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改革开放促进了区域联系,人口流动也越发频繁.人口之所以从一个地区流动到另外一个地区,是因为流入地对其有吸引力.文章使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得到的省际人口流动矩阵,借鉴测度吸引力的RIA指标,测算了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口吸引力.结果显示:以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为代表的东部沿海的优化开发区吸引力最大,以山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为代表的中西部偏远的限制开发区吸引力最小.为了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合理分布,利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顺利实施,优化开发区要促进产业升级、合理控制人口规模,重点开发区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提升产业层次;限制开发区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做好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2.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总人口数为459 662 39人,规模巨大,而且16个州市的总人口区域分布极不平衡。昆明市是人口高度聚集的区域,总人口643.2万人,迪庆藏族自治州40.0万人,昆明总人口比迪庆藏族自治州16倍还多。本文以整个云南省的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GDP)来代表影响人口地理区域分布最大的两个因子:即种植业产量产值以及人均收入水平,并用云南省粮食的产量和人均GDP两个指标分别计算出云南各县(市、区)的抚养能力,也就是用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来代表区域的自然人口容量、用GDP的人口容量代表经济人口容量。然后评价了云南省129个县(市、区)的人口承载情况,目的在于优化云南省人口区域分布结构,以实现云南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山区人口分布受多种经济、社会等非空间因素的影响外,还与不同区域的地理分布有密切关系。文章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以乡镇区域为研究单元,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分析方法,兼与全局普通二乘法(OLS)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人口密度和经济、社会、自然等因素的空间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对毕节山区人口分布的影响大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海拔对毕节山区人口分布的影响不如坡度的影响显著;综合经济实力、城镇化水平、交通条件和地形条件的好坏与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大小呈反相关,而医疗条件的好坏与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大小呈正相关。因此,"加强城镇建设、鼓励人口聚集,加强生态移民工作、保护资源环境"是未来毕节地区相关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向京 《人口研究》2008,32(3):40-47
本文构建了人口潜力指数,运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省级和县级人口数据及相应的自然和会经济指标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城镇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及各省的动态人口分布合理性进行了评价.认为我国人口分布基本合理,人口潜力最大的省区有东南沿海比较发达省市以及东北和西北部分省市.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民勤县人口空间分析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1年民勤县分乡人口统计资料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人口密度、人口自相关等分析方法,对民勤县人口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探讨和论证,并对民勤县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民勤县99.7%的人口分布在民勤县不足20%的绿洲区内,区内人口密度达到全县平均人口密度的6.7倍;发现民勤县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因素的限制,并为民勤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黑龙江省人口分布及科学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分布状况既是人居环境适宜性的标志,又是以往产业布局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将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所以,科学引导人口分布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活动,也是实现统筹发展、均衡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黑龙江省平原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人口相对集中,边境地区人口总量少且分布相对分散,林区人口呈减少趋势。结合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对目前人口分布按人口发展功能区进行分类。提出利用哈大齐工业走廊和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快人口集聚、延长天保工程时限、有计划地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恢复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并存,2011年全市户籍人口3329.81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1.63%。近年来,重庆市切实加大乡村人口计生专干队伍建设力度,通过稳定机构队伍,大力拓展服务职能,认真落实报酬待遇,加快乡村人口计生专干职业化建没进程。一、现状分析1.总体情况。重庆市现辖1265个乡镇(街道),全部没有人口计生办,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1987~2007年毕节地区八个县市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方面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资源环境、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等因素对毕节人口分布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毕节各县市的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稳步增加,呈现协同式的增长态势,但各县市之间增长速度快慢不一,显示了区域间的差异;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地域分布变动的影响日趋减弱,但是减小的幅度并不大,说明了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变动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因素对人口密度变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尤以人均GDP和医疗条件变量更为显著;就人口密度的动态变化影响而言,除了受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共同影响之外,毕节各个县市还表现出其个体显著差异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2000—2010年10年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的变化.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之1990—2000年有大幅度下降,但不同民族间差异明显,由此导致各民族人口规模变化较大,与2000年比较,人口在1000万以上规模的少数民族由2个增加到4个,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由20个下降为19个;人口增长率不仅在民族间差异大,而且不同性别间、不同年龄间和不同地区间都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各民族的老年人口增长率都很高.虽然少数民族人口在省级行政区间的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但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少数民族人口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3.36%提高到2010年的32.84%,但目前少数民族人口城镇化总体水平还很低,且各民族、各地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模式与城镇化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城市化是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的过程,它既是以人口的重新分布为特征的人口现象,也是反映城市社区聚结构成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现象。人口自乡村向城镇的转移既受乡村的推拉力的影响,又受城镇的拉拒力的制约。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推拉力决定着乡村人口转移和城市化的速度、过程和模式。近年来,我国大批乡村人口开始向城镇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部门开始向非农业生产部门转化,城镇以及城镇人口迅速增加。世界上还没有如此宏大规模的人口城市化的现成经验供我们参考。城市化的研究在我国成为一个重要的崭新的领域吸引着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许多研究乡村人口转移和城镇化的论文和专著相继发表、出版。本文试对近年来关于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化、乡村人口转移和城镇化的讨论进行归纳,并力图理清已经研究、涉及的领域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独生子女的数量与分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文章利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0.95‰原始数据,以“乡村人口”和“农业人口”口径、“活产子女”和“存活子女”口径对中国农村独生子女的数量与分布进行了估算,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按照“农业人口”口径计算的农村独生子女数量,比按照“乡村人口”口径计算的结果多近900万人。农村独生子女在各省的分布并不均匀,省际间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人口分布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志仪  曹建云 《西北人口》2006,(3):13-15,19
本文从甘肃省人口的数量分布和自然密度着手,对人口分布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耕地密度和人口综合经济密度状况对甘肃省人口分布的现状做出了评价,最后提出了引导人口在地区间合理分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并结合历次人口普查民族人口资料,研究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分布的变化趋势、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在人口总量方面,2010—202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335.08万人,增长了11.92%,是同期全国大陆人口增幅(5.77%)的2.07倍,这个比值仅低于大量更改民族身份的1982—1990年。主要原因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少数民族登记人口低于真实值。2020年人口普查采用了身份证登记措施,加上国家开展精准脱贫工程的原因,使得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获得了比较准确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另外,当前逐步增长的各民族族际通婚率使得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出现了较高的增长。在人口分布方面,东部地区少数民族快速增长,2020年已经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第二多的地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发生了显著改变。2010年全国有5个县级行政区划没有少数民族人口分布,2020年达到全部县级行政区划均有少数民族人口分布。2020年55个少数民族中有49个民族县级行政区划数量比2010年有了显著提高,6个民族有所减少。研究构造了人口分布相对均匀度指标,2020年我国少数民族省级人口...  相似文献   

14.
提出并评述了关于人口分布传统研究的三个衍生问题:空间尺度不同可能产生"人口分布悖论"现象、空间相互独立的假设不尽合理、特定空间区域人口分布的复杂性。以此为切入点,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中国川西高原高山区人口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全局Moran's I值为0.7404,指示川西复杂地形区人口分布有十分显著的集群特征。以川西48个县域单元为对象,建立人口密度与相关影响因子的OLS估计、SLM估计和SEM估计,经空间依赖性检验,发现空间计量回归模型明显优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表明考虑了空间依赖性的估计方法能更好的刻画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经相关判别检验,确立SLM为最优模型,其纠正了OLS模型总体上高估自然环境因子而低估经济社会因子对人口密度影响的缺陷。并以SLM估计结果为基础分析了川西人口分布特征,特别解析了川西"人口分布悖论"的事实和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由于迁移人口的流动性,增加了地区人口分布的不确定性,因而进行人口分布的合理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运用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研究江苏人口分布的合理化程度,得出:"十一五"期间,江苏人口分布比较合理,从发展态势看,人口分布逐步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16.
城市社会经济的最佳发展,在客观上有一个适度人口规模。 在未来五十年或更长的时间时,该城市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是研究总人口规模的重要依据。 九十年代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和上海的战略地位都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上海优越的自然、社会、经济、人才条件和国家开发开放浦东的战略决策,上海将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将承担带动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以至全国经济新发展的重任。为此,上海的城市化地区必将有一个极大的发展。搞大都市、建城市群、走城乡一体化的路,是上海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海有3340.50Km~2土地,且以每年新淤增1—2万亩土地的速度不断扩大,预计总人口将达3000万之众。 总人口规模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规模的扩大相适应,与不断增多的劳动岗位相适应,与现代化市政设施的建设速度相适应,与不断提高人均道路、人均住房、人均绿地面积相适应,与多中心的城市群分布形式相适应,与改革户籍制度和加快人口城市化的进程相适应。方方面面的适应与协调,必须在土地利用和资金投向等宏观调控指导下进行。达到现代化国际花园城市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人口的生存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7.
维吾尔族人口规模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维吾尔族人口规模与分布这个专题,从维吾尔族人口规模及数量变动、维吾尔族人口的分布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由于行政区与经济区的人口分布不同,浙江省11个地级市之间的人口布局存在着行政区自然布局与经济布局的滞差效应.文章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为例,分析了温州、台州等地存在两种布局矛盾而构成的"人口流动悖论",进而说明在浙江省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高度发达的块状经济对人口布局具有巨大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中西部地区15个省市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社会认同度为研究视角,构建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西部地区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特征差异性对中西部不同地区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影响显著;中西部不同地区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认同度与其就近城镇化意愿显著正相关,且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受到的影响作用更明显.东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更注重职业升迁机会、职业技能水平、子女教育状况、工资待遇水平、工作环境、工作时长的满意度.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则更关注其与市民的关系、城市社会关系网络、户籍状况、基本公共服务、城市物价水平及居住条件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20.
将安徽省划分为“皖江”、“皖北”及“其他”三大区域,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基本单位,运用 GIS 方法和手段分析了“五普”到“六普”期间安徽省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和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化、人口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均衡性以及区域劳动人口分布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等.研究发现,安徽省地区间人口密度差异较大,存在人口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劳动人口产业结构分布错位等现象.最后提出安徽省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