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领域。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幼儿园教师对其他领域有了具体而较为成熟的操作模式和经验,但对科学领域的具体教学实践尚在摸索之中。本研究试图对在幼儿园如何开展"科学探索活动"进行研究,尝试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探讨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的价值和方式。  相似文献   

2.
史蒂夫·富勒的科学治理思想包括科学治理的思想逻辑、现实指向及实现路径三个层面。其思想逻辑层面呈现从开放社会的犯错权到共和主义理想的链条,现实指向层面主要针对大科学与精英主义的改进,实现路径层面指向科学的世俗化与民主化。富勒的科学治理思想重塑了科学发现与社会参与的互动关系,对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其科学共和主义思想过于理想化。  相似文献   

3.
伊夫林·福克斯·凯勒的科学哲学是源于女性主义者意识到科学的历史一直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历史,男性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占绝对压倒优势.在对科学的男性化进行批评时,她通过对科学内部隐喻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科学与性别"问题,提出了"动态客观性"问题,试图在实在论与相对主义之间寻求一条"中间道路",指出科学既非"自然之镜"亦非"文化之镜",而是自然与文化相互作用关系的反映.这些既反映了凯勒对科学哲学的贡献,也反映了她对科学的反思有待进一步增强辩证性.  相似文献   

4.
在大众的语言体系中,常常用"科学"来表达"正确、有效、真实"之意.甚至直接等同于"真理"."科学"何以不等同于"真理",二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期理清二者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领潮流、开风气的人物,探讨其科学观念的演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其学术文化史论中的思想主要包括,第一,对"科学"概念认识的演变;第二,对传统学术缺乏科学与科学精神的批判;第三,弘扬与阐发传统学术中的科学精神;第四,关于"反科学"厘析。通过梳理、总结梁启超在近代科学观念传播中的贡献,可厘清其"反科学"之恶名。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它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生存.本文试图从科学文化素质对人们的环境意识、产业结构及生活方式的作用来论述科学文化素质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影响,提高人们对科学文化素质在"可持续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科学民主化的研究是由一系列自下而上的社会运动和自上而下的政策实践所推动的.关于科学民主化的研究一般由两部分构成:民主化理由和民主化限度.由此,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研究进路:STS的进路和科学哲学的进路.在民主化理由方面,STS的研究进路从根本上否定了科学真理与客观性,以釜底抽薪的方式为民主化打开大门;而科学哲学的研究进路以一种温和实在论保留了科学真理,而反对科学自治.在民主化的限度方面,STS的研究进路允许公众对科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而科学哲学的进路将公众参与限于议程设置和知识应用阶段,把知识生产活动留给科学家自主决定.此外,STS的研究进路关注的是现实的民主化实践,而科学哲学的进路试图提供一种理想的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8.
国内科学精神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是科学中的"灵魂",它贯穿于科学实践中、凝结于科学建制中、体现于科学方法中、内化于科学家的"范式"中。国内关于科学精神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科学精神的本质与内涵;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科学精神的价值与社会功能;中国科学精神的历史与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对科学精神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缺乏从科学史、科学与经济、科学政治学等维度对科学精神进行解释;忽视结合历史与现实中的科学家的科学实践对科学精神进行具体微观分析;研究结论的抽象性导致对科学实践缺乏真正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回到"爱智慧"的源头,正本清源,揭示"智慧"的基本内涵,进而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哲学"(爱智慧)之本义。论文通过分析智慧的两个要素:共相与原因,证明哲学是广义的科学,即遵循理性和论证规则的知识;但绝不能与狭义的、实证的科学混为一谈。哲学以存在本身为对象,探究其终极原因,从而形成自身的特点:人没有智慧,只能爱智慧;唯独哲学是自由的;唯独哲学是真正追求真理的科学。  相似文献   

10.
科学道德建设与科技工作者的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调科学道德是中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创新文化的重要方面;科学道德是关系科学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应了解和遵循国际道德准则,研究和借鉴欧洲国家科学道德建设的有些先进经验;应倡导科学道德和优良传统学风,对违背科学道德行为和不良学风应引起高度警惕;同时针对中国科技界存在的科技道德滑波问题,提出了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默顿科学社会的理论框架来源于马克思—曼海姆知识社会学传统,其拒绝从认识论领域来探讨科学,而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进行研究。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研究工作通常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的关注点是促使近代科学兴起或体制化的主要社会因素—科学与社会研究;中期研究重点逐渐转向科学规范,默顿科学规范包括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有组织的怀疑主义等;后期研究重点是科学共同体,包括科学防范机制、交流机制、奖励与评议机制及分层系统等。默顿科学社会学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自身的局限,遭到新兴的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批判而陷入衰落并试图向新形式的实在论跨越。  相似文献   

12.
作为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巴黎学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布鲁诺·拉图尔通过对科学实验室的"观察"研究,提出科学事实是科学家在实验室建构出来的"地方性"知识,这种建构过程贯穿着大量的猜测、对话、争论与妥协,负载着科学家的个人意志和集体意识。从方法论、认识论和本体论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科学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是社会的,二者统一于科技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科学分类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科学分类的进程大体上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第一次进行知识分类的是亚里士多德。近代前期(16—18世纪),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使基础自然科学分类初步完成;近代后期(18—19世纪),圣西门、黑格尔等曾对科学进行过分类。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了新的科学分类。到了现代,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卡尔纳普、邦格、凯德洛夫等对科学分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一直都是西方学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这种关注,即使在科学被宗教神权所压制的中世纪时期都没有停止过,就是在这样的关注之下,在中世纪末期,在神权的母体中,诞生了近代意义上的科学。在此之后,科学逐渐摆脱了仆人般的从属地位,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由于科学的飞速发展、哲学和宗教出现了新的进展,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也变得愈发复杂,从而产生了很多认识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独特看法,包括实证主义、语言分析、存在主义、过程哲学;新正统神学,自由主义神学。美国学者伊安·巴伯教授,以科学家、哲学家和宗教家的三重身份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将它们归入三个部分:"宗教与科学的对照","宗教与科学的相似"和"宗教取自科学的思想"。本文将以伊安·巴伯的文本为基础,基于新正统神学、存在主义和过程哲学三重维度分析探讨各流派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探究,希望通过对它们的思想的解读与阐述,有助于我们对科学与宗教的复杂关系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科学本质观是当今科学教育研究与改革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科学世界观"、"科学探究"以及"科学事业"三个维度就初中科学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开展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之间的关系、科学家角色、科学发现的过程等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了促进初中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对法律阐释的原则是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这关乎西方法哲学传统中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无休止的论争。自然法持有"法律因正义而生"的论点,要求从道德意义理解法及"普世性"的诉求遭到了批判;而法律实证主义则认为"因命令而制定法律",将事实与道德性二元分离,试图否定最高"价值"维度来创建法律科学,则造成了陷入经验主义的危险。这两种理解均是误解马克思与法律关系的理论根源。当我们借助马克思历史科学的视角便可以看到,马克思既通过揭示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颠覆了法律实证主义的经验主义思维,又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瓦解了自然法的"抽象的形而上学",从而实现了对传统法哲学的"双重超越",建构了通达"正义的生活秩序"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伯纳德·巴伯认为,马克思只承认“经济因素”对科学进步产生作用,因而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学要进行“修正和纯化”。大量事实证明,这是巴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肆意歪曲和篡改,其用意是试图通过对唯物史观的否认,从而达到“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8.
科学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并持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就更凸显出这一点,因为科学作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就是"知识"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人们研究科学,促使科学不断的发现;人们也"追思"科学,探讨科学的发展过程,以便以史为鉴,促使科学更快的发展。在"追思"中,人们  相似文献   

19.
罗兰,巴特在经历了符号学科学阶段之后,认为人文科学应该质疑产生它的话语,希望产生一门幻想的科学.他认为由幻想产生科学的典范是米什莱,米什莱试图通过躯体的幻想归还一切历史记忆:傅立叶则通过幻想建立了快乐的系统学.通过强调幻想,巴特对西方人文科学进行批判,认为传统人文科学以真理、概念审查欲望,压制享乐,以简单整体化原则形成恐怖主义、独裁主义.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科学哲学从逻辑经验主义向历史主义演变的过程中,批判理性主义起了纽带的作用。波普、库恩、拉卡托斯是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进程中批判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本文从比较和分析的角度出发,从科学的划界问题、科学方法论和科学发展模式三方面分析了三位科学哲学家的批判与继承关系,并试图对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进程作一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