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位有贡献的诗人。他的诗曾吸引过我国的一些诗人,对我国新诗的发展有过一些影响。作为当代著名诗人之一的贺敬之也确实与这种影响有关。当前,注意这一方面的研究对于新诗的发展是不无补益的。但读了陈守成同志《论马雅可夫斯基对贺敬之诗歌创作的影响》(见本刊1980年第1期,以下简称《影响》)一文,反而产生了一些疑问,觉得其研究方法和对贺敬之的具体评价等尚有不尽妥当之处,现提出几点粗浅意见,就教于陈守成同志和读者。一《影响》一文是研究马雅可夫斯基对贺敬之诗歌创作之影响的专论,然而卒读全文,我对贺敬之到底在那些方面受到了马雅可夫斯基“最深刻的影响”,这影响对于贺敬之的创作发生了什么样的作用,仍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2.
关于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国外评论界写了很多著作。影响最大的是苏美两家观点。以美国教授雅可勃松为代表的观点是吹捧马雅可夫斯基的早期作品,吹捧未来主义,贬低和否定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巨大成就。但在苏联国内广泛流传的观点则粉饰或冲淡未来主义对诗人早期创作的严重影响。马雅可夫斯基全集的编者写道:“马雅可夫斯基和未来派搞在一  相似文献   

3.
有人曾问过马雅可夫斯基:在俄罗斯古典作家中他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契诃夫。一九一四年是契诃夫逝世十周年。年青的马雅可夫斯基也撰文纪念,写了一篇题名《两个契诃夫》的文章。在这篇短文中,年青的诗人提到了两个契诃夫。一个是被资产阶级文学评论所曲解了的契诃夫。这个契诃夫似乎是一个“黄昏的诗人”是一个“无病呻吟的人”……马雅可夫斯基旗帜鲜明地否定了这个契诃夫的存在,他认为这是资产阶级文学评论家们对契诃夫的歪曲。年青的诗人满怀激情地声称:契诃夫是一个“描写平民的作家”,是“坚强而又乐观的语言巨匠”。  相似文献   

4.
亚历山大·勃洛克是十月革命后俄国诗坛的一颗巨星。长诗《十二个》是诗人创作的顶峰。它受到广大读者热烈欢迎,也遭到一些误解和非难,后一种情况在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好》发表以后更为突出,至今无多大变化。对此,我们想谈一点肤浅看法。(一)一个向着我们这边突进了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好》的第七章有一句很有名的诗:“勃洛克的俄罗斯正在沉没。”诗人这一观点得到不少人的赞同,如有人就认为马雅可夫斯基“艺术地再现了勃洛克内心的两重性。对于勃洛克来说革命是高兴的事,也是悲哀的事,因为勃洛克本人所属的那个世界正在革命的汪洋大海中沉没。”几十年来,已形成一种观点,即马雅可夫斯基是为新俄罗斯文化奋斗的勇士,勃洛克则是旧俄罗斯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马雅可夫斯基在其漫长而又复杂的创作道路上,广泛吸收和利用了人类文化遗产。他与宗教文化的关系尤其值得我们探讨。因为这个问题一向受到中国评论家们的冷遇,很少有人涉足。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评论界正在和苏联就这个问题展开论争。西方蓄意夸大宗教文化对马雅可夫斯基的影响,甚至把基督教信仰强加在诗人头上,固然严重  相似文献   

6.
关于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国外评论界写了很多著作。影响最大的是苏美两家观点。以美国教授雅可勃松为代表的观点是吹捧马雅可夫斯基的早期作品,吹捧未来主义,贬低和否定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巨大成就。但在苏联国内广泛流传的观点则粉饰或冲淡未来主义对诗人早期创作的严重影响。马雅可夫斯基全集的  相似文献   

7.
在宏观中国当代的诗潮涌动的历史考察中,“十七年”的新诗创作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它是连接现代文学与新时期文学诗歌发展的过渡性桥梁。虽然因时代政治的变化,“十七年”诗歌创作的风尚在70年代后期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民族文学传统和同宗政治文化的联系不可能对新时期诗歌毫无影响。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十七年”诗潮中代表主流创作的“边塞诗旅”和“郭、贺诗风”,探讨政治文化与诗人角色的契合、革命观念与艺术观念的冲突磨合、理论精神话语与诗美艺术话语的整合等问题,重新认识“十七年”诗潮特征和探寻其与新时期诗潮的复杂联系  相似文献   

8.
一今年四月十四日,是马雅可夫斯基逝世的五十周年纪念。当这个日子来到的时候,我就回想起,那已是四十五年以前的事啦。我在一九三五年的寒冬三月到了莫斯科,正好是马雅可夫斯基逝世五周年的前夕。为了纪念这位“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斯大林  相似文献   

9.
加里宁在评价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在苏维埃文化发展史上的意义时曾经说过:“我觉得,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个为苏维埃人民服务的光辉的典范。他把自己看成革命的战士,而就他的创作的实质说来,他也的确是个这样的人。他不仅竭力把自己作品的内容,而且连形式在内,与革命人民融为一体。”马雅可夫斯基是苏联无产阶级的杰出代表,是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  相似文献   

10.
加里宁在评价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在苏维埃文化发展史上的意义时曾经说过:“我觉得,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个为苏维埃人民服务的光辉的典范。他把自己看成革命的战士,而就他的创作的实质说来,他也的确是个这样的人。他不仅竭力把自己作品的内容,而且连形式在内,与革命人民融为一体。”马雅可夫斯基是苏联无产阶级的杰出代表,是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是和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诗人自己就曾这样宣布过:  相似文献   

11.
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位有贡献的诗人。他的诗曾吸引过我国的一些诗人,对我国新诗的发展有过一些影响。作为当代著名诗人之一的贺敬之也确实与这种影响有关。当前,注意这一方面的研究对于新诗的发展是不无补益的。但读了陈守成同志《论马雅可夫斯基对贺敬之诗歌创作的影响》(见本刊1980  相似文献   

12.
在不断创新中追求不朽--马雅可夫斯基未来主义诗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俄国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早期 (未来主义时期 )大量的诗歌创作的分析研究后 ,指出马雅可夫斯基的未来主义诗歌体现了作者追求创新与不朽的伟大创作气魄。马雅可夫斯基未来主义时期的诗歌创作主要是抒情短诗和五部长诗。其不断追求创新与不朽的特点与作者的性格有关 ,他精力旺盛 ,渴望创新 ,同时又特别希望在当代生活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这些体现在他诗歌创作中 ,便表现为竭力追求创新与不朽 ,这一总体特征在其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均有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世界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逝世五十五周年,也是“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斯大林语)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列宁》问世五十五周年。马雅可夫斯基在长诗中,以宏伟的气魄,充沛的激情,成功地塑造了列宁的光辉形象,讴歌了列宁的丰功伟  相似文献   

14.
袁可嘉同志在《译林》创刊号上《谈谈西方现代派文学作品》一文中,对现代派文学作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是他说:“有些现代派作品不仅没有毒,还有益,例如属于未来派的马雅可夫斯基的革命诗篇。”他把马雅可夫斯基不分前期后期都划为未来派。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一共经过了三个阶段:前期(1912—1917年)是未来派阶段;中期(十月革命起到1923年)是无产阶级思想和未来主义激烈搏斗的阶段;后期(1924—1930年)是无产阶级诗人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不幸逝世已经五十周年了,中国人民热爱这位被斯大林同志称为“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诗人引亢高歌革命导师《列宁》和社会主义革命《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热情支持中国人民的斗争,愤怒高呼帝国主义滚出中国,使我们难以忘怀;诗人笔下“半截人”的官僚主义者《开会迷》,成为中国人民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6.
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勃洛克(1880—1921)是俄罗斯苏维埃的伟大诗人。今天,在苏联以及西欧,人们对他的诗越来越喜爱,对他的评价越来越高了。勃洛克对俄罗斯现代诗歌曾起了巨大作用。他的同代人,苏联最杰出的作家们,曾对他作出过正确的评价。早在1919年,高尔基就曾向一位文学爱好者说:“请相信勃洛克吧,上帝作证,他是真正的诗人,他是最勇敢最真诚的人。”在1921年,马雅可夫斯基也曾写道:“勃洛克的创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诗歌时代,……他对当代诗歌曾给了巨大的影响。……勃洛克是为人们所热爱而永远不会被遗忘的诗人。”  相似文献   

17.
1950-1960年代美英的中国“十七年文学”解读者,部分来自政治、历史研究领域,部分来自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研究领域,少有专业学者。“冷战思维”、“西方中心主义”观念等对其影响深刻,使他们的言说大多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并倾向于采用西方艺术标准评价“十七年文学”。但族裔身份差异使西方本土解读者与华裔解读者两部分力量,深层次文化立场并不同,促使本时期美英对中国“十七年文学”的言说呈现出了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一今年四月十四日,是马雅可夫斯基逝世的五十周年纪念。当这个日子来到的时候,我就回想起,那已是四十五年以前的事啦。我在一九三五年的寒冬三月到了莫斯科,正好是马雅可夫斯基逝世五周年的前夕。为了纪念这位“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斯大林语),莫斯科当年将高尔基大街和花园——凯旋门大街交叉路口的凯旋门广场,命名为马雅可夫斯基广场。我感到高兴的,就是从那时起,我曾在距离这个广场不远的街道上度过了两年多的岁月,每天上街,我都要经过这个广场;而且那也正是我开始研究俄国文学和苏联文学的时候,因此我的不少美好的和难以忘怀的日子,又都是同马雅可夫斯基广场和邻近的普希金广场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9.
勃洛克(1880—1921)是本世纪初俄国最有才华的诗人,俄国象征主义的杰出代表。马雅可夫斯基说,他“作为最享盛名的象征主义大师给整个现代诗歌以巨大影响”,他的创作代表了俄国“整整一个诗的时代。”(《俄苏文学评论集》)327页,莫斯科版)戴望舒是我国三十年代“诗坛的领袖”,他“提倡象征派诗”,(《现代文学讲演集》365页)当时几乎所有的诗人都是他的崇拜者和追随者。这两位诗人的作品都以美著  相似文献   

20.
2006年4月21日至22日,由浙江大学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和《文学评论》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文化生态环境与十七年文学历史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学术研究机构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副主编楼含松副教授及相关编辑也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们从不同角度对“十七年”文学的文学文本和思想文本、“十七年”文学的发生史及叙述史、“十七年”文学的文学—政治环境、“十七年”文学体制的建立、“十七年”文学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十七年”文学的思想特征与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