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英国当代女作家简妮特·温特森充满诗意的现代寓言小说<守望灯塔>记录了女主人公银儿从学会讲述故事到发现爱,并成长为双性同体艺术家的历程.本文分析了温特森小说的非线性叙述体现了元小说的特点,并从互文性的角度凸显温特森多维交织的小说主题.温特森通过塑造守塔盲人普尤,重提讲故事的传统,关注网络时代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英国当代女作家简妮特.温特森充满诗意的现代寓言小说《守望灯塔》记录了女主人公银儿从学会讲述故事到发现爱,并成长为双性同体艺术家的历程。本文分析了温特森小说的非线性叙述体现了元小说的特点,并从互文性的角度凸显温特森多维交织的小说主题。温特森通过塑造守塔盲人普尤,重提讲故事的传统,关注网络时代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珍妮特·温特森擅长用后现代的叙事技巧讲述故事,她的获奖小说《给樱桃以性别》采用独特的时空叙事方式,构建了大量具有隐喻意义的空间。幽闭所、刑场是权力表演的表征性空间,表征着权力对个体的约束和支配;言语之城、爱疫之城是话语集权的空间表象,体现了话语集权对个体的影响和规训;构建异托邦是温特森的挑战性空间实践,以空中之城、领域外之地颠覆现实规则,解构现实社会权力。研究温特森作品中的权力空间,可以揭露西方权力体系及话语体系的真相。  相似文献   

4.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短篇小说创作手法和主题。从酷儿理论来看,爱米丽突破了传统女性形象,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杂糅凸显出她性别身份的不稳定性,此外,她与荷默·伯隆的关系也超越了传统的异性恋关系模式。依据以上两方面,该作品充分体现了酷儿理论消解静态的性别身份和性身份,打破异性恋霸权下男性/女性,异性恋/同性恋的二元对立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描写了生长在五旬福音教派家庭中的女主人公詹尼特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同性倾向的认同,拒绝被边缘化的"他者"身份,为追寻自我和真爱最后走上了与家庭、教会决裂的道路。温特森在小说中大胆地运用各种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融圣经故事、中世纪浪漫传奇、童话寓言于一体,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了颠覆男权中心社会、反抗异性恋霸权的激进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给樱桃以性别》是一部典型运用多种后现代主义叙事手法将历史、现实、未来合为一体,对爱情、欲望、性别身份、历史、时空等现代主题进行了哲理性探讨的文本。从图像叙事的角度分析小说中呈现的图像符号及其意义,能够揭示它们对传统性别身份的解构以及温特森通过视觉形象对身份主题的艺术性表达,从而取得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的互文效果。  相似文献   

7.
"酷儿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性理论思潮。酷儿理论向传统观念意识提出挑战,主张打破男人/女人、同性恋/异性恋、常态/非常态的界限,彻底改造人们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使处于边缘化的酷儿们在主流文化之外找到自己的位置。酷儿理论的基本主张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有充分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对异性恋/同性恋二元对立的批判及对男性/女性二分结构的消解。  相似文献   

8.
通过个案来分析比较中日"怪异儿"故事的异同,以此探究民间故事的共同性,以及故事背后隐藏的两国文化的特色.它们在叙事技巧、叙事心理(或人类普遍心理)、听众接受方面有一致性;在故事所体现的道德诉求、时代及文化背景方面有着鲜明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酷儿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个新的性理论。酷儿包含了所有在性倾向方面与主流文化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性别规范或性规范不相符的人。酷儿理论的出现,对于解构异性恋/同性恋、男性/女性的二元对立,以及传统同性恋理论,具有相当的意义。随着一批学者的主动接受与译介,酷儿理论传入中国并开始出现在华语电影的批评和实践当中。对于这一在西方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理论成果,中国大陆学术界要克服文化和语境的差异,克服研究中存在的简单化和妖魔化倾向,对其进行认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性别和性是人类社会构成和延续的基本要素,后现代女权与酷儿理论是后现代思潮下关于这一永恒议题的两个重要理论。本文介绍了后现代女权主义和酷儿理论的发展及其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种理论的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最后就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总结讨论。  相似文献   

11.
李贺的心态与诗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贺的心态与诗美@吴功正$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相似文献   

12.
明清小说戏曲传"奇"二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两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时代,传"奇"成为明清小说与戏曲的重要艺术特征.小说戏曲家们在创作上都有追求"事奇"与"文奇"的特点,在崇尚"事奇"、"文奇"的同时,又对片面追求奇怪的文风竭力反对,从而欣赏在真实基础之上的"不奇之奇".  相似文献   

13.
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常见的内容和题材。本文以唐传奇为中心,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古典小说中的梦进行阐释。就其中的昼梦而言,是人生欲望的满足,同时也表现了对现实人生的体悟;就春梦而言,表达了人的一种猎艳心理,也是一种被压抑的性心理的宣泄,同时其中的象征大多是性的象征;就迷梦而言,是潜意识中最强烈的部分闯入梦中形成的片段,以谜语的形式呈现在梦中;就异梦而言,是非常巧合、巧妙的一种心灵感应、互通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高梓梅 《南都学坛》2003,23(4):72-74
古代文学作品中,魂灵托梦现象频频出现,故事俯拾即是,透过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它具有深刻的思想基础,同时,由于社会矛盾的不同、文化心理的不同,决定了魂灵托梦故事的文化层面,作家利用虚幻的艺术手法,以魂灵托梦形式抨击社会上的丑恶,赞扬人间的善美,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美国当代作家汤亭亭在《女勇士》第二章《白虎山学道》中以中国传统故事中的花木兰为原型,通过融入中西文化元素塑造了一个现代“女勇士”形象,集中展示了她作为华裔作家的跨文化叙事策略。汤亭亭在《白虎山学道》中通过对于圣经、佛教和道教典故的改编和移植,在文本中建构了融汇东西方不同宗教文化的跨文化空间。跨文化空间的构建和“汤氏花木兰”形象的塑造不但在文本想象层面实现了男性和女性的性别对话,同时也传达了作家对于消解现实生活中以男权主导的性别对立模式的诉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现代建筑中荒诞艺术表现的形态、意图和界限进行了系列的探讨 ,用以扩大审美视野 ,激活和诱导当代建筑创作。  相似文献   

17.
商品大潮的喷涌和西方"后学"的观念输入,使得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改编不可避免地具有迎合大众消费的世俗倾向和造梦功能。它主要表现在建构金钱神话、增殖性爱话语、崇尚暴力美学等多个方面,源于此的欲望生产与再生产已经成为覆盖大众文化的绮丽神话,并转化成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权力控制人们的精神和意识,与无所不能的"市场权力"相媾和,共同制造出后现代社会彰显世俗性、平面性的消费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8.
《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通过对四桩爱情故事的描写,刻画了几种不同的爱情观,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对婚姻的价值取 向,其中主人公伊丽莎白的爱情观念是作者奥斯丁本人爱情观的缩影,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封建势力强大的英国乡村,这部 小说所展现出的对追求理想婚姻的可能性和女性意识的觉醒无疑是当时社会的一股清流。  相似文献   

19.
当下小说的幻奇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的幻奇色彩的运用在于小说的审美目的 ,具体说是既调动阅读兴趣又葆有美学内涵 ,亦即在真实与艺术之间 ,在可信与美丽之间 ,在理想情景与日常生活之间保持张力 ,这确实是摆在每一个小说家面前的永久性难题。幻奇性细节、情节、悬念或结局的设置 ,是当代小说家经常使用的手段 ,但是运用的好坏 ,却各不相同 ,畸轻畸重 ,时或可见。不仅以小说的幻奇色彩调动阅读兴奋点 ,并以此掘深小说的题旨 ,这是小说成功的一个醒目标识  相似文献   

20.
王跃文长篇小说《国画》的诞生,让人们领略到当代中国官场 别样的风景,真切地感受到那些游走于荆都官场及其左右的芸芸众生, 被无休止的欲望这只无形的大手在社会的暗处搅得魂不附体;正是社会 这张大网将荆都官场上这些游荡者、投机者肆意地捆绑在一起,他们追 名逐利,他们蝇营狗苟。小说名字“国画”作为意象一语多关、寓意深 刻,突显了荆都官场中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其犹如幽灵般不时地闪现在荆都官场之上,冰冷得让人不寒而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