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作为网络舆论的“人肉搜索”及其规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网民发动"人肉搜索"的目的不只为了获取当事人的有关信息,而是要通过对搜索对象真实信息的揭露,来表达意见、态度和情绪.因此,"人肉搜索"在本质上不过是一种舆论表达,是网络舆论的一种形式.对于"人肉搜索"的规制,必须处理好个人隐私与言论自由、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必须考虑社会核心价值的维护和道德评判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肉搜索已成为网络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它的兴起首先是由于Web2.0技术的发展为网民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而实现了网络信息的海量化发展;其次是由沉默的螺旋所形成的舆论氛围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参加.人肉搜索的特点在于它体现了一种庶民"狂欢",在道德面纱的遮掩下广大网民通过人肉搜索不仅满足了多种心理诉求,同时也找到了一种群体宣泄的路径.由于人肉搜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3.
借助于“媒介可信度理论”与“媒介系统依赖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我们探讨了网民对于网络信息的可信度评价,及网民对于网络的使用行为与其对网络的心理依赖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网民的网络使用和网络依赖显著相关;网民的网络使用时间、网络使用经验、网络依赖及其人口变量与网络信息的可信度皆显著相关;网民在网络上不同类型的信息之间,其可信度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肉搜索"成为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新型搜索工具,但因其引擎便催生了数起轰动一时的网络事件,故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而由此引发的网络暴力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如何让"人肉搜索"通过互联网健康、规范地发展,是学者们一直思索的问题.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对"人肉搜索"的行为性质及社会功能的分析,来探求在法治的视野下如何对其进行规范化控制,从而达到抑制其负功能而彰显其正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从“草根”角度谈网络社区信息传播的管理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网络社区中传播者与接受者已经合为一体,所以网络社区信息传播的监管对象扩大到所有参与网络社区信息传播的网民,因此管理过程必须依靠广大网民的参与和努力,体现"草根"特点.文章从网民的角度.探讨了网络社区的信息文化伦理的约束和自律,以及信息传播源与信息内容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在线数据分析法是依赖于网络技术,对网民网络行为的海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基于网站流量监测系统及浏览跟踪系统自动获得的网民行为数据,对网民的网络行为进行统计分析,更容易掌握网民的真实想法甚至是无意识的行为。按获取数据位置的不同,可以将在线数据分析法分为网站流量监测法、网民行为跟踪法及搜索引擎关键词统计法三种主要方法。网站流量监测法利用网站流量监测系统对来访网民的行为进行全面的记录和统计;网民行为跟踪法利用客户端插件对网民样本进行记录分析,以推断整体网民的网络行为;搜索引擎则对巨量网民的搜索行为进行记录和统计,为人们了解网民行为提供客观数据。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搜索体验,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社会的深刻变迁、相关法律与道德的不完善、网络的隐蔽性及网民自身的问题等因素是促使“人肉搜索”走向异端的深层次原因。应在法律与道德规范的完善、网民自律意识的培养、网络的有效管理、网络参与机制的健全、良好社会文化氛围的建设等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的快速、便捷、独立性和自主性,已成为中国公民获得信息、进行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的主要公共领域。在分析现实集体行动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其对于网络下集体行动的适用性和启示,通过随机问卷调查参与“钓鱼岛事件”而引发的网络运动中网民的态度和行为,研究不同网络社区的网络“意见领袖”通过网络“弱关系”获得信息和资讯;同一网络社区的网民通过与网络“意见领袖”的网络“强关系”,建立起网络“共意”和网络公共领域,共同分享网络情感,并不断反复、强化网络互动,同化其行为取向,从而导致网络运动的爆发式形成。在此基础上,从网络运动的结构性特征,并从政府控制、网络组织和网民的视域,提出引导网络运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主要以搜索人为主要目的的网络搜索方式,它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和道德的追求。然而,伴随着这种搜索方式的盛行出现了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以及对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侵犯,产生了极大的消极负面影响。为何"人肉搜索"在维护社会道德的同时,却用了"反道德"的行为;在捍卫道德的旗帜下,却给被搜者造成不道德的伤害?面对中国式"人肉搜索"的悖论,我们希望从圣经故事里耶稣对待罪人的原则中学习如何在进行网络道德审判时,将爱和公义相结合,做到面对违反道德的人,不仅要有道德审判,还要有人性的救赎。  相似文献   

10.
信息网络开辟了人类新的时空隧道,掀起一场全人类信息化的思想“冲浪”,其中不乏新的机遇,也难免迷乱和冲突。加强网络信息伦理教育,提倡网民“自省”、“慎独”以及完善网民信息行为的赏罚机制,能加强“信息乐园”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人肉搜索",即人肉搜索引擎,是指网民用提问、跟帖的方式来获取搜索结果的网络搜索方式.随着更多的网民就某一"发问"参与跟帖并展开"人肉搜索",原本为了获取答案的搜索行为却演变成了一桩话语事件.诉诸情感和价值判断的道德话语是建构"人肉搜索"事件的主要话语类型,它不仅描述、反映了某个事件,更在搜索过程中推动着现实世界事件的发展,这就是道德话语的生产性力量."人肉搜索"中道德话语生产性力量的发挥并非纯粹的、天然的,而是需要其他条件的,即中国的"泛道德主义"的儒家文化以及网络媒体提供的匿名性的传播空间.在"泛道德主义"的儒家文化中,道德话语找到了唤起认同、发挥作用的文化土壤;在匿名性的网络空间中,搜索者身份的缺失以及网络群氓的盲从心理使得中国式"人肉搜索"产生并兴盛起来.然而,"人肉搜索"在维护社会道德的话语中,却用了"反道德"的行为;在捍卫道德的旗帜下,却给被搜者造成了最不道德的伤害.这也许是中国式"人肉搜索"难以解决的悖论.  相似文献   

12.
信息是消费者做品牌选择和购买决策的基础,研究消费者的信息行为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因此这一领域在传统渠道下的研究由来已久。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民,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信息承载量和全新的信息获取方式。本文研究的是在线渠道这一新的信息媒介中,消费者信息搜索效果的影响因素。尝试提出消费者在线信息搜索效果的结构方程模型,并用实证的方法检验模型结果:在线渠道下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决定了在线信息搜索质量,而消费者对在线信息的感知效用决定了在线信息搜索数量,因此它们共同影响了消费者的在线搜索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是当前技术含量最高的传播媒介,而且它集合多种传统媒体的优势于一体,具备海量的信息存储能力、快速检索、双向交互、多媒体等特性,迅速成为第四大媒体.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地位、大众在接触互联网和互联网使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全体社会成员被区隔为网络使用者与非网络使用者两大类别,也因此使得网民和非网民之间产生"知沟".  相似文献   

14.
“人肉搜索”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网络新兴事物与现象,根据其对象和涉及事件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公众人物涉公事件型、非公众人物涉公事件型、公众人物涉私事件型和非公众人物涉私事件型四种类型.从法律角度而言,四类"人肉搜索"对个人隐私的侵入程度,呈依次递增趋势.同时,"人肉搜索"事件中涉及的网络信息发布者、网络信息传播者、网站三方,各主体责任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网络信息的价值祈向潜隐地规约着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的价值衍变,揭示网络信息的价值祈向,进而剖析其成因,是网络健康发展并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的内在要求。诉求是网络信息价值祈向的集中体现,非理性祈向是当下网络信息诉求的鲜明特点。网络信息诉求的非理性祈向,是网络管理缺位和网络经营利益驱动合谋的产物。它折射着社会生活中非理性期求的指向,又催生了网民尤其青少年网民非理性期求的膨胀,为青少年网民的社会化埋下了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互联网的大发展,网络正把人类带入一个以信息网络为核心资源的信息网络时代。网络如同一柄"双刃剑",在促进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现实道德难以应付的伦理问题,其中"人肉搜索"导致的伦理问题尤为突出。首先分析了"人肉搜索"的发展及成因;根据当前出现的网络热点事件,阐述了"人肉搜索"带来的一系列伦理困境;进而对"人肉搜索"的利弊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人肉搜索"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其内在动力源自于现实社会伦理道德的失范、其存在强化了人们对社会的认同等观点,促使人们对"人肉搜索"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型信息搜索工具,具有及时提炼有效信息、降低搜索成本、促进信息的积累和流动、更好地表达社情民意发挥舆论监督等优点。但与此同时,对它的滥用也产生了网络暴力这种危害后果极为严重的侵权行为。网络暴力往往会侵犯自然人的隐私权和信息权,因此,应通过加强隐私权的民法典保护和进行个人信息的专门化立法来实现对网络暴力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8.
《新天地》2007,(4)
"男人的钱包、女人的年龄"被人视为现代职场中的两大秘密,不过在网络上,很多人正热衷于把自己的详细收入甚至日常开支都展示出来,网民们给它起了个生动的名字"晒工资"。在百度上用"工资条"进行搜索,能查到将近122万个结果,其中不乏"跨国企业董事长女秘书的工资条"、"国家某部委公务员  相似文献   

19.
“拾荒式”搜索是国外中小学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网络信息搜集、整理的能力。目前我国的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的培养。本文通过对“拾荒式”搜索的实施环节的阐述,说明了“拾荒式”搜索的优势,进而对“拾荒式”搜索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拾荒式”搜索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第一道“防火墙”不可小视 在新华网推出的“你的网络行为安全吗”互动调查中,我们能看出,随着互联网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绝大多数网民已经具有了基本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有38.87%的网友选择“数字、字母、标点等多种字符复杂组合”设置密码.选择复杂组合来做密码,无疑增加了不法分子窃取密码的难度.但同时,有37.12%的网友选择“多账户使用同一密码”在网上聊天、购物、搜索信息等等.我们在网络上的每一个行为几乎都需要注册、登陆,每一个人在网络上都不只有一两个账号和密码,因此,多用户使用同一密码这一现象虽然带来很多风险,但由于便于人们使用而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