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0 毫秒
1.
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生态学概念种群出发,分析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的内在机理,产业种群演进到产业集群的路径是由产业种群的属性所决定,而产业集群的效益又取决于其要素结构及关联效应。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是内外条件作用的结果,内在机理要求相应的外部环境与之相匹配。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演进研究:基于组织生态视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基于种群演化视角考察集群及其企业的演进,介绍了组织生态学的一些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种群的演化过程模型,将产业发展的地方集聚现象看作是产业整体演化下相对独立演化的地方种群生态系统,从而将集群演进纳入种群演化的框架之下。基于组织生态的集群演进研究不仅关注集群整体的演进,还关注集群企业与周围演化环境的互动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的动态特征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内部动因,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集群嵌入国际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升级面临的现实外部环境。综合产业集群升级的内部动因与外部环境,分析我国产业集群在国际产业链中升级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实现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4.
依据产业集群的内在关系,产业集群有非正式集群、有组织的集群、创新型集群三个层次或形态,针对不同演化形态我们分别建立了Logistic模型,并对稳定平衡态下企业共生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了它们共生的条件和原因。另外产业集群演化除了能够产生稳定平衡的、周期的动态行为外,还可能产生混沌的现象,单一的线性因果关系不能解释其演化规律;同时产业集群演化所具备的初值依赖性也促使演化混沌的可能产生;在集群演化混沌状态下,集群的演化发展方向、模式由集群内部企业间共生性和合作稳定性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共同决定。就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而言,要有条件有选择地引导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培育和加强集群内部的共生机制,应本着区域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原则,选择适应性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拥挤状态下企业寻租行为与产业集群的自我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面对和解决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关键在于认识集群拥挤状态下的企业寻租行为和产业集群的自我调节的关系。产业集群具有类似生态种群的自我调节功能,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不同于一般集群外的个体企业,在拥挤状态下集群内的企业出现的寻租行为,会有利于集群保持合适的规模和企业密度,从而实现集群的自我调节。最后,以温州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为例,来进行辅助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产业集群生态化概念、产业集群生态系统、产业集群生态化构建途径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整理发现,目前主要存在三个有待完善的方面:产业集群生态化概念尚未统一;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研究主要侧重于自然生态系统比较,缺乏从自身规律研究产业生态系统;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途径定量研究少,可操作性弱.本文展望了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方向,以期为集群生态化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的品牌生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产业集群不仅仅是众多相关企业在地理上的集聚,品牌集聚的现象也十分突出。一般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化,品牌由个体到群落会逐渐形成一个复杂的品牌系统。由于品牌具有类生物学特性,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生态学理论来研究产业集群中的品牌系统,进而关注产业集群的品牌生态健康问题。该文主要从种群到群落两个层次构建了品牌分析的数量指标,并提出一般化的品牌生态系统模型,最后以狮岭皮具为案例,研究其品牌结构和生态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消费者体验的价值共创视角,分析了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过程,将系统的构成要素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外部环境,研究河北省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的形成、演进及系统运行机制,结果表明河北省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进入大规模全域旅游阶段。根据河北省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现状,从加强先进技术在旅游企业中的运用,开发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保护环境资源,加强政府监管等方面提出促进河北省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健康全面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理论的引入丰富了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思路。企业网络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内容,成功地实现了与产业集群这种生产组织形式的有效衔接;社会资本以其独特的优势,决定与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区位和发展速度;产业集群又进一步优化了企业内部、企业间、企业与相关产业、机构间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与产业集群的双向互动,大大减少了产业集群内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产业集群的经济效率,强化了区域的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空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小企业集群成长是获得集聚效益并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一条新途径,创新则是企业集群保持其竞争优势的有力支撑.本文从分析中小企业集群的概念入手,从投入与产出两方面分析企业集群形成的原因,最后从集群的内部制度和组织结构创新、文化创新、需求创新、营销创新、资源创新等各个方面剖析企业集群的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二手数据资料,对胶东半岛经济的集群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山东省17城市,胶东半岛城市经济集群特征显著。进而,综合考虑胶东半岛企业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指出胶东半岛企业集群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相似文献   

12.
运用SWOT分析方法,客观地对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培育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品牌培育的战略选择: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产业集群必须在政府的参与下才能顺利进行品牌培育。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中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状况的特点,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中小企业集群的过度竞争和外部环境负效应的角度探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困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创新机制和绩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和绩效来自于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网络结构促进了产业集群企业集体联合创新 ,降低了创新的风险、成本 ,提高了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 ;网络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创新高速化和新产品乘数增加 ;网络结构保持了产业集群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 ;网络结构使产业集群具有通畅的信息和知识流动渠道 ,并促进创新成果高速扩散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演化方向是产业集群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利用产业集群内部交易次数这一概念,分析了集群内部交易次数与交易效率(交易费用)之间的显著相关性,提出了集群内部交易次数最终相对固定不变(稳定值)且具有Logistic曲线特征,指出了稳定的内部交易次数是集群分形的可能性之一.合肥岗集江淮汽配园企业数量的数据证实了产业集群内部交易次数的变化具有Logistic特性.搜集产业集群内部交易次数并使用Logistic曲线估计内部交易次数的稳定值可以判断出集群演化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卫型集群结构的运行绩效及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卫型集群内企业的行为分析出发,通过集群内企业采取的不同行为对集群结构进行分类,从微观角度对其运行绩效进行了定性分析。在中卫型产业集群中,集群内部合作增强集群的竞争优势。集群整体的竞争优势的增强取决于核心企业是否在行业中具有绝对优势。并结合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实际,提出了做优做强辽宁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的意义及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企业能力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产业集群动态能力构建的必要性,从集群学习视角探讨产业 集群动态能力的培育、更新和提升,提出基于集群内部学习的动态能力培育和基于集群外部学习的动态能力更新和 提升。  相似文献   

18.
创新能力不足是产业集群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我国产业集群缺乏创新能力的原因主要是创新和合作意识淡薄、自主创新投入不足、缺乏良好的创新环境、创新人才高度缺乏、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等。从创新的角度规避产业集群风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政府应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励集群内企业的创新动力;鼓励群内企业自主创新,打造内部核心竞争力;创新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构造开放性集群网络结构;集群内企业实行链条式的群体决策模式,加强区域创新网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家电产业集群的升级,既是我国产业转型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要求,也是家电产业寻求生存、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以青岛家电产业集群为例,运用钻石理论对其内部的“钻石要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家电产业集群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相关支持性产业的配套措施、发挥产业集群分工优势和规模效应等作法,不仅验证了钻石要素在集群范围内高效互动及最优配置对产业集群的内生性作用,也为我国其他产业集群的升级提供了普适性战略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日本产业集群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其中统筹规划并及时调整的产业集群政策功不可没.前后五次的<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使日本各地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而最新的产业集群政策又与新制造业战略相辅相成,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波及效应和企业合作效应.可以说,日本的产业集群政策在均衡地区发展的统筹规划、产业布局的适时调整、争夺国际产业链上游高地以及对产业集群外部环境的培养等方面都为我国带来了积极的、建设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