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公共租赁住房是保障性住房中的新成员,它对于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没有统一的保障性住房立法,导致我国公租房保障对象狭窄、没有完善的准入退出机制以及缺乏司法救济制度等问题突出。为此,我们应制定统一的保障性住房立法并扩大公租房的保障对象、完善其准入退出制度并规定申请人复议、诉讼等权利方面的救济途经。  相似文献   

2.
住房保障是住房政策及社会保障的重点领域,关系社会公平与和谐,也是发达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德国是最早提出社会保障的国家之一,在住房保障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经验对我国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德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包括公共住房制度、房租补贴制度、补贴建房购房制度、住房储蓄制度等,充分发挥了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作用与责任.目前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和保障房制度建设应充分借鉴德国的有益经验,强化政府责任,完善住房保障法律体系,并适时调整制度内容从而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还应不断完善配套制度,为我国的保障房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影响保障性住房制度变迁的因素包括技术变迁、知识进步、制度效率递减规律和制度供给过剩等。河南省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存在保障性住房需求统计和各地保障房供给计划尚待完善,空置率高,技术创新研究不足,寻租现象严重,监督和管理制度创新不足,融资机制存在风险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运用制度变迁理论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有助于完善河南省保障性住房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住房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民生问题,低收入者福利性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中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提出了住房弱势群体的认定,分析了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发展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已有经验和我国国情实际,从立法、住房保障资金的来源渠道、保障性住房管理和实施机构、住房保障对象、保障性住房供给渠道等方面提出了住房弱势群体住房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保障性住房信息公示是确保其公平分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其资源优化利用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我国保障性住房信息公示制度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保障性住房信息公示制度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分法对相关指标进行赋值与计算,对济南、成都、西安等十七个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信息公示实施情况进行量化评估。研究发现,我国保障性住房信息公示整体水平较低;城市间保障性住房信息公示实施效果差距较大;在保障对象家庭申请人项目公示方面,各个城市呈现出非均衡性,民众对公示结果质疑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着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融资渠道不畅、社会资本参与水平偏低等问题。面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困境,政府应从健全住房保障的法律体系、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完善公积金制度出发,促进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  相似文献   

7.
城市内生型低收入群体受其收入制约,无力承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住房成本,只能依赖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政府在这方面的职责包括相关立法工作、确定保障目标、制定建设计划、提供保障性住房的实物供给或货币补贴、保障房的监管等。但目前,政府存在着对社会保障的认识有偏差、廉租房制度有缺陷、棚户区改造责任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政府需要转变执政观念、明确职责,完善廉租房制度,加快棚户区改造进程。  相似文献   

8.
保障性住房是房地产市场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廉租房是衔接保障性住房与房地产市场化之间的纽带。现阶段必须从保障公民居住权出发,完善廉租房相关法律制度,从资金来源、住房分配、退出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完整的廉租房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从政府定位、资金来源、住房补贴、法律体系、保障体系以及准入退出制度六个方面,介绍了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构建住房保障制度的经验.针对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措施:主要有选择适合的住房保障模式、健全住房保障法律体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拓宽融资渠道、注重住房保障的层次性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保障性住房的价格经济规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城市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尚未健全,保障性住房由于存在保障制度缺失与管理不到住等问题,导致供给相对不足,供给结构矛盾突出。解决保障性住房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保障房价格和租赁价格的确定,政府必须从受患者的收入和保障房的成本角度对其进行经济规制,才能真正起到保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共租赁住房(下文简称"公租房")是满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的社会保障性住房。文章对公租房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难题——资金来源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涉及公租房建设的各行为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找出优化其预期行为的最优均衡,然后根据达到该最优均衡所需的条件设计出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行为主体可能作出的理性决策引导至有利民生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技术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的重大课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技术风险作为风险社会的重要风险源,是政府公共管理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对技术风险的防范与管理体现了政府的职能以及政府对公共安全、社会民生的管理。从创新技术安全理念、加强技术安全制度设计、建构政府共同体、推行管理联动机制等方面来提升政府应对技术风险的能力,使技术安全发展,真正造福社会公众,是当代政府防范与管理技术风险的优选之路。  相似文献   

13.
民为国之本,改善和保障民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而要改善和保障民生,就要大力发展民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反映民意民情、有效集聚民心民智,形成有利于促进和实现民生福祉的强大合力。改善民生、发展民主都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工程,其中民生是基础,民主是保障,二者不可分离。促进社会和谐,关键之点在于以民主促民生、以民生为主导推动民主建设。具体而言,就是要依法保证民众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民主抗争等权利,由此防止权力滥用对民生事业与民生福祉的侵害。  相似文献   

14.
基本民生事业是民生事业中最基本最突出,且与群众生活联系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促进基本民生事业发展是公共财政建设的现实选择。当前,我国基本民生事业存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收入分配、住房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政府的公共财政政策着力点应在扩大就业,改善就业结构;增加教育投入,重点在于基础教育;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促进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支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撑起人民健康的保护伞;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缩小贫富差距;利于百姓居者有其屋等方面,以促进基本民生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我国房价居高不下,中低收入群体仍然面临买不起房、住房难的困境。新加坡"人人有房住"的理念与我国住房的现实状况相比存在极大差距。当前,我国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但是我国保障性住房供应的过程中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可以从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中借鉴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财政作为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有重要作用。"十一五"以来,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财权与事权的匹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及乡镇政府自身主动服务的职能等方面仍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理论,科学发展观向实践的转化并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必须依赖与科学发展观相匹配的制度体系为其提供坚实有效的保障。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当前应以人之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与矛盾为切入点。在人与人的关系之维中,针对日益凸显的民生问题,着眼于人民群众基本生存与发展权的保障和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应强化公共服务的供给与加强公共服务制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现行我国民生立法存在以下不足:立法数量较少,体系不健全,部分法律内容陈旧、理念滞后,一些法律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个别法律与实际脱节。完善我国民生立法,应从四个方面着手:首先,在立法原则上,应确立特惠性与普遍性相结合、权利保护、基本保障、强化政府责任和前瞻性原则。其次,在立法内容上,应加快法律的立、改、废进程,健全民生立法体系,实现立法的科学化。第三,应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民生立法的先进经验。第四,在立法技术上,应注重“宜细不宜粗”。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转移,需要加大对事关民生领域的金融支持,由于金融业的逐利性特点,金融支持最为薄弱的环节是其中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现有研究中,尚缺乏对金融支持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基本理念的探讨。探讨这一基本理念,有助于合理地运用金融工具和制定金融政策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建设。关键点是贯彻民生金融理念,充分发挥民生金融的特点和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充分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起民生金融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这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引导金融市场充分地参与。坚持发展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民生金融理念,有助于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最近十余年间,民生新闻成为风行天下的传播现象。然而当下的新闻批评对此现象缺乏关注,甚至批评颇多。事实上,民生新闻之所以会"审俗",主要是因为民众中存在着本能的"审俗需要",才最终形成了民生新闻的"审俗现实"。所以,我们不仅要正视民生新闻的审俗现实,也需要尊重民众所拥有的审俗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