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1 毫秒
1.
中和 《当代老年》2008,(7):20-21
爱情,是一个多么高尚和美好的词语,曾有人这样形容它:“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爱情,曾是多少人梦中的追求、现实中的期盼,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却频频听到一些爱情不和谐音,甚至有人说这个世界早已没了爱情。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在不可阻挡地走向文明、进步,在性的领域也是同样,所以近些年来出现了“性文明”这个词。可是什么是“性文明”呢?它是一个什么概念?它的内容是什么?什么事是文明的而什么事又是不文明的?可以说现在还是含糊不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3.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的关于“混社会”的对话基本都是这样的:甲:啊!老乙,最近过得怎么样啊?乙:哎呀,是老甲啊,没啥好的,这社会,凑合着混呗!尔后常常是甲乙二人同叹一声,或者会心地一笑。由这段对话出发,当我们试着把一些动词与“社会”这个词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一般可以找到这样一些搭配:“间社会”、“入社会”、“进社会”,但能够用来表示人在社会这个地方的存在状态的这个东西,最终似乎都是“混社会”或者“在社会上混”,似乎不存在“住社会”之类的用法。而“闯社会”、“入社会”、“进社会”又都在表达一种从社会外到社会内的状态转换,  相似文献   

4.
洪波 《现代交际》2006,(2):29-29
谈到blog、SNS,很多人都提到了一个词——“信任”。信任是人际关系的基础,而它又建立在人与人彼此了解的基础上。blog和SNS作为个人化的互联网应用,信任似乎确实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过,现在我对此多少有一点怀疑。网络游戏在中国大行其道,是因为它建立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社会,这里也有人际关系,但这种人际关系跟人的现实身份可以毫无关系。网络游戏中的“人”,其实是一个虚拟的“角色”,一个角色对另一个角色的信任,似乎并不需要花时间去彼此了解。换个角度看,匿名的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大型多人角色扮演的游戏。  相似文献   

5.
唐晓菁 《社会学》2005,(3):16-20
伴随着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兴起,“白领”一词悄无声息地走进了我们的社会,之后大张旗鼓、热热闹闹的上演了一出令人羡慕、向往的白领话语秀,成为跨越语区为众人所津津乐道的一个概念。“白领”象征着中高等的收入、高级写字楼、光鲜的外表衣着以及不菲、独具品位的消费生活;它不仅仅是一个职业分层的阶层术语,更是代表了一整套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的话语。然而,又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注意到,“白领”一词开始在慢慢淡出我们的生活,它曾经是代表着骄傲的身份象征,而如今却成为越来越模糊不清、似是而非、少为提及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6.
压力社工     
“流浪”,很多人把它当成一个浪漫的词.但对另一群人来说,流浪可能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因为他们是真正的流浪者,无家可归的露宿者,社会最边缘的一群人。  相似文献   

7.
无论我们当下的社会是否进入波德里亚意义上的消费社会,应该说,时尚消费已经成为现代人消费的主流意识。这种主流意识成为一种凸显的社会现象,促逼着社会学的思想,抓住社会学界的视野。对于社会学学科而言,考虑时尚、消费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两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抛开人们观念中根深蒂固的对时尚、消费解释的经济学视角,展示社会学的特殊说明,是社会学获得自身“合法性”的契机。具体说来,除了说明什么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时尚、消费等问题外,更主要的是阐述在时尚消费的主流意识中,它所蕴涵的社会意义,所预示或表征的社会转型以及社会思潮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词汇是某种语言里词的总汇.词是无数的,它是个体;而词汇只有一个,它是整体。词汇也可指一个人、一部作品、一个局部范围或历史阶段里所使用的词的总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例如在闪米特诸语言中,意义是“法律”.阿拉伯语也不例外,只是将它音变成,由此派生的动词心意义是“定罪、判罪”.的阴性被动名词码意义是“受法律管辖的”.阿拉伯  相似文献   

9.
提起教会与中国社会的关系,现在官员、学者和教会人士最常用的一个词是“相适应”,意思是宗教(当然包括在中国的基督教会,且天主教或曰“基督公教”以及基督教或曰“基督新教”的教会在内)要与社会(特指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想,我们更应该说的另外一个词是“做贡献”,意思是宗教(在此特指在中国的基督教会)必然而且已经与社会(在此指中国社会)相适应,并且已经从“相适应”走向了“做贡献”。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你有没有一种个性:、“不喜欢求人”。据我所知,有许多朋友常常引人自豪的向人说:“我平素不喜欢求人的。”他的话,似乎是带有一些“让人知道他是个性坚强的人”的意思。但把这句话挂在口边,是无意义的。你对着一个人说:“我不喜欢求人。”即使你的话不是向他而发,但听的人却认定你的话是针对着他的。根据经验,凡是自称为不愿求人的人,往往是交际场上的失败者。我们立身处世,虽然要自力更生,不要轻易靠人,但这个社会毕竟是集体的,有许多事情是独立难成的。在心理方面分析,人的性格虽然不同,有宽容的,有各啬的,有豪爽的,有…  相似文献   

11.
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人与人的接触、沟通和交流比比皆是,然而为什么几句话就把对方兴趣吊起来的太少,而讲了半天却使对方不胜其烦的又太多呢?资深外交家吴建民认为,一是我们的文化历来对“埋头苦干的老黄牛”情有独钟,而“能说会道”一词总是带有贬义,这与“敏于行,讷于言”的古训一脉相承;二是新中国成立后既有政治运动“祸从口出”的悲惨实例,又有长期计划经济一切听从安排不看重表达能力的社会现实;三是在教育体制上,人的一生总要经历无数次的笔试,却极少受过口试方面的训练;四是因特网的出现客观上使人与人的直面沟通逐渐减少……这一切使中国人不大懂交流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新常态下组织的声誉管理与品牌传播”。既然说到了“新常态”那么首先,我跟大家来介绍一下“新常态”这个词在国际上怎么定义的,2010年冬季达沃斯论坛里面设的主题就是重新思想、重新设计和重新构建,主题就是构建危机后的世界,我们翻译过来就是“新常态”,这就是这个词的来源。它所讲的就是在2008年世界遇到了金融危机之后,经过了震荡,在恢复期的“后危机时代”,这个金融体系不可能简单的回到金融危机之前。世界也没有办法回到全球经济危机前的稳定的一种常态,而是将面临一个全新的正常的一个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3.
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的开篇中曾写道:“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质,服务和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现象,它造成了人类生存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起来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即生活在物品不断更替换代的现实中,在过往所有的文明中,能够代代  相似文献   

14.
离合词是由一个动词性成分(或语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词性 成分(或语素)组成的语言形式。如“散步”、“睡觉”、“游泳”、 “起床”、“鼓掌”、“唱歌”、“跳舞”等。从词汇意义的角度 看,它们很像一个词,但从语法的角度看,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 语法学界有的认为这种语言形式是词;有的认为是短语;还有的说 是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过渡成分。由于“离合词”的说法已为大家 所熟知,我们仍称之为“离合词”。对于离合词性质的认定,主要 可分为词说、短语说、离为短语合为词说、中间状态说、离合词不 存在说。  相似文献   

15.
品位原本应该是一个中性的词语,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却成了一个用来专门指称一个人比较有生活格调的专用词语。这个词语在某种程度上包含了对一个人方方面面的肯定评价,它是对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情趣与气质最全面的认可。所以在我们的社会中,只要能被别人道一句“这个人很有品位”,某种程度上这个人的身价已经无形中升高了许多倍。在我们这个重视精神层次的审美的国度,以及这个个性张扬充分推崇别具一格的时代,有哪个人不希望别人给自己一个“有品位”的评价呢。品位确实又不是谁想具备就能具备的,即使是风光照人的演艺界人…  相似文献   

16.
时代构思考     
常听人说:“90后这一代生活在一个集体浮躁的时代。” 思来踱去,何尝不是这一代人的自我浮躁铸就了这个时代的浮躁。承然,我们的时代和生活,不只是90后,而是更多的80后、70后、60后、50后,甚至40后,30后大杂居在一起。一代人与一代人的交错演绎着一个繁纷繁复杂来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同性恋会成为一种时尚吗?如果我们把时尚理解为一种“内在的精神”,答案是为什么不呢?这个时代所崇尚的是什么呢?虽然它披着五鞭六色的物质的外衣,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剥离看到它的精神内核,那就是“自由——精神上的无拘无束和个性化的生存”。尽管“自由”这个词自打我们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就因为出现过多而有了某种泛滥的趋势,但由于它的地位实在重要,所以我们还是不得不强调,拥有自由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这种权利,黑种人和自种人一样平等地享有,贫穷的人和富有的人一样平等地享有,卑微的人和显赫的人一样平等地享有,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一样平等地享有。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时尚”在某种程  相似文献   

18.
13与社交     
说来有趣, 13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数字,在西方却是个大忌。人们不愿意说“ 13”,连住址的门牌号、楼层,甚至运动员的号码都回避这个数字。   一般来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这种特殊的禁忌心理的形成,都是和它在历史上或现实中的一定的实际内容或传说联系着的。就像中国人对“ 73”和“ 84”忌讳的原因一样,西方人忌说“ 13”也是基于一些神话和传说。据北欧神话,在天国款待阵亡将士英灵的一次宴会上本来有 12个人在座,席间突然闯入了凶神罗基,凑成了 13人。结果最高之神奥丁之子和光神鲍尔德不幸罹难。从此,众天…  相似文献   

19.
《职业时空》2005,(11):10-12
主持人:上期节目我们说到,“直销”实际上属于无店铺销售形式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需要有销售人员参与,分单层次直销和多层次直销。而最让人迷惑的也正是这个多层次直销,因为它需要发展下线。而“发展下线”这个词,一听就让人紧张,很容易就联想到骗人钱财的“传销”和“老鼠会”。那么,同样是发展下线,多层次直销究竟和传销区别在哪儿?很多观众给我们发短信都问到了同样的问题,今天我们不妨就来选取一个目前在我国规模最大,也最有名的多层次直销品牌——安利,来做个调查,试着解开这个问号。  相似文献   

20.
天下之大,美景之多,我们多将特殊的美景形容“世外桃源”。出处是晋时陶渊明撰的《桃花源记》,描述一个与世隔绝,未受战乱破坏的理想社会,后成汉语成语,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的美好世界。可是这种“世外桃源”的美景不但不存在,也不一定适应世界上大多人理想的境界,西班牙有一个古城叫隆达(Ronda),没有《桃花源记》中的美景,却是现代版的“世外桃源”,它诞生于3000年前的古罗马帝国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