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评价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进一步分析影响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并且存在指标维度与空间维度上的双重异质性。首先,长江经济带生态宜居与产业兴旺得分相对较高,乡风文明与生活富裕得分紧随其后,而治理有效得分相对较低;其次,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东—中—西”梯度递减的分布格局,即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低;最后,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农村教育水平与财政支农水平是影响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对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具体要求。本课题根据黑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实际情况,按照“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建立了包括25项指标的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对黑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开展专项评价,提出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紧扣共同富裕的“共同”和“富裕”两大要点以及发展性、可持续性和共享性三个本质特征,基于高质量发展与新发展理念,构建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与实现程度指标体系,进而对2018—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共同富裕进程进行统计监测,研究发现:(1)我国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指数持续增长,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富裕程度持续提升;与实现过程指数增长的变化趋势相近,共同富裕实现程度指数也在稳步上升,发展成果共享稳步推进。(2)整体上,不同地区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指数与实现程度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由高到低分布。(3)与其他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分项指数呈现不同的分布特点,在技术指数、资本指数、创新指数、开放指数方面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人才指数起初较为领先,2019年起逐渐略低于中部与东北地区,并且显著大于西部地区;共享指数起初显著高于其他地区,逐渐略高于中部地区,直至四个地区无明显差异;绿色指数则始终显著低于西部地区;协调指数四个地区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章立足201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泰尔指数、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和莫兰指数法测度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研究发现:研究期内,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呈逐年递增态势,但四大地区和五大经济带之间存在显著异质性,差异依次来源于地区间差异、地区内差异;在空间层面,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东部—中部—西部”及“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依次递减趋势,且在大部分地区内处于较低发展水平。由此,应扩大数字供应链金融规模、改善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结构、提升数字供应链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优化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环境,以此赋能数字供应链金融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图说四川     
今后五年,四川乡村更加宜居2021年12月,四川省委农办印发《“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今后五年,四川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提升行动”、农村基础设施“五网共建共享”、山水林田湖“五项系统治理”、农村“五大建设”,逐步补齐全川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图为温江区稻蒜现代农业园区。  相似文献   

6.
图说四川     
今后五年,四川乡村更加宜居2021年12月,四川省委农办印发《“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今后五年,四川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提升行动”、农村基础设施“五网共建共享”、山水林田湖“五项系统治理”、农村“五大建设”,逐步补齐全川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图为温江区稻蒜现代农业园区。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带来新引擎,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通过梳理数字经济影响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机制,构建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和乡村产业振兴指标体系,并利用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乡村产业振兴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提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乡村产业振兴是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中介渠道;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效应在中部地区和非粮食主产区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构造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计算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指数与城乡居民经济福利指数,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分析普惠金融数字化对城乡居民经济福利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背景下,普惠金融数字化不仅可以提升本地城乡居民的经济福利水平,有效缩减二者之间的差距,而且可通过空间溢出效应缩小其邻近地区居民经济福利差距。但是该经济福利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可有效缩小东部地区城乡居民的经济福利差距,但在助力中部和西部地区降低城乡经济福利差距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弱。未来应持续推进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有效融合,因地制宜地制定普惠金融发展政策,并加强乡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监测和全面反映四川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四川省统计局联合相关单位组成课题组,依照全面性原则选取了54项重点监测指标形成有效衔接监测体系,进一步按照代表性原则选取了31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分别建立有效衔接指数、脱贫巩固指数、乡村振兴指数测度四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水平;从两不愁三保障、防范规模性返贫、稳定脱贫能力三个维度建立分指数监测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情况;从特色产业发展、宜居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三个维度建立分指数评价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成效。并以2015-2020年有关数据为基础,测算了全省88个摘帽县由脱贫到振兴过程中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旨在为四川农村和全国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在新阶段统筹推进脱贫巩固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0.
2020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被列入2021年八大重点工作;紧跟着的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主题,"三农"工作重心实现历史性转移。站在"十四五"的开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四川"三农"发展如何开好局,值得深思。为此,本刊记者针对当前重点关注的几个"三农"议题,邀请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来共同探讨,为四川"三农"高质量发展献策建言。  相似文献   

11.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任务,近期国家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列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全市农村基本生活条件及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牡丹江市统计局在全市随机抽选了100个村,通过电话访问的方式开展了农村生活环境调查。  相似文献   

12.
2021年四川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全省水电、天然气产量稳居全国第一,非化石能源消费远超全国水平,单位GDP能耗继续保持下降,能源生产消费和保障水平站上了新台阶。清洁能源大省地位持续巩固2021年全省“三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水电开发有序推进,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相继投产运行,相当于再建一个“三峡”。2021年,全省清洁电力装机容量9670.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2%,装机容量稳居全国第一位。  相似文献   

1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赋能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选取2005—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生态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使用纵向拉开档次法、等距离划分法及TOPSIS模型对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为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研究结果显示:2005—2021年我国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增速显著,生态经济取得较大发展成效;分维度来看,生态发展效益指数最高,生态投资次之,生态产出再次,生态环境水平增速相对缓慢。据此提出加大生态经济投资力度、提高生态经济产出效率、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方式、强化生态效益发展根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与总体要求,构建省域乡村振兴发展评价三级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权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及其空间集聚特征进行测度分析,研究表明: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明显,呈现由东部沿海向中部内陆再向西部地区阶梯递减的空间格局,乡村振兴最优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弱势区和最弱区主要位于西部边疆省份;各省份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的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呈现不均衡特征;各省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全局空间集聚特征,且空间依赖性逐步加强,大多数省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东部省份多位于高高(HH)集聚区,而西部地区多落在低低(LL)集聚区,空间关联格局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综合指数,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莫兰指数分析二者协调发展水平的时序变化和空间效应。结果显示:我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水平呈上升态势,多数省份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在区域差异上呈现“东高西低”的阶梯式分布。从莫兰指数来看,耦合协调度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东、中、西部地区的空间集聚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乡村数字信息基础、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农业生产数字化、数字化发展环境4个维度选取20个具体指标构建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4—2021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动态权重,融合TOPSIS法测度河南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分析其区域差异,通过Moran’s I讨论其空间相关性及集聚特征。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河南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但基本保持上升态势,空间上表现为“中高、淮低”的分布格局;4大经济区总体差异基本呈先降后升的态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超变密度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最低;区域间呈现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多表现为“高高”集聚,而黄淮地区的城市基本表现为“低低”集聚。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建构智慧乡村建设评价体系,实证测度了中国31个省份2010—2019年智慧乡村建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智慧乡村建设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Dagum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的智慧乡村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东中部地区相对持平;核密度检验结果显示,智慧乡村整体建设水平呈现显著波动变化趋势,东中部地区向积极方向演化成效显著,西部地区提升空间较大。为推动中国智慧乡村建设,各地区应将提升智慧乡村建设水平作为一项共同目标协同发力,从缩小智慧乡村建设的区域间与区域内差距入手,深耕智慧乡村建设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绿色转型全面展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在联合国大会上庄严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一经提出,就受到全球广泛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碳达峰、碳中和列入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实现气候雄心目标是一场硬仗。  相似文献   

19.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产业兴旺的重要载体,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在2022年持续发力,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度、便利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11):96-102
美丽乡村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追求,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江西省130个自然村的问卷调研,运用潜类别分析方法探讨农业家庭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意愿与需求期望等,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应按照"生产保障、基础建设、惠民扶持"的思路,建立持续高效、运转有序、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运行机制。在充分尊重农业居民家庭需求期望意愿的前提下,江西省农村财政经费资金缺口达119.76亿元。同时,对地处偏远的乡村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加大对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