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将安徽省划分为“皖江”、“皖北”及“其他”三大区域,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基本单位,运用 GIS 方法和手段分析了“五普”到“六普”期间安徽省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和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化、人口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均衡性以及区域劳动人口分布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等.研究发现,安徽省地区间人口密度差异较大,存在人口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劳动人口产业结构分布错位等现象.最后提出安徽省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人口学刊》2018,(3):30-41
人口集聚和区域不均衡是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中国的人口空间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征。人口集聚除了具有静态的人口空间分布状态的含义外,还具有动态的人口向特定区域流动迁移的含义。人口集聚既是过程也是结果,研究人口集聚比单方面的人口空间分布研究或人口流动迁移研究更具挑战性,也更有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以20002015年省级数据为样本,根据人口集聚地区人口规模大和人口密度高的特点,利用人口密度的区域倍数指标来测量我国人口集聚水平,分析其变动特征,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人口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人口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途径机制。研究发现我国人口集聚程度按东部、中部、西部顺序依次降低,东部地区的集聚程度不断提高;人口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人口集聚程度每提高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将提高1.064%,西部地区人口集聚的经济效应最大,资本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也具有显著正影响;城镇化、人力资本和人口抚养比是人口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人口集聚能够提高集聚地区的城镇化率和人力资本水平,降低地区人口抚养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基于此,提出促进地区人口集聚、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发挥人口集聚经济效应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一直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成都市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是否协调,在促进成都市经济发展,及以成都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西部开发中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分圈层对成都市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通过相关、多元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对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地理联系率来衡量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在区域上的匹配程度.找出成都市圈层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K信息量指数,考察中国90年代人口-经济区域配置关系及其变动,可以发现中国90年代人口-经济区域配置的差异变动总体上呈扩大趋势。人口-经济区域配置关系的差异及变动,主要由GDP分布的变化引起,构成人口-经济区域配置总体差异的地带间差异和地带内差异的作用大小发生逆转,东、中、西三地带之间的人口-经济区域配置差异超过三地带内的差异,成为影响中国90年代人口-经济区域配置差异呈扩大变动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刘书明 《西北人口》2012,33(5):95-100
人口问题是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十一个重点经济区之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人口分布,以沿河流域、交通干线和主要城镇呈现出明显的带状特征,具有集中、均匀与差异并存的多样性特点;区域人口的快速增长对于资源与环境形成巨大压力。随着区域经济—体化的推进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域人口流动加快,人口计生工作面临新问题;区域人口管理体制创新不够,组织协调区域人口发展面临诸多限制。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地方政府应组建区域人口协调机构,构建区域人口信息共享机制、政策协调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流动人口管理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从30多年我国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可看到一个事实,较发达地区人口在不断流入、人口素质在提高、人口年龄结构较为年轻且负担小。以人口素质、人口流动聚集、年龄结构等为表征量的人口活跃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为了准确判定这三个人口因素在经济发展水平中的具体作用和对要素效率的影响,本文从多维度将三个因素综合为一个指标——人口活跃度指数,并将此指标引入生产函数,通过计量分析发现人口活跃因素无论内生作用于资本,还是内生作用于劳动力,对区域经济增长均有较大影响。表明人口活跃因素对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仅总体上有积极作用而且对于生产要素的效率有着显著影响。因而在未来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中要充分利用年轻化的人口年龄结构,促进区域人口有效流动,提高人口素质尤其劳动力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源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主要采用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详细阐述了宁夏人力资源开发与发展现状。研究结果指出,宁夏人力资源开发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人口过快增长与人均GDP低下相矛盾。②人力资源发展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③人口质量显著改变,但人口文化结构依然落后。④人口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为了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重点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包括①注重人力资源资本化,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②调整产业结构,有效转移劳动力。③继续加强区域经济建设,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的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借鉴区域经济收敛性理论,利用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数据,运用经济计量学中的横截面回归分析,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动态变化与经济初始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64-1992年,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呈现比较弱的条件收敛性;1992-2003年,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则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发散现象。  相似文献   

9.
山区人口分布受多种经济、社会等非空间因素的影响外,还与不同区域的地理分布有密切关系。文章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以乡镇区域为研究单元,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分析方法,兼与全局普通二乘法(OLS)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人口密度和经济、社会、自然等因素的空间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对毕节山区人口分布的影响大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海拔对毕节山区人口分布的影响不如坡度的影响显著;综合经济实力、城镇化水平、交通条件和地形条件的好坏与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大小呈反相关,而医疗条件的好坏与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大小呈正相关。因此,"加强城镇建设、鼓励人口聚集,加强生态移民工作、保护资源环境"是未来毕节地区相关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陈颐  叶文振 《南方人口》2010,25(6):32-39,8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对人口系统的支撑之上,关键是要保持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并维持资源、环境对人口发展的持续支撑。基于此,建立了包括人口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资源环境子系统和科技制度子系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并用全国各省的横截面数据,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各系统状态进行因子分析与评价,并根据结果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人口安全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1.
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四川人口现状,本文采用几个主要人口因素指标,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四川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了相关回归分析,并因而提出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部民族地区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8个省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63.41%。受到这些地区本身历史的、自然的、民族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人口状况也表现为与中国中、东部很大的不同,具有自身显著的独特性。本文通过对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和有关统计数据的分析,对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人口变动以及自然增长状况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西部开发中的人口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0年初 ,中国政府宣布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 ,加强对西部人口问题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控制人口增长是西部开发的基础 ,西部大开发不需要伴随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长 ,相反要有效控制人口增长 ,要提高人口素质和调整人口结构 ;开发人口资源 ,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人力资源可以改变自然资源 ,促进资本形成 ,推动技术创新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西部大开发的目标。西部开发 ,不是盲目、无序、短期和掠夺式的开发 ,选择的目的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 ,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都市区人口集疏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4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人口密度等人口分布研究指标,分析了长三角都市区人口分布态势和地域格局;利用人口增减变化和人口商度等指标探讨了近30年来长三角都市区的人口增减变化和空间集疏情况。研究表明:(1)长三角都市区在保持较为均衡的人口分布态势下人口总量继续增加。上海市及主要大城市核心主导作用日益突出;(2)人口显著增加地区日益增多,人口减少地区逐步减少;(3)以人口强流入为主的人口空间集聚过程日趋激烈;(4)区域发展梯度和经济发展差异已成为人口空间集疏变化的主要诱因和拉力.城市化则是人口流动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东西部人才差距分析与西部人才培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实现中国经济协调发展,首先要大力开发西部人才资源,缩小东西部人才资源差距。本文分析了东西部在人口素质和中、高等教育方面的差距,这种差距反映了西部初等教育与中、高等教育在规模数量上存在的比例失调问题,由此提出了发展西部中、高等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才资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县域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西北人口》2014,(3):33-36,42
人口空间分布是人类活动在地球表层空间上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受自然及人文两方面的影响,胡焕庸线成为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基线。本文以2010年中国县级行政区人口数据为基础,应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分析2010年中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通过分析各级人12密度空间分布图和人口密度剖面图可以发现,2010年中国县级行政区人口密度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态势,人口密集区用接近2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接近80%的人口;东南-西北两部分人口比重为93.77:6.23,胡焕庸线仍然是2010年中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  相似文献   

17.
提出并评述了关于人口分布传统研究的三个衍生问题:空间尺度不同可能产生"人口分布悖论"现象、空间相互独立的假设不尽合理、特定空间区域人口分布的复杂性。以此为切入点,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中国川西高原高山区人口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全局Moran's I值为0.7404,指示川西复杂地形区人口分布有十分显著的集群特征。以川西48个县域单元为对象,建立人口密度与相关影响因子的OLS估计、SLM估计和SEM估计,经空间依赖性检验,发现空间计量回归模型明显优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表明考虑了空间依赖性的估计方法能更好的刻画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经相关判别检验,确立SLM为最优模型,其纠正了OLS模型总体上高估自然环境因子而低估经济社会因子对人口密度影响的缺陷。并以SLM估计结果为基础分析了川西人口分布特征,特别解析了川西"人口分布悖论"的事实和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人口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保证西部人口、经济、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关键所在。在对大量丰富的西部人口、经济、资源的有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西部人口的数量、结构、素质等几个方面的状况和成因,分析西部的自然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并与全国以及东部状况进行比较,提出西部人口与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甘肃省各县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990年、2000年、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分别计算各县区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年人口密度。首先应用Arc GIS软件分析老龄化人口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重心计算均衡点;其次应用Geo Da软件对老年人口分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最后,从人口、经济、社会角度探索性地分析导致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老龄化现象呈现由东南向西北推进的扇形模式,老年人口密度呈现以兰州市及周边地区为圆心的同心圆扩展模式,老龄化重心位置逐渐向兰州市靠近;老龄化空间分布具有较显著的自相关性;老龄化空间分布差异与人口、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