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网络媒介社会责任建设是规范传播秩序、形成正确网络舆论工作格局的重要举措。针对中国在网络媒介社会责任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部分网络媒介道德伦理底线缺失、道德责任主体严重缺位、违反新闻真实性原则、出现舆论导向错位、舆论内容不健康、传播秩序不规范等现象,认为应从自律和他律、道德与法律等多重路径去规制网络媒介的传播行为,使网络媒介真正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道义良心”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新闻报道,既是对政府部门执政能力和协调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检验。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突发事件后网络媒介所起的舆论引导作用,强化少数民族地区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意识,为网络媒体进行相关舆论引导提供建议,从而优化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传播环境,强化网络媒介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服务与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3.
以唐骏"学历门"事件为例,分别从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场、网络舆论背后的心理失衡与媒介表达、网络舆论中网民的媒介期望与心理均衡三个方面论述了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机制。在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场中,网民由社会事件引起心理失衡,到寻求网络媒介的舆论表达,再到心理均衡,是网络舆论形成的重要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4.
以唐骏“学历门”事件为例,分别从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场、网络舆论背后的心理失衡与媒介表达、网络舆论中网民的媒介期望与心理均衡三个方面论述了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机制。在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场中,网民由社会事件引起心理失衡,到寻求网络媒介的舆论表达,再到心理均衡,是网络舆论形成的重要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5.
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以后,以互联网、电子论坛、微博以及手机等传播媒介为载体的公众舆论——网络舆论逐渐兴盛起来。近年来各类网络突发性公共事件频频发生,各类危机在众多领域相继出现,而网络媒介因其开放、及时、互动、共享等特征使得危机信息的传播速度比以往更快、传递的渠道更广、信息控制和垄断更难,从而使得危机极易被迅速扩大。这就要求政府危机公关的理念以及方式必须有所变革。首先对网络舆论、危机公关和政府危机公关等相关理论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然后从网络舆论的传播特点分析了新形势下网络舆论对政府危机公关的双重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征决定了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有别于传统媒体,需从增强网络媒体的权威性、增加把关力度、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加快网络道德与法制建设等方面.强化网络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进而提高网络媒介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事件是舆情状况的非正常表露,其舆论的传播也呈现出非常态化的特征.本文通过对群体性事件中的舆论动态和舆论形态两个维度的具体分析,清晰呈现出群体性事件中的各舆论要素的互动关联及其对舆论消长更迭的影响,揭示出群体性事件中舆论形成和传播的特殊性,从而为今后的舆论引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舆论传播极化现象促成了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扩散和升级.触发事件、舆论信息串联、群体组织结构特征以及社会境遇压力几者交互作用导致群体性事件舆论传播极化现象的形成.加强舆论传播管理,允许自由信息流动,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抑制舆论传播中的群体极化现象,从而降低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概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汶川地震后的网络群体事件为案例,阐释文化在事件中的作用及网络媒介、文化与群体三者的互动关系。在网络群体事件中,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以其所拥有文化中的道德准则为基础的;媒介使事件的影响力增大,使道德奖惩的力度倍增;群体通过网络舆论工具实施惩罚,每一个网络事件本身就是舆论对当事人进行制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提要]本研究以国内2012-2016年20例典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比较研究分析(QCA)方法进行“事件属性”和“传播属性”的双重模型建构,探寻此类事件爆发和演变的内在机制与传播逻辑。研究发现,相比事件属性,传播属性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抗争结果发挥了更显著的作用;“舆论”是必要条件,即但凡此类事件取得成功一定受到舆论的影响;“意见领袖”是核心条件,即绝大多数情况下抗争成功离不开该因子的作用;而“网络媒体”、“谣言”、“舆论倾向”和“局部传播”这4个因素又是该类事件抗争成功的关键成因。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论场是新时代下形成社会共识的熔炉,而在突发事件发生之时,微博舆论场作为网络舆论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扮演了事件的扩散器、意见箱及调解员角色。"马航MH370"客机失联事件发生之后,便迅速形成了针对该事件的微博舆论场,其表现形态是以最快的速度及时传播最新讯息,并用多样化的讯息表现方式建构着各类舆论话题,表达着不同传播主体的话语诉求,宣泄着网民的集体情绪。  相似文献   

12.
突发灾难事件的舆论会成井喷状爆发,在事件发生后的不同阶段,舆论关注点会有不同。新的舆论议题不断出现,但持久度并不高,其主流是网民的情绪表达,其中也兼有理性的思考。社会化媒体在突发灾难事件中承担信息传播和情感宣泄的功能,在应对突发灾难事件舆情的管理中,要让社会化媒体成为信息传播和情感宣泄的通道,理性看待灾难事件中的网络动员,并重点关注舆情中变数较大的议题。  相似文献   

13.
舆论定势是公众在一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下,对社会生活作出定向反应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种状态使不同的社群对杜会事件的认识与解决带有特定的倾向性和趋向性。新闻信息及其传播是社会舆论生成最广泛、最大量使用的渠道。舆论定势生成的外部要求,是舆论客体的具体可感性与舆论主体置身开放的文化环境。为此,当前新闻信息传播中要克服“信息洪水”与“信息饥渴的”缺陷;新闻信息的传播者、接受者、调控者应建立更多的价值共识。舆论定势生成的内驱力,产生于舆论主体的内在信息需要。所以,新闻信息量的科学把握和信息质量的不断优化,成为当前新闻改革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金太军  苑丰 《21世纪》2013,(5):42-43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高速增长,网络已经改变了我国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并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在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和网络媒介越来越深度介入的现阶段,如何认识、把握并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地方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从近年来重大突发公共事  相似文献   

15.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和完善新媒体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信息监管体制,提高网络传播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传统优势与新媒体联动,加强舆论引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媒介素养对于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媒体和网民个体是互联网舆论演化的主要参与者,在舆论演化过程中,媒体会对舆论话题的传播及个体观点交互产生影响,同时,个体观点也会对媒体观点产生反馈作用。媒体的参与加快了舆论话题的传播,缩短了舆论观点演化的弛豫时间,提升了个体对舆论事件认识的积极性;媒体的影响范围和报道力度越大,媒体对舆论观点演化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舆论传播对新、旧媒体时期的群体性事件都有作用和影响,而这在新媒体时期尤为突出。组织程度越来越高,舆论共鸣张力加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是群体性事件在新媒体时期的突出表现。做好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工作,需要政府的"三结合"、媒介的"三统一"和公众的"三兼顾"。  相似文献   

18.
围绕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形成的舆论,与常态下的舆论有同也有异;而此类舆论,在新媒体语境中和在非新媒体语境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通过比较分析,可更准确地认识新媒体语境中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舆论的规律。该规律包括舆论的生成规律及运行规律。此类舆论的生成,总是在涉及的事件本身因素、相关社会因素、信息和意见传播因素等方面,呈现出诸多共同之处。运行规律则包括:舆论主体博弈的规律、舆论交互感染的规律、舆论演变消长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与科技相关的社会矛盾已成为一种传播学现象。一些科技事件争议之所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舆论,是因为它在专业话语遮盖下,清楚显示了社会不同价值取向的冲突。当代中国的科技热点争议事件,折射出转型时期受众心理的分裂。对于现代科技有关联的社会热点事件,舆论总是汹涌而复杂,反映出公众对于专业议题的认识和反应,与从业者并不一致。因而,研究科学传播如何在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中展开,应该是值得传播学和伦理学关注的一个新领域。就这些社会热点事件来研究科学传播规律,一方面可以探讨科学传播方式转变如何调整社会响应,解决现代技术与舆论之间,一方面也可以反映网络是如何影响专业议题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复杂网络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城市灾难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结构特征,并利用机器学习分析舆论情绪变化。研究发现,城市灾难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具有生命曲线特征,潜伏期和爆发期短,以多级路径为主,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政府、媒体和意见领袖是舆情传播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三者的舆论情绪及变化存在差异,易产生次生舆情。研究表明,新媒体背景下信息多元且透明,伴随了公众理性思考和公民社会进步。建议分阶段采取引导策略,分层级持续释放权威消息,消除信息死角。同时加强有害信息管控,有效应对并严惩网络谣言,维护城市灾难事件的网络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