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老人世界》2011,(9):61-61
我国自2006年公布了首批518项国家级非遗名录以来,已公布了两批共1028项。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透露,第三批名录全国申报的数量大概有接近3000项,但是真正通过的正式项目只有190余项,“这次是非常严格的控制”。马盛德说,严格控制非遗国家级名录数量是为了严肃非遗保护,真正把具有民族文化价值和典范意义的项目提高到国家级层面。  相似文献   

2.
黄仲山 《城市观察》2016,(3):156-164
近些年,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工作稳步推进,非遗文化视野扩展、非遗文化触角延展、非遗文化传播方式更新形成值得关注的亮点,但仍然存在保护管理部门沟通欠缺、文化品牌建设尚待突破等新老问题,需要在文化传播实践中进一步打开思路,与时俱进,形成北京文化发展全局中鲜活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杨洋 《公关世界》2024,(5):13-15
海南黎族文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如何将非遗文化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资源为例,探讨课程思政教学中非遗文化传承的融合策略,旨在提高非遗文化的传承效果和质量,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4.
文旅融合视野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与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可以满足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对文化的追求和体验感受。根据对威海滨海旅游与非遗资源实际状况,通过"非遗+民宿度假""非遗+旅游演艺""非遗+节庆品牌""非遗+研学旅行""非遗+旅游文创"等优化路径,可以激发旅游者主动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提升旅游吸引力,实现由单纯景点中心向旅游目的地中心发展,进一步促进威海滨海旅游精品化、品质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6月1日,由深圳首家社会建设暨督导机构——深圳慈善公益网理事长颜攀熙主持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工作”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该项目的社工与非遗名录的传承人沟通,和省市级非遗官员交流,营造传承传播非遗的专业社会工作环境,制订援助弱势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服务计划。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非遗文化失去活力。精准扶贫在实施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借助非遗文化在农村开展精准扶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钧 《城市观察》2012,(6):185-18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DNA",对都市"非遗"的淡忘,会造成我国城市传统文化的缺失。保护"非遗",更要在传承中创新,让"非遗"活起来,其生命之树才会常青。广彩是国家级的"非遗",是广州的城市文化名片之一,有过辉煌,亦曾走入衰落。在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下,广彩如何传承创新,焕发生命力,助推文化强市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相似文献   

8.
吉林是萨满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这里保留了相对完整的萨满文化遗产。近几年,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吉林各地区依托萨满文化开始探索文化旅游发展路径。旅游纪念品是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地民俗文化宣传的主要方式。如何将萨满文化融入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则成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吉林萨满文化旅游产业概述出发,结合萨满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相应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历史人文风貌的文化瑰宝,近年来非遗文化价值不断提高,科技水平的发展和非遗传承环境的变化促使档案行业关注非遗建档工作中非遗传承人的重要性以及建设非遗口述档案管理流程。本文以昆曲口述档案为例,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采集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方法,同时围绕口述档案管理前期、中期和后期,提出相关建议,为更好开发利用非遗口述档案服务。  相似文献   

10.
非遗文化空间的生产过程被挤压乃至消解,是历史古镇发展中的常见现象,具体表现在非遗传承断层与文化空间失活、非遗过度产业化和空间文化性丧失、文化空间同质化与非遗认同感降低等方面.厘清非遗与文化空间之间"空间、要素、主体"三方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非遗文化—生产主体—空间"三元辩证的文化空间生产分析框架;以崇州怀远古镇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 护和传承。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活化文化的代表。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保护不可或缺,文化强国建设 中,非遗传承与发展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在鞍山的文化强市发展中,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实践者,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民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活态传承下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文化生存土壤日益改变,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随着传承人年老,面临消亡危机。因此,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对非遗传承人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应成为非遗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每当吉日良辰、华灯高悬,倍增欢乐吉庆的气氛。北京宫灯是在北京皇宫紫禁城里使用的灯,它具有鲜明的皇家制作特色,是集木艺、雕刻、漆饰、编织、绘画等多种手工技艺于一身的精湛工艺品。2008年北京宫灯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相似文献   

14.
"非遗"的活态传承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其中,让地方"非遗"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具体的且行之有效的活态传承路径。本文以坎门花龙为例,结合实地调研和口述访谈,对其让"非遗"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的阳江漆器髹饰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非遗传承人和工艺大师们不断创新,让这古老的工艺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承载着浓厚民族韵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文简称非遗)日益成为文化的特殊象征,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也愈加受重视,产业化推广发展模式成为非遗存续的内在需求,宣传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升.职业教育是提供专业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非遗与职教存在高度需求的契合点.本文旨在研究非遗产业化背景下文化传承保护发展现状及已展露的一系列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的同时探究职教结合模式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我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青少年群体担负着重要角色。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群体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路径与具体实践主要表现在:非遗进课堂、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非遗进假期以及非遗上舞台等方面。各级部门及相关机构应加大青少年群体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力度,进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霍萍 《现代妇女》2014,(11):469-469
在我国隶属于鄂尔泰语系的众多民族中,鄂伦春的宗教信仰同样为萨满教。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后,鄂伦春产生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萨满宗教歌舞音乐文化。对鄂伦春宗教音乐的研究及概括整理有利于深入了解鄂伦春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同时也对其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日益紧密。原本非遗传承给人们最直观的感觉是“老”和“旧”,但在科技手段的赋能之下,不少非遗秒变成为新风尚。为了让年轻人更多地了解非遗文化,一些非遗项目采用科技手法赋予传统技艺新国潮的内核,使其表达、记录和传播的方式更为现代和多元。  相似文献   

20.
自然与社会环境直接影响文化艺术的形成。作为原始宗教形式,萨满是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具有很鲜明的地域特色。通过探讨萨满艺术的原始本质及现代影响,探讨做大做强以萨满文化艺术为主的地方民族文化产业,从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开发社会经济及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