载体,是沟通物象世界与内心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艺术语言的精神特质之一,“意象”产生的基础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同构关系,其中主客体之间相同的力的模式使“意象”的同构关系具有了绝对性,主体情感的差异性又使“意象”的同构关系具有了相对性。“意象”的同构关系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体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文学与其他艺术最本质的区别正是语言——文学意义上的语言。诗歌中的语言形象为“语象”。在艺术作品中,在物象、心象、语象与意象这个序列中,心象是主客体结合的产物,而语象一旦作为客体存在便有超越主体的多义性。意象产生于读者对客体的审美感知之中,意象具有本质上的不可言说性,把意象用语言、符号具体地表达出来就成为一种阐释,对语象的语言阐释。  相似文献   

5.
艺术感觉之所以与一般感觉不同,是由于有着作家主体意识活动的主动参预,因而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作家在进行艺术感觉时,必然是充分调动自身的各种体验,使之协调活动,从而产生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艺术感觉。本文就对创作主体来说最重要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审美体验来谈其与艺术感觉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李白诗歌善于把有序与无序的、简明与复沓的、舒缓与"迅快"的等各种节奏,营造成独特的语言秩序,如视角的快速转换、意象的偶然并置、杂言的句式变换等等,使我们领略到诗歌语言之节奏的无穷魅力.形成这种魅力的主要审美依据,首先是诗人内在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与诗的节奏旋律的和谐统一;其次是李白诗歌的节奏源于其"天机俊发"的思维方式;其三,李白精于音乐舞蹈,有利于他对诗歌节奏的把握;其四,李白强悍的主体意识、旺盛的生命力与独特的浪漫气质,使他自然地与盛唐时代的艺术精神相沟通,使其诗具有不可预计的情感抒发,不可模仿的节奏音调.  相似文献   

7.
写作中有句老话,观察是创作的第一步。在心理学上,观察就是心理感知。如果说文艺创作过程可以分为唤起情感.孕育情感和表达外化情感三个阶段的话,那么感知至少在两个阶段发生作用.在第一个阶段,感知作为主体感受和认识世界的唯一通道,是唤起情感的必然前提.决没有无感知的感受,和无感受的创作.在第三阶段,情感的形象外化过程中,总要通过感知来评估语言符号是否准确地传达出第二阶段艺术构思的设想.艺术家只有对生活对人进行细致而深刻的观  相似文献   

8.
艺术符号学认为,借助一种客观事物的描绘对情感进行象征性的表现,给情感形式找到一种客观同构物??意象,这意象载体就是艺术符号。艺术的情感外形化就是情感的客观化过程,也就是艺术符号化的过程,艺术符号化是指运用语言媒介进行艺术造型,以造型来表现情感。本文以艺术符号学的理论解析了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的代表作《驶向拜占庭》中文学意象潜隐的意蕴,并运用原型批评方法,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诗中主要艺术符号形式的形成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化活动作为主体创造性观念模型的外化行为与工具尺度相统一的过程,表现为文化符号系统。作者将这一系统分为观念理想层、目的意识层,情感意象层,并认为这一系统的各层次是在主体的文化活动评价中完成整合和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艺术语言的基本符号,和所有符号一样,它也有自己的能指和所指。它的能指是“意的象”,所指是“象的意”,它们共同化合成有意味的形式———意象,意象是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的符号统一体。  相似文献   

11.
坎勒的“玻卡水彩画”突破并超越了水彩画的技术性和工具性的意识障碍,解构了传统水彩画的“写生性”特征,将物象创造性地转换为一种精神、文化的符号图示,从而使艺术表达具有形而上的意味。坎勒在玻璃卡纸上创造并极端化地使用了干画法,使厚重感、力度感、堆积感融汇成可触可见的语言张力,这种张力与作品强有力的构成感融合成宏阔的空间意象,形成阳刚、沉雄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2.
莫言小说中经常出现寺院意象。寺院里的“神”和“圣徒”等宗教象征符号被创作主体消解和颠覆,摧毁了神圣的宗教情感和宗教尊严,使“神本位”回到“人本位”,甚至“人体本位”。  相似文献   

13.
情感与艺术向来密不可分,“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形式,是对情感的独特表现。作为艺术源泉的不可遏止的情绪,乃是人性最深处发生的情感。这里的情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个人情感,只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它是在审美状态下伴随知觉活动产生并转化完成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情感,艺术符号则是它的载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从心理学角度来探求贾平凹散文语言的心理奥.他的语言自然、质朴,真挚坦露内心.他善于把炽热的内心稀释为平淡、朴素的语言,给人以真实、厚重的感觉.在构建艺术符号时,很注重整体心理意识的把握,重精神、重感情、重整体、重气韵.在循轨与偏轨的心理机制下,他的语言处在痛苦的选择突破之中,语言风格变得诡奇、飘洒而深沉厚重.  相似文献   

15.
口头史诗说唱的叙事以仪式化的出场为起点,其承载的价值观念与认知态度的“共同体”意识的联结,使说唱叙事具有情绪传导和情感动员的意义指向。说唱仪式的空间构建与听觉符号的程式化复诵以及情感动员的共同作用,形成观念与情感的象征意象和“沉浸”行为的交互空间。聚焦于中国三大史诗,从仪式、程式和情感三个方面论述口头史诗说唱的叙事空间和“共同体”意识构建的情境创设、结构表征和意识生成,以此来揭开史诗传唱的编码方式。  相似文献   

16.
戏曲舞台中的色彩符号蕴含着浓厚的情感内涵,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所共有情感指向的高度凝结与外化。它以视觉传达的形式将生活情感与艺术世界巧妙糅合并展现在观众面前,在演员与观众间的情感互动中完成现实与虚幻、情感与理想之间的审美认同及心理共鸣。  相似文献   

17.
文学创作是一种符号的转换与生成过程 ,意象是表象符号的选择与重构 ,艺术文本是意象系列的语符化 ,是艺术符号与语言符号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艺术符号? 西方现代美学流派之一的符号论美学认为,人类的整个文化就是人类的符号活功,不同的文化形态就是人类经验的不同的符号形式。“人猿相揖别”的显著标志,在于人的智慧发展到能够制造符号,用符号来交流思想和认识对象,因此,创造和运用符号成了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有人甚至称人类是一种符号的动物。通过符号系统,人类不仅能够表达存在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非存在的事物。艺术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直观的形式,用来把握自然和生活,它不是现实的再现,而是一种可以感知的形式符号。美国当代美学家苏珊·朗格指出:“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对于这种意象,我们可以称之为艺术符号。”  相似文献   

19.
1.1 心理动词是动词的一个次类,其语义特征表现为[+人]、[+大脑器官]、[+思维活动]。 1.2 根据以上的语义特征,我们可以规定心理动词的范围。心理有感觉心理和情绪情感心理。感觉心理是感官、感觉神经、感觉中枢对外界刺激而起的活动的心理,如视觉、听觉等,那么描写感觉心理的动词如“看、听、看到、闻到”等就不是心理活动动词,因为它们不是直接描写人的大脑器官的、而是描写眼、耳、鼻等器官的动词。人的内脏器官也有感觉,描写内脏器官的动词,如“饿、渴”等也不是心理动词。情绪情感心理,是人的反映性的心理活动,其表现形式为“高兴、悲伤、害怕、恐惧、喜悦、  相似文献   

20.
以《预言》集为代表的何其芳的早期诗歌创作中,“爱情”是其最重要的主题,诗人始终把“爱情”放置在一种犹如“镜花水月”般的审美空间中去观照。“月”“露”“花”和“秋”是四个在其早期爱情诗中最常出现的自然意象,诗人运用这些自然意象,使它们成为情感的外化象征。通过对“月”“露”“花”和“秋”四组自然意象的分析,从而来解读何其芳早期诗歌中那种超脱了热意与忧伤,那是如“镜花水月”般空透、宁静的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