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现象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急剧变迁,青少年"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日益凸现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本文总结了十五年来国内对青少年"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问题研究的状况,探讨了青少年"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在今后的研究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三失"青少年是指失学、失业和失管青少年.对G省1488名"三失"青少年的调查研究发现,该群体位于社会边缘地带,资本缺失严重,在家庭网络、同辈网络、学校网络和社区网络等社会网络建构方面能力不足,难以获取相应资源,较难融入社会主流.帮扶"三失"青少年就要改善其经济环境,构建帮扶部门联动机制,建立信息监测系统,通过精细化帮扶,健全"三失"青少年社会网络,提升"三失"青少年的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3.
罗纳德·英格尔哈特的后物质主义理论提供了研究青少年"饭圈文化"的独特视角.人们从重视物质、安全转向生活质量,后物质主义理论强调人的解放、自我表现和人的自主选择.我国小康社会已全面建成,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阶段.计划生育、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互联网的兴起,进一步加深了"90后""00后"与前几代人的价值观差异,使青少年"饭圈文化"呈现后物质主义特征.通过后物质主义理论全面了解青少年"饭圈文化",构建青少年亚文化和社会主流文化的必要张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导青少年奋斗新时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4.
"萝莉"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已有十几年,而时下"伪娘"风的兴起则把"萝莉"文化推到了社会文化的前端。由于大众传媒、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人们对"萝莉"文化存在着较大的误解。作为一个亚文化,它对中国文化及青少年的影响要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本文介绍了"萝莉"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萝莉"文化在中国发展的原因和对青少年的影响,并讨论了"萝莉"文化可能带来的诸多问题及对策,期望对"萝莉"文化有一个总体的概括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2005年以来,香港地区青少年中出现的"隐蔽青年"现象,引起了大众和传媒的广泛关注.笔者从香港的"隐蔽青年"现象入手,通过分析隐蔽青年出现的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我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离家出走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现象,以西方研究社会问题的社会历史视角为基础提出的两个核心观点为"社会现象成为社会问题经历了发展的过程"和"社会各种人群或组织在社会问题的发展过程中给与了回应",从中可提炼出新的社会问题的研究模式,即社会回应模式。并通过应用中国"青少年离家出走"现象的发展过程来探讨这一社会回应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十分必要。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间(1980-2003年),青少年离家出走这一社会现象在中国经历了六大阶段的发展过程,并且在整个过程中,社会各人群对这一社会现象都有回应,但相应的社会回应和社会回应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因此,对理论的进一步验证需要填充更多实证的数据,未来研究要进一步关注社会现象新一轮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回应。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同区域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使得"文化自觉"的问题日益凸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强烈冲击的情况下,青少年对民族文化认同产生困惑.对此,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教育,引导青少年深刻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辩证地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关系,创新民族文化,重树民族自尊,重铸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火星文”现象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时下.在一些以青少年为主的网络论坛和贴吧里.流行一种令人难以阅读、难以理解的网络语言--"火星文".它的出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火星文"实质上是一种青少年亚文化符号体系.是青少年追求特殊时尚的一种独有的行为表达方式.但由于青少年尚处于社会化过程中.尚未完成对社会规范的习得,所以要正确引导他们使用"火星文"这一网络语言行为.  相似文献   

9.
家庭作为孩子出生成长凝聚着血缘亲情的社会基本单位,在青少年人生发展和道德培养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笔者尝试从民间故事的"浪子回头"主题切入,采用文化分析的方法,深入阐释这些故事中蕴藏的民间智慧,揭示家庭的教育功能,同时提出成功的家庭教育是一种积极的家庭教育.积极的家庭教育理念蕴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宽容青少年在生命的过渡时期表现出的迟滞甚至倒退;积极地引导青少年面对成长危机;与青少年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0.
时下,"山寨"已经从单一的产业现象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山寨"文化现象对当今大学生群体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这不能不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笔者以浙江省杭州市部分高校中的大学生群体为对象,对其参与"山寨"文化现状进行实证调研,就中国现今大学生群体参与"山寨"文化的态度、原因等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以高校共青团工作为视阈,一要树立科学观点,辩证看待;二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加以引导;三要呼吁有关部门完善法制,引导舆论,引导"山寨"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网络同居亚文化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同居是一种以网络为媒介,以性吸引为基础的青少年亚文化现象。本文从社会转型、消费文化、社会问题等角度对网络同居现象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网络同居这种青少年亚文化现象蕴涵着青少年对交流的渴望、对性知识的窥探和对两性关系的嬉戏;同时折射出青少年在性知识方面的贫乏、性教育的缺失以及青少年辅导与服务的缺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物质-经济、人-国民、文化-制度与社会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社会发展与人格转型以及青少年的教育也存在着一种相应的联动关系.现代社会是公共社会,也是风险社会,现代国民素质教育的定位决定了青少年教育的重心.我们应在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网络生活中,培养青少年以独立人格为核心的现代国民素质,进而实现"物-人-文化-社会"的良性的、可持续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偶像崇拜偏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青少年偶像崇拜偏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崇拜对象的偏差,二是崇拜层次的偏差.青少年崇拜偶像偏差现象与青少年"理想我"和"现实我"的冲突、同侪崇拜的心理、青少年思维品质的表面化与片面化、归属需要引发的从众心理、晕轮效应式的审美心理及大众传媒的舆论及宣传偏向等因素有关.对青少年偶像崇拜进行正确的引导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最近"屌丝"一词风靡网络,更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传播,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综合"屌丝"文化产生的微观语境、中观网络环境与宏观社会环境能够更深入地解读"屌丝"文化产生的缘由,"屌丝"文化现象走红不仅与网络独特的传播方式相关,还拥有现实社会的共同情感基础,这种情感是当下中国社会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一般叙事结构内部张力的外现。  相似文献   

15.
文化工业趋势下青少年流行文化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的研究范式为我们观察当今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思路.但是.我们必须超越它"意识形态"视角的单一性,精英主义的姿态和乌托邦式的文化理想.从"生存论"的视角揭示文化工业、流行文化的现代内涵.流行文化是文化工业的主要形式,是"后喻文化"时代的文化表达方式.与社会转型一同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以一种不同于成年人的态度,用"流行文化"表达自己的文化诉求.对待青少年流行文化,我们不能仅仅只用"问题"的眼光来看待它.而是要理解它在现代社会的生存论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90后""00后"青少年群体的民族主义行动,由上一代青少年的刚愤式民族主义向娱乐化、戏谑化民族主义发展。在互联网和新媒体上,当代青少年基于兴趣爱好所营造的准社会化交往建构对民族主义的想象。通过对虚拟民族志的参与观察发现,青少年基于趣缘建构网络迷群的身份认同,同时基于"爱豆"文化(偶像崇拜),进行广泛而又彼此对立的社会动员,在此过程中,一种参与表演式的民族主义成为当代青少年的一般行动逻辑。当代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值得肯定,也要警惕民族主义行动游戏化后的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期是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时期.只有建立起和谐的自我同一性,青少年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得到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文化基础,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影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因此,在全国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背景下,学校和社会要抓住时机,共同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青少年获得自我同一性.  相似文献   

18.
黄海 《城市观察》2010,(6):186-192
"街角青年"是城市中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他们具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特征,形成了与城市主流文化相对立的城市边缘亚文化,介乎主流文化视角下正常社会化的"白色"青少年和走向犯罪领域的"黑色"青少年之间,甚至成为城市社区建设和城市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因此,城市社区如何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边缘青年,关注边缘青年,理解边缘青年,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贫困问题中最为突出的是青少年的贫困化.面对美国国内日益严重的青少年贫困化现象.虽然历届政府都做了最大努力减少或根除贫困,但收效甚微.本文对美国青少年贫困现象产生的根源和各种因素进行了剖析:从经济、社会、政策、制度、人口、文化、种族角度做了深入的探讨;并对近十几年来美国的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作了简略概述.对青少年贫困现状做了全景式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将"青少年是否实施越轨行为"看作一个"因变量",通过对越轨社会学的七大理论取向进行分析和评估,从中提取符合中国社会情境、可以解释中国青少年越轨现象即对本文设定的"因变量"产生作用的12个"自变量".在提取"自变量"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整合,建立了一个可以分析我国青少年越轨现象的整合性理论模型,并根据整合后的理论,对预防和解决中国青少年越轨现象提出了系统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