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你是说X”是汉语口语表达中常见的引述回应格式。其引述的方式有直引式引述和转换式引述两种,由此带来原述话语和引述话语之间存在同一性语义关系和推论性语义关系。从共时的视角,引述回应标记“你是说”的形成,是言说动词“说”的去范畴化、引述话语“X”的去从属化造成的。使用中,引述回应格式“你是说X”能为接下来言说的内容提供缓冲,同时还是避免交际障碍、使谈话有条不紊进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具有间接请求功能的话语,在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时,语境因素具有制约作用。通过语用分析,作者认为转换过程中语境因素较传统语法规则具有优先地位,转换时可以借助祈使句式的语法规则,直接把请求者的"用意"转告给被请求方。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互动视角,考察话语标记“谁说的”的话轮位置与会话序列结构,探讨其话语功能及形成动因与机制。考察发现,“谁说的”常用于应答话轮的起始位置,能够在第一时间抢夺话轮,对对方的话语做出否定回应,同时为受话人理解话语提供引导。在具体语境中,受交际双方关系、上一话轮内容等因素影响,“谁说的”的语义表达强度不同,浮现出不同的立场表达功能,主要包括斥责、反驳、否定和嗔怪。从来源看,话语标记“谁说的”出现于清代,来源于“谁说+X+的”结构,在主观性、语言经济原则和语境吸收等因素的推动下逐渐规约化为一个表否定的话语标记。  相似文献   

4.
传统英语语法规定了直接引语在转换成间接引语时相应人称、时态等成分的变化规律,但却没有给出其语用成因。从语用学指别理论的指示投射角度入手对英语中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转换规则进行语用分析,则可以找出其深层语用成因,为理解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相互转换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5.
反诘构式"怎么就不能+XP"是一个多义构式,包括怨责和辩驳两种语义类型。辩驳型反诘构式"怎么就不能+XP"的构式义是"并非不可以XP",构件"怎么"的否定对象是一个事件,其否定意义是语用层面的态度否定,具有诱导说服的语用价值。话语交际过程中,辩驳型反诘构式"怎么就不能+XP"既违反了合作原则的方式准则,也违反了礼貌原则的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违反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相关准则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遵循道德原则和自卫原则的相关准则。  相似文献   

6.
《小杜丽》中的自由间接引语在人物刻画和主题呈现的方式契合了巴赫金"杂合建构"和"伪客观动机"的概念,狄更斯充分利用自由间接引语灵活多变的特点,制造人物话语与叙述者话语间的含混性,刻画了一系列"Nobody"人物。自由间接引语不仅呈现了他们自我放逐、自我膨胀、自我湮没的形象,也勾勒了一张覆盖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缺失全景图;为领略小说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提供了管中窥豹的精彩片段。  相似文献   

7.
直接引语是英语新闻报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引述方式。本文从新闻报道的实际需要分析其语用效果,运用语用学相关理论尝试性地分析了英语新闻报道直接引语的语用理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迂回间接的"侧面叙事"来突破男权话语的封堵,是奥斯丁叙事策略的一大特色。奥斯丁深知不同话语模式产生的特殊话语效果。她通过变换不同的话语模式,如对话、"无声"的对话和自由间接引语,巧妙地摆脱了男权话语的控制,建构了女性话语权威。  相似文献   

9.
一般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的引语分为直接引语(Direct Speech)和间接引语(Indirect speech)两种表现形式。直接引语就是将某人的话逐字逐句,原封不动地再现给读者或听者。一般规则是:将原话放在引号之内,再在句前或句尾加上一个起引述作用的说明句。如: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的"非得+VP"格式从语义表达的角度可分为"意愿之必欲"、"情势之必须"和"推断之必然"三种类型.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此三类"非得+VP"格式都蕴涵着"肯/否定"的语用功能,同时,三类"非得+VP"格式在所表达的语义和所生成的句式上有所差异,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其后对现代汉语中的副词"非得"作了小类划分.  相似文献   

11.
话语接受者对表达者所传达的语义信息的正确理解要受到一定原则的制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接受原则"。接受原则建立在语义联想的基础之上,它包括趋同原则、配合原则和反馈原则。趋同原则要求受话方在理解对方话语信息时,采取心理认同态度,克服自身的个性影响,恰当认定对方的言语动机。配合原则要求受话方以合作的态度,在交际中与对方进行正常的交流。在肯定对方的动机时,采取正向配合;而在否定对方的动机时,采取逆向配合。反馈原则要求受话方必须作出交际反馈,有所回应,这样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体为了建立客观、无偏见的公众形象,在报道中通常使用大量引述话语.以《纽约时报》"东方之星"客轮沉没事件的报道为分析对象,探究其在引述方式、引述动词和消息来源三个方面的特点.结果显示,相对于其它几种引述形式,间接引述出现频率高;引述动词以中性言语行为动词居多;消息来源多样化,涵盖政府、民众、知识精英和相关企业.  相似文献   

13.
引语是来自他人的话语,可以为我们提供看待现实的另一种可能性和角度,有利于思想的交流和进步。不同类型的语篇,引语的形式和功能是不一样的。以新闻评论语篇的引语为研究对象,对此类语篇中引语的发话人、经常采用的语言标记以及引语的语篇功能择例进行探讨,可以发现,新闻评论语篇是论说性的,是就某一论题展开论述,阐发观点的。这类语篇中的引语的功能都是围绕着论述这一中心展开的。其功能主要有:引入论题;引入论据;引入其他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大众信服新闻报道中的内容,新闻语篇常常会使用大量的引语。文章以英国《卫报》对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报道为语料,重点分析了引语的话语来源及报道中大量出现的直接引语,力图揭示新闻媒体如何借助引语传递观点并隐秘地表达其主观倾向性。通过分析发现,新闻媒体更倾向于截取他人话语中与自己观点和立场一致的信息;为了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媒体对绝大部分话语来源进行了明确标示,但有时却会刻意修改话语来源而使被引信息更符合自己的立场。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大众信服新闻报道中的内容,新闻语篇常常会使用大量的引语。文章以英国《卫报》对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报道为语料,重点分析了引语的话语来源及报道中大量出现的直接引语,力图揭示新闻媒体如何借助引语传递观点并隐秘地表达其主观倾向性。通过分析发现,新闻媒体更倾向于截取他人话语中与自己观点和立场一致的信息;为了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媒体对绝大部分话语来源进行了明确标示,但有时却会刻意修改话语来源而使被引信息更符合自己的立场。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新闻报道通过言语转述形式突出其客观性和真实性,但在具有一定争议的问题上,报道也正是通过言语转述形式来掩盖其主观倾向.文章通过对样本"备受关注的种子"的宏观结构分析、引语和言语行为引述、转述动词的数量和质量分析,揭示了撰稿人的主观倾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可[k‘■35]"句法分布的分析描写,认为贵池方言的"可[k‘■35]"有否定副词和否定动词两种用法:作为否定副词时,适用范围非常窄,只用于"可+好+A"格式中否定程度,语义近似于普通话"没多A"、"不很(太)A",其中的形容词多为"大、长、高、多、厚、深、重"等积极性形容词;最普遍、最常见的用法是作否定动词,与"有"相对,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没(有)"。结合安徽其他地区"可"表否定的用法,认为贵池方言否定词"可"可能来源于疑问副词"可"。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网络中常用的否定标记"毛"为研究对象,根据否定对象的不同,将"毛"的否定用法分为命题真值否定和言语行为否定两类.结合微博语料,考察了"毛"表示否定义时的具体话语形式、话语条件以及情感倾向,探究了"毛"成为否定标记的原因和过程.认为"毛"成为否定标记与网络谐音造词密切相关,其否定义源于它的疑问用法.  相似文献   

19.
作为叙事学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引语包括两个部分:引述语和引用内容。这两个部分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先后顺序有差别,翻译时需要进行调整;两个部分的关系在四种引语中有所不同,翻译时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转换,使得引语所属明确,有助于译文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以段落为翻译单位的翻译理论要求对两种语言在叙述语和引用内容的分段与合段上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20.
福楼拜以前,小说对于人物话语的叙述大凡采取“传达式引语”、“转述式引语’郴“讲述式引语”三种方式福楼拜的小说产生以后,叙述语式问题又复杂化了,福楼拜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人物话语的方式—自由间接引语。这种新的话语表现形式,一举将人物话语(说出来的或内心的话语)与叙述者的话语含混起来了,日奈特说,福楼拜“绝顶巧妙地利用了这种模棱两可的状态,使得他可以用别人的语言为他自己说话,既不完全受到牵连,又不完全清白无辜”②。与此同时,这种新型语式,这类间接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们普遍认为,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