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已经成为抑制中国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主要由信用风险造成,为此,确定市政债券信用价差的影响因素可以有效建立市政债券信用风险管理机制。通过研究债券信用价差影响因素相关文献,使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市政债券信用价差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宏观经济预警指数、股票交易量、财政收支差额的变动对市政债券信用价差不具有显著影响;克强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人民币汇率、上海同业拆借利率、20年期国债收益率、广义货币供应量、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变化会引起市政债券信用价差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各国银行业已意识到加强信用风险监管的必要性.研究信用风险特征,建立合适的度量模型准确地度量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是降低信用风险的必然要求,而Credit Metrics模型以其擅长度量非交易性资产的信用风险而著称.作者首先对Credit Metrics模型加以改进,使用我国的信用评级转移矩阵,其次考虑宏观经济和企业本身的非系统性风险,重新调整信用评级转移矩阵.最后以某家银行为基础,使用Credit Met-rics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对于模型中的部分参数进行修正并对模型加以改进,从而完善CreditMetrics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在2007年底要按照新的标准计算其资本,但考虑到我国银行体系的不成熟,我国承诺将在2012年履行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针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详尽分析了新巴塞尔协议信用风险框架的标准以及我国银行业在银行监管、信用环境、银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指出了我国银行业现状与新巴塞尔协议信用风险框架的差距,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在2007年底要按照新的标准计算其资本,但考虑到我国银行体系的不成熟,我国承诺将在2012年履行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针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详尽分析了新巴塞尔协议信用风险框架的标准以及我国银行业在银行监管、信用环境、银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指出了我国银行业现状与新巴塞尔协议信用风险框架的差距,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宏观经济波动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中国1997—2014年相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研究了公共债务、房产价格、通货膨胀、基尼系数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共债务、房产价格和通货膨胀在短期内与我国GDP增长率存在正向关系,但在长期内公共债务与GDP增长率存在均衡关系,房产价格、通货膨胀在长期内与GDP增长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基尼系数与GDP增长率一直存在反向关系。而公共债务、房产价格、基尼系数、通货膨胀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宏观经济波动,所以政府应当实行合理的公共债务规模,缩小收入差距,将通货膨胀和房产价格处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从而促使我国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银行业的安全与稳健是关系国家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我国银行的发展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周边社会信用环境的影响较大,同时银行巨额不良资产、企业信用资源缺失使我国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困难重重。风险监管的核心在于制度建设。为了确保银行业的稳健经营,银行业要做到: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按照巴塞尔协议精神实行充足的资本金制度;优化和净化银行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加强对银行业的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7.
为了验证信贷扩张、宏观经济环境对银行危机爆发的影响,本文以衡量商业银行风险的两个基本指标——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充足率构建了银行危机指标,并以此为被解释变量来构建计量模型,对宏观经济指标、贷款扩张与银行危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贷款扩张速度以及通货膨胀率与银行危机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存款增长率的变动也是体现民众对商业银行风险认知的重要指标。这一实证研究结果不仅印证了银行危机发生的普遍范式,而且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得以充分体现,从而为银行监管部门实施审慎监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2009—2019年中国37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其主要结论是:数字金融发展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呈现非线性的“倒U形”关系,并且当前数字金融发展的测度指标值位于拐点右侧,继续发展数字金融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负债成本和负债结构在数字金融发展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倒U形”关系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数字金融发展未对“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信用风险产生显著影响,而与非五大行的信用风险间有显著的“倒U形”关系。  相似文献   

9.
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两种极为重要的风险,对它们进行综合的度量和管理是现代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认识到风险整合的重要性,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最新成果,以RAROC为基础和核心,探索风险综合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建立健全现代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体系。  相似文献   

10.
银行业安全是金融安全的核心,也是金融监管的核心。为此,从银行内外部治理、一国金融体系的组成两个方面研究了影响银行业安全的内部因素及其传导机制,包括银行治理结构、银行业管理体制与产权结构、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融资结构、其他金融机构与银行业的竞争与互补关系等具体因素;从外资银行和战略投资者的进入、金融自由化、一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监管体系四个方面研究了影响银行业安全的外部因素及其传导机制,包括外资银行进入、引进战略投资者、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信用环境、对外贸易状况、对外债务状况、货币因素、宏观经济政策等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11.
区域金融风险的防控与管理是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根本,是国家金融安全的支柱。该文从宏观经济发展风险、资产价格泡沫风险、政府调控风险、企业经营风险、银行业风险、证券业风险、保险业风险以及影子银行风险8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赋权,测度2013—2018年新疆区域金融风险的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区域金融风险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其主要受到宏观经济发展风险和政府调控风险的影响;保险业、证券业及影子银行总体经营态势较好,风险逐渐降低;政府调控风险和银行业风险却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2.
基于行业差异分析的视角,以16家上市银行和九大行业2006-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影响两者盈利的因素来考察我国银行业高盈利的真实原因。实证结果显示:实体行业盈利对规模指标的敏感程度甚于银行业,风险因素对两者的影响刚好相反;市场集中度与银行盈利显著正相关,而与实体行业负相关,但作用并不明显;宏观环境中存贷款利差显著负作用于实体经济盈利,而对于银行业则不显著;证券化率与银行利润负相关,而与实体行业正相关。这表明,放宽民间金融准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完善资本市场发展是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目的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外资进入速度明显加快,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持续加深,有必要就此影响进行系统测度,为下一阶段银行业开放政策提供参考。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度量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并建立logit模型分析外资进入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资进入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总体有利,有必要继续加快银行业开放进程;经济增长、外汇储备水平、货币供应增长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为正;行业集中度提高、利率和汇率波幅加大会降低银行体系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当前物价波动的现实,从总需求角度,通过定性、定量两种方法分析了实际GDP增长率和物价波动的关系,指出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连续几年超过潜在GDP增长率高速增长,引起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而出现价格波动;另一方面,实际GDP增长率对CPI指数上涨有同向滞后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各国对于银行稳定性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重视。实证研究表明,宏观经济变量与银行稳定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实体经济指标与银行稳定正相关;资产价格指标与银行稳定负相关。房屋销售价格增长率、证券市场市盈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银行稳定指数的Granger原因。政府救助和提高直接融资率会增加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而预算软约束则会增加银行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2015年我国各地区政府干预、金融抑制与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数据,运用动态GMM回归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金融抑制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政府直接干预会促进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而政府直接干预可以起到削弱金融抑制对银行不良贷款率负面影响的作用.此外,经济发展水平、非国有化程度及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提高都能抑制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上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在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方面,政府要帮助创造良好宏观经济环境,加强服务意识,协调好直接经济干预和金融干预的平衡;(2)在降低金融抑制程度方面,应积极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金融市场本身的资本配置作用;(3)从多方入手,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应鼓励企业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9月以来,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我国政府也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便我国经济向更加均衡的发展方式转变。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是需要配套的货币政策来支撑。作为银行业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肩负着重要的经济大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严峻的竞争局面和迫切的市场需求要求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营销建设方面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足功课:加强整合营销观念,树立银行品牌;坚持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同时,把金融工具创新作为银行营销战略的推动剂。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仅仅从贷款企业角度来评价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而且评价企业信用风险时,也集中在贷款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上,忽略了银行本身存、贷款结构和风险状况对信用风险的影响,造成了评估主体缺位。作为对众多文献的补充,从贷款企业非财务风险因素、银行风险因素和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信用风险因素分析,完善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表明,不良的信用质量以及脆弱的信用风险管理一直是银行破产和银行危机的主导性原因之一.银行的信用风险的信息披露,包括信用暴露的程度,信用风险管理的充足性,对于社会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评估银行的外部条件、经营业绩以及长期生存的能力,并采取及时有效的监管措施,都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原先隐藏在银行体系内的信用风险将逐渐的暴露并开始严重影响到我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积极引进和借鉴世界上先进、科学的信用风险披露机制,对解决我国目前严重的信用风险问题,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一个有效的信用风险披露机制包括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会计处理方法的披露;第二个方面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披露;第三个方面是信用暴露程度的披露;第四个方面是信用质量的披露;第五个方面是收益的披露.本文则是在信用风险披露的国际经验方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以期能够对我国国内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VAR方法作为一种风险测量方式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方法已经成为金融监管当局有效的监管工具,用于银行内部控制和银行业绩评估,可以作为风险信息披露的重要手段,可以提升银行在公众中的形象,可以构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系统。我国金融机构的主体是国有商业银行,我国的金融风险也集中体现为银行业风险。因此,借鉴国际经验,选择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的置信度和目标区间,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测量中引入VAR方法,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维护我国的金融秩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