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生产要素是指持续提高一经济体总体产出水平的力量。宏观经济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正是这种因果关系,使组成宏观经济系统的各变量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文章运用扩展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在包括经济增长、社会保障支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4变量系统内考察了1978~2009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保障不管是作为中间变量还是直接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均不通畅,说明社会保障作为生产要素的效果在中国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李飞  曾福生 《统计与决策》2016,(11):125-128
文章基于2000-2013年中国29省、区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选取农业基础设施规模(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值)作为转换变量,分析了农业基础设施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旱涝保收比率(旱涝保收面积/耕地面积)作为转换变量的替代变量对模型稳定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基础设施规模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非线性关系,发生门槛转换的位置为54.72%;当跨越门槛位置后,提高农业基础设施规模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将由正向转变为负向,转换过程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3.
中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根据1978-2001年中国的经济数据,利用协整和误差校正模型对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中国进口、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在存在协整关系的情况下,从短期和长期来看各变量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以及因果关系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财政支出的效率与规模——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1978~2004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政府财政支出的数据,对中国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利用Barro定律及Karras实证方法估计中国政府的政府支出的生产效率及最优规模。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了真实GDP、实际政府支出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的政府财政支出是具有生产性的且政府最优规模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8.2%(±3%);中国经济增长是政府规模增长的Granger原因,实证结论支持了瓦格纳定律。  相似文献   

5.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再探讨——基于最大熵自助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基于最大熵自助法的框架,讨论1981—2009年间中国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首先进行双变量分析,研究表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然后在双变量框架下,引入了能源价格和汇率建立多元分析框架。在不同的滞后阶数以及不同的时间阶段得到了相同的研究结论,即中国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能源消费于经济增长是中性的,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并不会危害中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地下经济"规模测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经济是作为地上经济或公开经济的对立面存在的经济现象。这类经济活动游离于官方统计系统之外,不在登记之列,也不向政府申报和纳税。文章对地下经济规模测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对我国近十年来地下经济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根据王小鲁(2010)①的测算,中国居民的隐性收入约占GDP的30%.虽然学界对于隐性收入规模大小尚存在争议,但不少学者基本认同官方居民收入统计数据低估了真实的居民收入. 如果说居民的隐性收入的确大量存在,那么在不同职业间,隐性收入的差异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到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遗憾的是由于数据的限制,如何用实证证据验证不同职业居民的隐性收入的差异成为研究的一大难题.2009年11月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等部门对广州市进行的为期三个月的限价房购房需求调查提供了一个研究机会.我们利用调查获得的数据初步检验了不同职业的中等收入群体在隐性收入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湖北省为案例对1990-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及其产业影响因素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文章在利用单位根检验对变量平稳性考察的基础上,应用协整方法对变量的长期均衡进行分析,应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经验性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财政收入比值、铁路密度和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财政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之阃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铁路密度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FDI存在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改革提速及渐进开放的背景下,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与已有文献不同的是,文章选取新的指标构建新型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研究表明:中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非正规经济规模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永兴  景维民 《统计研究》2010,27(11):17-23
 文章首先利用简单现金比率模型对我国地下经济规模进行了实证估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年份存在非常规的估计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模型的各种假设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分析结果表明现代交易形式的急剧变化是引起奇异值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模型进行校正,本文得到了更符合实际的地下经济规模估测结果。我们的研究显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地下经济规模变化呈现“双驼峰”形态,最高规模与同期官方GDP的比值曾超过30%,尽管近期其发展趋势相对变缓,但绝对数量非常庞大,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地下经济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向达 《统计研究》2002,19(11):47-50
从理论上分析 ,最初的经济学是关于财富生产的经济学 ,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而产品 (商品 )及其货币表现形式无论是在生产者之间划分 ,还是在生产要素之间划分都处于从属地位 ,也就是说分配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如果从短期及与整个社会相关角度进行研究 ,最重要的经济课题就是分配。因此 ,如果对分配下一个足够宽的定义 ,那么 ,分配就规定了整个经济过程。也正是因为上述缘由 ,李嘉图曾试图把经济学引向真正关注分配的问题上 ,并且强调 :决定和调节分配的法则是政治经济学最主要的问题。我国亦是如此 ,1978年以来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2.
朱贺  向书坚 《统计研究》2022,38(1):15-30
数字知识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类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得到了飞速发展,研究数字知识经济核算问题是完成我国数字经济核算的重要一环。本文在对数字知识经济内涵、范围与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数字知识经济的生产模式、收益模式以及与平台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归纳;进而根据平台所起的作用,分别以数字知识平台与生产者作为核算主体,详细研究各种模式下的总产出与中间消耗,确定生产法增加值核算方案。根据生产者是个人还是企业、平台是否参与生产等因素,详细讨论各种情况下劳动报酬、营业盈余、混合收入、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的核算内容,确定收入法增加值的核算方案;并探究支出法GDP核算中数字知识经济的核算项目。以“得到”这一典型企业为例,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核算了其2020年1月至6月的增加值,并分析两种方法存在差异的原因和适用性,为有关部门进行数字知识经济增加值的核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地下经济核算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地下经济核算的若干理论问题杨缅昆宋建彪ABSTRACTBasedonsumming-upoftheachievementsmadeinresearchonundergrounde-conomyathomeandabroad,thepaperdem...  相似文献   

14.
The economic reforms in China since 1979 and consequent increases in disposable income have caused total gasoline consumption to soar nearly 240% between 1980 and 1999. As the growth rate of gasoline consumption is expected to be high due to the increased economic activity resulting from China's re-accession to the WTO, the government must underst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growth and balance of payments. Using cointegration techniques, it was found that, between 1980 and 1999, demand for gasoline was relatively inelastic to price changes, both in the short and long terms. The long-run income elasticity was 0.97, implying that the future growth rate of gasoline consumption will be close to the growth rate of the economy, which is predicted to be about 7% per annum from 2001 to 2005, and 5-6% over the decade thereafter.  相似文献   

15.
资本要素收入作为国民总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测算、厘清其在政府、企业和住户之间的分配状况以及居民资本要素收入的结构是必要的基础性工作。利用资金流量表和统计局住户调查数据,对我国资本要素收入及其部门分配和居民资本要素收入的结构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居民资本要素收入长期以来高速增长,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基本稳定在10%左右,但在总资本要素收入中所占比重经历了先上升(20世纪90年代)后下降(21世纪初)的过程;(2)居民税前、税后资本要素收入对比反映出我国对居民资本要素收入征税力度尚小,最高不超过4%;(3)伴随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居民资本要素收入结构由改革开放初期主要以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为主转变为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并驾齐驱;(4)宏、微观口径测算的结果存在一定缺口,主要由劳动者报酬存在低估以及住户数据的系统性误差导致形成,国民经济核算的完善应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分析了我国非正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还讨论了正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知:地下经济金融部门净金融投资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有长期的正向关系,地下货币资金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负向关系,而地下信贷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显著。因此,对于非正规金融收益和危害的判断不能一概而论,应区别对待,引导其健康发展,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对现行统计核算体系提出了挑战。本文主要针对其在经济生产、收入分配和资本核算方面的挑战,研究了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框架的设计原理及可行性。首先,探讨了数字经济活动对现有核算体系中生产核算、收入分配核算、资本核算、金融核算的影响,包括数字经济核算与中心框架中产业单位、交易特征、生产者、生产范围、收入分配等的关系。然后,基于国内外数字经济相关分类和中国核算实践分析了中国产业、产品分类的国际可比性和可行性,形成了对数字经济生产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和资本核算的专门性设计,并构建了一般性的核算指标。在框架设计的基础上,对2012-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主要产业部门的增加值进行了初步测算。最后,结合中国数字经济研究现状,对中国开展数字经济核算工作提出了建议,即建议深化中国数字经济卫星账户核算体系及相应的核算方法体系、研究开发中国数字经济高频大数据的获取方法、完善中国数字经济产业产品分类标准及相关统计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8.
艾小青 《统计研究》2015,32(9):91-96
本文从分布函数出发,设计了一种新的城乡混合基尼系数分解方法,较好破解了传统方法中约束条件严格、分解结果不清晰等技术难题,同时还通过分布函数的交叉对比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度城乡差距的相对指标,该指标与基尼系数的内涵是一致的,有着明确的经济涵义和优良的理论性质。最后应用新方法对2009至2011年中国城乡混合基尼系数进行了计算和分解,发现收入差距有减小的趋势,而城乡差距的贡献率为60%左右。本文提出的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类型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分析。  相似文献   

19.
孙慧 《统计研究》2012,29(10):96-98
本文通过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收入差距的变化及收入结构的转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改革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已形成从以低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梨型”向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转型的趋势。影响其转型的成因与对策,则在于调整收入分配的制度、经济结构的偏差,以及居民消费的抑制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