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工业共生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共生作为工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和实现途径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然而,目前工业共生的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侧重于相关概念的阐释和理论平台的搭建,大致形成了工业共生链网结构、形成动因、网络治理和评价研究等几个方面。未来的研究应综合运用产业生态学、管理学、经济学相关理论及分析方法深入研究工业共生形成机理和稳定运行的规律性问题,由此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根据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相关理论,建立了一套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构建了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稳定性的评价模型,为生态工业园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复合实体共生模式工业共生网络中普遍存在着信息集成化程度不高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文章分析了复合实体共生模式工业生态网络的特点和信息流特点。以蒙西集团为例,分析了集团工业共生网络的信息流以及信息化程度低所导致的问题。根据导致问题的信息流特点,提出工业共生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并将其作为蒙西集团工业共生网络的信息集成化解决方案。这套方案有助于提高蒙西集团工业共生网络的管理水平,增强集团的核心竞 争力,促进集团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4.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共生效率是一个可用于指导和评价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的综合指标.它是工业园中某一工业共生系统的共生效益与其共生成本的比值.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效率指标的构建,应结合环境业绩指标和生态效率指标.运用工业共生效率指标,可以用来预测、分析和考核、评估生态工业园或园区内工业共生系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产业集群已超越一般产业范围,集群治理理念的生态学本源回归后,产业集群共生系统已由制造系统内的工业共生扩展至制造业与制造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产业共生,以及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市场、行业商会、政府等主体之间的跨类共生,由此,产业集群的共生治理已由单一领域企业共生演变为在一定的集群区域中涵盖工业共生、产业共生、跨类共生在内的多产业、多领域的“大共生”治理。  相似文献   

6.
共生理论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区域经济学、建筑学等学科中。其理论体系对于应用的学科建立新的更为科学的理论框架具有很大的作用。以黑龙江省尚志市为例,将共生理论引入城市规划中。根据共生理论构建以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的中小城市空间的"共生系统",并对系统中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以及共生界面进行整合分析,提出中小城市空间发展对策。为今后制定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依据产业生态系统理论和共生理论,以易果生鲜构建的生态系统为对象,基于将系统内部企业成长与系统演化相结合的跨层次研究,探讨了线上线下企业共生演化的形态、机理及生鲜电商发展困境的突破路径。研究发现:为获取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降低交易费用,线上线下企业通过共生形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演化,体现出物种不断丰富、物种间资源共享程度不断加深,系统稳定性不断增强的动态特征,有其内在的一般规律性,具体表现为企业共生形态从“点共生”到“线共生”再向“网络共生”演进,生态系统相应的经历形成到成长、再到成熟的过程。从现实看,由于忽略生态系统演化的规律,我国生鲜电商陷入发展的困境。遵循生鲜电商生态系统演化规律,通过增强系统的开放性、改善物种间的关系以及完善系统运行规则等方式实现系统资源整合,是突破生鲜电商发展困境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南粤古驿道是沟通岭南与外界交流、促进岭南内部融合、见证岭南文化形成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动南粤古驿道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引起广泛的社会参与。文章以河源古驿道为例,基于共生理论研究框架,分析河源古驿道的历史演变,确定河源古驿道共生单元为古驿道—乡村—城镇;其次分析共生单元及共生环境现状,认为共生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致使古驿道共生单元逐渐被割裂了相互联系,共生关系趋于弱化或者消失;最后,通过分析古驿道共生单元历史形成与演变,提出河源古驿道共生系统重构方式,建议把古驿道的保护和传承融入其共生系统的发展之中,为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发展注入灵魂。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地区小微企业众多。改革开放以来,小微企业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但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在正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民间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融资开拓了新路。本文试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对农村民间金融与地方小微企业共生机理及模式进行系统研究,探讨民间金融更好地支持地方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繁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对"泛珠三角"如何突破现有经济增长格局,构建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是一个重大考验。生物共生与各省经济之间的有机联系具有很强的一致性。通过引入共生理论,分析"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共生系统、共生能量的产生机理、共生系统进化规律,提出提高"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共生单元的主质参量,培养和利用有利的共生环境,拓展合作的共生界面,促进共生系统的优化发展等促进"泛珠三角"经济合作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初步探讨了共生与融合对产业系统演化的作用。基于IT产业的特点,文章首次描述了产业融合、产业共生与产业演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共生与融合运行的内生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产业系统的演化模型与分析共生状态的稳定性,得到的主要结论是:在产业系统的子系统相互协同发展或相互间的竞争程度不大时,产业融合可以实现,并且融合型产业与原有产业是产业共生体。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产业系统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矿区产业共生系统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产业组织形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已成为各国发展矿区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自增强机制可以使矿区产业共生系统实现规模递增,带来协同效应和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带来系统内企业惰性增加和适应性减弱,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在自增强机制的作用下,矿区产业共生系统内企业容易走上无效率的状态。因为系统内企业间信息同质性越高,系统的锁定效应和路径依赖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产业融合共生是新时期红色旅游的必然选择,红色旅游企业共生系统可分为区域内共生子系统和区域外共生子系统,表现为核心共生、主要共生和跨界共生三种形态,核心共生形态是红色旅游企业共生区别其他企业共生的根本所在。红色旅游企业共生由合作和共识耦合而成,但核心共生形态的形成机理更多地表现为天然性,要求红色旅游企业主动寻求合作,争取与其他共生单元达成共识,促进红色旅游企业共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俄产业合作已是中俄两国多层次良性互动的必然结果。在国内外环境的多方推动下,中俄产业合作朝着互补与共生的方向不断发展。在互补与共生视域下,通过介绍中俄产业合作的现状,分析出中俄未来可以重点开展双边合作的产业领域,如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产业、农业、能源产业等,进一步厘定互补与共生视域下的中俄双边产业合作关系,即短期内为非对称性关系,长期内为对称性关系。最后,提出互补与共生视域下推动中俄产业深度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依据产业集群的内在关系,产业集群有非正式集群、有组织的集群、创新型集群三个层次或形态,针对不同演化形态我们分别建立了Logistic模型,并对稳定平衡态下企业共生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了它们共生的条件和原因。另外产业集群演化除了能够产生稳定平衡的、周期的动态行为外,还可能产生混沌的现象,单一的线性因果关系不能解释其演化规律;同时产业集群演化所具备的初值依赖性也促使演化混沌的可能产生;在集群演化混沌状态下,集群的演化发展方向、模式由集群内部企业间共生性和合作稳定性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共同决定。就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而言,要有条件有选择地引导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培育和加强集群内部的共生机制,应本着区域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原则,选择适应性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集群内企业竞合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集群内企业竞合问题,指出竞合是一种双赢的战略思维,竞争的最高境界是竞合,集群内企业竞合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具有显著效应,具体表现为系统共生、战略协同和互补等,竞合战略远比单纯的竞争或合作战略更有利于企业。  相似文献   

17.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三个主体——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由于各自追求最优目标的差异,既存在合作又存在"类似竞争"的关系。文章利用生态学理论,从共生的角度探究产学研联盟的最新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本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在逻辑斯蒂方程的延伸Lotka-Volterra模型的基础上,探析联盟内部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三者之间实现平衡达成实质合作的数学条件。结论表明,尽管联盟各主体存在目标差异性,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依然可以达到利益平衡。为建立长期稳定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供理论研究方向,并为指导联盟建设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