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城市政府所主导的大规模开发项目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规划、城市开发与风险管理三者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分析了如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规模城市开发项目进行风险评价,并利用榆林市空港生态新区的开发项目进行了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累积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在对累积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按照对累积影响评价中的影响源、影响过程、时间累积、空间累积、功能影响和结构影响的有效识别与分析评价,以及客观性为标准,对地理信息系统、系统动力学、矩阵法、线性规划法、过程导则和组合评价方法在累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述评。特别分析了累积影响评价在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发现当前我国水环境累积影响评价是针对具体的项目而进行的,并没有对水环境的累积影响评价做出系统化和规范化研究,不具有一般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煤炭开采对煤炭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对相关案例中生产力评价法和多维欧氏空间距离法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具体应用的研究,论证了生态防护、恢复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煤矿生态评价、生态恢复以及综合整治的对策,从而比较系统地探讨了煤炭开采生态环境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4.
景观影响评价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景观影响评价是个较新的课题。以卧龙保护区建设工程为例说明如何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景观影响分析。采用4项评价指标,通过对指标进行计分,用简单、适用的定量方法对项目实施后的景观影响进行分析,并简要探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景观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城镇建设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应以人为本,优先考虑城镇生态环境质量。要从“一控双达标”原则出发,对产业结构和规模、建设布局、城镇污染综合防治工程等进行重点评价。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人工林工程项目实施中,对于诸如地力衰退、病虫害防治、土壤水文、生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环境影响预测和管理的规程准备.通过对人工林工程生物质量评价因子与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判别,提出了人工林工程生物质量评价的内容、指标和方法;针对人工林工程的环境影响,论述了地力维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社会环境影响等评价内容.从长远的观点来说,人工林经营应当从生境途径、生物途径、景观途径、生态过程途径和社会经济途径等方面提供的信息中进行生物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探讨不同尺度水平下人工林工程建设的多样性格局,力求模拟自然森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油气田开发经济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油气田开发项目技术评价与经济评价的相互关系,从开发决策的角度研究了方案设计与经济评价之间信息反馈的基本模式,建立了方案开发决策模式、经济评价模式及方案优化模式;提出了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和效用函数排序法进行方案设计与优选的基本框架,同时研究了技术评价和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开发方案经济评价程序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生态安全评价对其生态安全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该文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层次分析技术对四川省的生态安全评价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四川省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准则和指标三个层次构成。在指标层中包含了反映自然、人文和污染等方面的14个指标,用遥感和GIS获取处理相关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使用GIS建立生态安全评价的相关模型。最后,以市州为单元,利用相关评价模型对自然生态环境状态、人文社会压力安全、环境污染压力安全和区域生态安全等指数进行评价和定级。该研究表明,利用遥感、GIS和AHP能有效地实现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且结果可示以图表。  相似文献   

9.
从法律渊源的角度考察了欧盟环境评价制度,分析其国际法律渊源、欧盟基础条约渊源和欧盟层级法渊源。在此基础上,探析了欧盟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执行桎梏、一体化困境和细节不足等问题。最后进一步研究了欧盟环境评价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完善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体系,引入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和跨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可诉性;重视地方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执行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DSR模型的淮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河流域六安段饮用水源污染隐患突出,生态功能下降,季节性污染严重,城区水域景观功能弱化。基于DSR模型,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选取淮河流域(六安段)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2005年至2010年淮河流域六安段的生态安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至2010年,淮河流域六安段生态安全状况正在不断改善,生态安全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生态安全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其仍然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战略,人类不仅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也要采取措施,减轻和解除生态环境的威胁,从而使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健康和完整。  相似文献   

11.
农用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自然、生态和社会复合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长期以来,人们对它价值的构成及价值评估有着严重的不足,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土地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因此,探讨农用地的功能及其价值构成,采取有效的评估方法对农村土地市场的发展具有意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环评制度是环境法中预防原则的重要体现,而环评审查结论的法律效力决定了环评能否实际地发挥预防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功能。关于环评审查结论的法律效力主要有两种制度设计,即实体否决权效力与“纯程序”约束效力。我国环评审查结论具有实体否决权效力,即环评审查结论将决定是否批准项目开发。因我国环评实效欠缺,实体否决权效力受到质疑。但忽略“重实体、轻程序”法律传统及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现状,而简单追求“纯程序”约束效力的方法亦不可取。  相似文献   

13.
鉴于中国现行的农地价值评估有失公允,被征地农民利益流失严重的状况,探讨农地市场价值评估对于建构公正的征地补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将农地经营收益权价值、农地区位价值、农地社会保障价值、农地发展权价值以及代际分配价值纳入农地基本价值结构,嵌入农地供求关系等变量,构建农地市场价值评估模型。继而建立子模型逐项跟进分析,分别采用动态收益还原法和建立修正因素因子指标体系的方法,对农地经营收益权价值与农地区位价值进行评估,同时测算了农地社会保障价值、发展权价值以及代际分配价值。基于安徽省L县征地案例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安徽省L县的农地市场价值为107970.72元/亩,远高于该县被征地农民获得的征地补偿金。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重点研究区域规划环评中循环经济理论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发展问题。研究前提应着重从循环经济理论进行分析,目的是探讨区域规划在我国产业结构中资源的利用率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产生的问题,并对区域规划环评中应用循环理念进行深入研究。在实际工作中的任务是,对物质流分析法、循环经济的框架模式、经济指标、区域生态的产物链等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以期通过总结相对有效的结论,提高循环经济理论应用区域规划环评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南充市所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建立人口压力、土地利用、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4个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各要素对南充生态安全的影响程度。通过生态区划的方法构建南充市的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城市生态安全状态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利用燃煤电厂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白城市盐碱化土壤,采用田间试验进行施用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的效果研究.研究表明施用脱硫石膏,对降低土壤碱化度和pH值,提高农作物出苗率和产量有明显效果.利用电厂脱硫石膏改造盐碱地,是将工业污染排放物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对民族自治地方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民族自治地方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表现在水资源短缺、萎缩、浪费与污染;森林、湿地资源锐减。水土流失严重;草原、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气候与自然灾害频繁,损失严重等各个方面。这其中有自然原因,但更多地是人为因素。民族自治地方必须遵循生态环境演化规律,寻求维持良性循环的农牧业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工业治污力度;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建立市场经济激励机制;强化生态意识,优化生产、消费习惯;加强生态环境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农业园区快速发展,已经进入种养殖深度融合、产业链延伸构建、区域社会经济环境联动发展的关键阶段,农业园区环境影响表现出复杂性、复合性的特点。为适应农业园区生产模式变化,科学应对农业园区环境影响新变化,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策略方法。以某农业园区为例,统筹区域环境质量保护、农业环境影响减缓、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从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空间保护、污染防治、资源利用、风险防控、环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套适合于农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指标构建的策略,以期提高农业园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农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间的关系问题,没有生态安全,系统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讨论了黑龙江垦区构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本过程和方法,提出了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质量和保护整治能力三方面23项指标在内的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从发展循环经济、环境综合整治、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国土绿化、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垦区与地方合作共建、健全生态安全建设领导机制等9个方面推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经过几年实践,中国以生态经济为特色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已呈现出诸多特点,福建的生态经济发展态势令人鼓舞。本文强调指出,若使中国模式结出硕果,关键在于把建设生态经济大省的过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工业化道路和建立节约社会的过程统一起来,形成合力,推动社会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型,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