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成语文化和运河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一脉两支,互相关联,自然融通,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彼此观照。在运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备受重视的当下,成语研究者应该注重运河文化成语的挖掘与整理、开发与利用,既给成语文化研究导入新元素,又给运河文化研究开辟新路径,最终实现二者的并进与共荣。  相似文献   

2.
胶莱运河是元朝开始开凿的沟通渤海莱州湾和黄海胶州湾的运河工程,纵贯胶、莱二州。胶莱运河自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开始开凿,开通后不久,即因河道浅涩、功效较低而废罢。至明代嘉靖年间,为了漕运的需要,又复开胶莱运河,后又由于河道淤塞,水源不足而湮废。本文对元明时期胶莱运河的开凿和兴废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康熙年间,由秦松龄、严绳孙编纂的《无锡县志》收录了36位作家的39首运河诗歌,涉及无锡古运河沿岸的五牧、梁溪、芙蓉湖、泰伯渎等区域,这些诗歌反映了诗人的游历和交友情况,蕴含丰富的文化主题,向读者展现了多姿多彩的运河风貌,为研究古运河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弥补了一些正史语焉不详的遗憾。  相似文献   

4.
毗陵驿在明清时期是江南运河第一大驿,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通过船只穿梭于南北。历代文人士子途径毗陵驿留下了不少诗文墨宝,或抒发羁旅之思,或感悟而歌,不少壮丽诗篇应运而生。毗陵驿在文学中最大放异彩的一次莫过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将贾宝玉与父亲的诀别设于毗陵驿。诗文丰富着毗陵驿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  相似文献   

5.
自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南旺湖就作为水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永乐以后至清朝中前期,政府为保证漕运,对南旺湖实施不同程度的保护。咸丰之后,黄河改道,运河淤废,南旺湖的水柜作用丧失,这就注定了南旺湖最终消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江苏大运河文化产业带的特色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大运河文化产业带为文化江苏的重要名片.其主要定位是:以大运河为主轴,以旅游、美食、地方工艺等为基础,以古城博览业和文化产业园为依托,以图书报刊业、演出业、影视音像业、动漫创意业等为载体的复合产业,是具有江苏风格、江苏气派,具有国内领先地位、国际有重要影响的流域文化产业带.其主要实现路径为:创新观念为先导,组织领导为前提,科学规划为龙头,市场运作为核心,多元投资为动力,科文联姻为支撑.  相似文献   

7.
云岩 《社区》2016,(15):54-55
对于窑湾这个地方,据说形成已有两千多年,是江苏徐州迄今为止保存相对完好的古镇巷落之一,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此,我还特意查阅了相关资料对窑湾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大致了解,但总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于是便来了一次实地“考证”。  相似文献   

8.
影像是信息时代文化传播、表现和建构的重要媒介与形式,作为配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而创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大运河》,正是以影像的方式完成了对中国大运河文化的全面展示、形象构建与视觉传播。文章主要研究该片对中国大运河文化的影像构建与叙事策略,寻求大运河主题影像创作与运河文化建构的有效路径,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纪录片创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近百年来国内学者对山东运河区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的成果的概括。分析了山东运河区域的研究领域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便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运河文化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运河文化自隋唐以后形成,明清时期进入空前兴盛的阶段.运河河道及其独特的工程设施、城镇网络、河政管理机制、社会结构与产业结构、商业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及运河区域人们的心理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趋同,是中国运河区域文化的基本表现形态.开放性与凝聚性的统一,流动性与稳定性的统一,多样性与一体性的统一.是中国运河文化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1.
苏中、苏北已形成了大范围、多元化的淮盐文化旅游资源。为彰显淮扬文化特色,构建"天下淮盐"特色旅游圈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议:将"天下淮盐"特色旅游圈纳入相关规划,整体定位为以淮盐为特色的国内外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实行"口"字型和"十"字型空间布局,全景式展示、全产业链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河文化属带状型地域文化,其特质属商业文化。认定此点的依据有三:一是运河贯通带动商贸发展,增加官府税收;二是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三是打破封闭的农业自然经济,孕育资本主义的萌芽,推动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考察运河文化的兴衰,留给我们的启示很多:从其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农业文明关系看,二者并非绝对排斥,可以融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简单地对尚有很强生命力和发展空间的农业文明一概排斥,应以商改农,抓住机遇,扩大交流;从其与城市建设角度说,应延续历史文脉,注意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既遵循规律又要考虑超越式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从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看,一是区域经济发展既需外力,更需内力;二是应以旅游带动商贸;三是抓南水北调机遇,未雨绸缪,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运河学是以运河及其区域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一方面研究运河河道工程及其引起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变,即区域水文条件改变、自然水系变化、湖泊形成消长、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另一方面研究运河对国家政治及区域商业、手工业、农业、服务业、居住环境、城镇格局、文化交流、风俗习尚、社会流动等方面的影响。它以历史学为基础,利用社会史、历史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地理学、环境水利学、文献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运河学研究对于推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及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在国家鼓励植棉政策的引导和商品经济发展条件下,山东西部地区,特别是运河沿线地区的植棉业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山东西部三大棉花生产区域——东昌、济宁和曹州地区。棉花种植面积大,棉产量和商品率高。  相似文献   

15.
江苏运河水环境与水文化问题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是孕育京杭运河的摇篮。京杭运河至今仍发挥着社会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形成悠久性、功能性、地域性、兼容性的特征,但目前的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导致运河水环境恶化并成为危及运河水文化问题的焦点。在分析诸多原因之后,提出“在利用中保护,在开发中修复”的目标和实施治理的四项原则,以及科学治理与文化治污相结合、他律节水与自律节水相结合、调整产业结构与修复文化遗产相结合、优化用水结构与水资源合理配置相结合、生态景观与环境文化建设相结合等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运河历史文献资料十分丰富,现存与运河相关的专门著作有上百种之多,史书、方志、政书、类书、档案、笔记、文集、小说、民间文献、外国文献中,也存有大量的运河及区域文化资料.认真搜集整理和研究这些资料,对运河学术研究及其运河历史现实作用的认知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对运河、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等名称的由来关注不多。本文对京杭大运河及与这一名称相关的信息进行梳理,试图廓清运河名称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同时提出嘉兴地方文献在运河名称记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北游录》中收录了谈迁自嘉兴至北京沿大运河往返的旅行日记,内容涉及大运河河道开挖修治情况、沿线船闸堤坝建设、湖泊水柜蓄水情况、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漕粮运输、城镇规模及经济状况、农业工商业、下层民众生活状况、各地风俗习惯、名胜古迹等等,生动地再现了明清之际大运河的风情面貌,保存了大量关于运河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20.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加拿大政府积极奔走,与英美进行协商,希望能够在联合国的框架内解决此事。加拿大外长皮尔逊在联大紧急会议上提出了组建国际警察部队的建议,最终获得通过,并在短时间内付诸实施。加拿大政府在此次危机处理中对监督停战和保证英法撤军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