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雅珺 《城市》2015,(6):62-65
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是关于环境与人的行为经验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它在使用者行为需求的指导下,以研究人地关系和空间适应性为主要内容。基于对苏州公园活动空间老年人使用情况的调研,从功能分区、空间设置、要素搭配、设施保障等方面归纳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剖析人性化设计在公园活动空间中的应用,以期为建设适宜老年人活动的公园空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林怡 《城市》2009,(8):68-70
一、无障碍设施的内涵 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安全通行和使用便利.在建设项目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对人类行为、意识与动作反应的细致研究.致力于优化一切为人所用的物与环境的设计.在使用、操作界面上清除那些让使用者感到困惑、困难的“障碍”,为使用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  相似文献   

3.
侯力莉 《现代交际》2010,(9):103-103
本文以机床造型设计为主要对象,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如何应用造型设计原则和法则,研究机床造型的形态设计、色彩设计以及人机工程学分析所传达的设计文化内涵,注重将艺术、人文等文化元素融入到机床造型设计当中,以简洁的形态、醒目的色彩和良好的宜人性表现高技术机床产品,使其达到实用与美观、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结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大学校园开放性与使用者密度增加的情况下,机动车与人行交通的矛盾日益凸显,校园步行交通环境也因此受到更多关注。本研究从道路交通基础条件、机动车动静交通情况及使用者评价三方面构建校园步行环境评价方法,注重整体与局部、动态与静态、环境与心理多维度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以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为例,收集并分析路网连通性、车流量规律、设施分布、道路宽度与路径可达性、使用者行为特征等基础数据,采用问卷、深度访谈等方式,遴选出10个校园步行环境影响要素,构建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步行环境量化评价算法;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低干预度的分级校园步行环境优化建议,以期为校园步行环境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于室内空间的使用在心理上具有距离感、私密性和安全感的需求,因此,在我们进行室内空间的环境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布局的设计、室内物理环境的设计和室内环境氛围的设计来有效的调节人居住的拥挤感和人的情绪,调节人的心理感受,使室内环境更人性化,更适宜居住。物理场所的设计总会影响空间使用者的心理状态,场所设计塑造了人的态度和行为,但场所设计究竟对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和影响是我们无法去估量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环境属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精神层面的感知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对园林景观的设计,人们可以在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中,得到更多的感觉体验,通过营造氛围来传达设计中的故事,及本身存在的精神内涵,使园林景观与使用者之间形成相互对话、相互交流的模式。本文通过园林景观中叙事性设计的讨论,来解决现今园林景观中叙事性设计所带来的缺失,为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方面的更多交流,提供更多的理论性指导。  相似文献   

7.
环境行为理论和设计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介绍了基于人与环境关系的综合性环境行为理论:自由意志论、决定论、可能论、或然论、相互作用论和相互渗透论,着重阐述了相互渗透论的观点以及与其他综合性环境行为理论的区别,比较了工具性观点和精神性观点在人与环境关系方面的差异以及高度技术增长和人与环境研究的差异。基于相互渗透论和精神性观点,论文提出了的综合的设计方法论和动态的设计方法论,并结合研究案例说明了设计方法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浅谈环境艺术中的色彩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艺术是一个城市物化的历史和文化,体现出城市的个性风貌与气质。同时人们从主观上也积极研究色彩的特性,并把研究的成果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丰富的色彩历史和色彩文化。现代的城市环境设计非常注重色彩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色彩是室内、建筑、环境设计的灵魂,体现现代生活的质量和品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养老机构中非特定功能的公共活动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北京市两所特大型养老机构中分散式公共空间与集中式公共空间利用实态的比较分析,明确自理、介助、介护老人的行为特点。并从公共空间的物理环境、位置、空间形态与尺度、与居室的距离等方面,分析公共空间使用时的影响要素,明确使用者的空间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养老机构公共空间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一个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建成环境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建筑环境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就是通过研究建筑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通过设计改善微生物群落质量,使其更有利于人体健康。运用文献综述法和比较分析归纳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此领域的最新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指出建筑环境对微生物组成与分布的影响路径和建筑环境微生物学未来发展的三个方向:一、探索环境微生物对建筑与城市环境健康的影响机制;二、研究建筑和城市居住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分布的时空特征,建立环境微生物维度的建筑分类体系;三、提供使用者在建筑室内环境中的健康"路线图",从而通过调控室内环境的设计要素,降低和控制使用者的健康风险。得出以下结论:当前研究存在深度不够、侧重于环境数据分析和多学科综合研究薄弱等问题,最终未来的研究将呈现出从定性分析向定量模拟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姜春媛 《城市》2015,(7):36-38
笔者通过对大连城市文化的调查研究,根据大连地铁品牌化设计的需要,从标识系统的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部分进行系统论述,从使用者的角度进行分析,使设计具有实际应用性.  相似文献   

12.
樊平 《城市》2014,(11):78-79
正园林景观工程细部设计是景观工程成败的关键要素,有些项目设计施工过程仓促,细部设计往往被设计师忽略,或者设计手法单一雷同,对使用环境的考虑欠佳,给使用者带来不便或者不安全。细部设计关乎景观设计全局的完美,也关乎使用者的接受程度,应该营造注重细节设计的精品景观工程。一、园林景观工程细部设计的特点(一)细部设计的功能性细部设计是尊重整体设计而存在的部分,与整体设计统一协调,是整体设计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13.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开发的重要方向,其环境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影响是评价城市地下空间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现有地下空间环境对人的行为心理影响研究的文献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结合文献数量及城市发展背景,梳理研究历程并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继而结合建筑空间设计与环境心理学视角,讨论现有研究中的主要路径与手段;随后对空间环境影响要素进行梳理,根据需求层次理论构建影响行人行为心理的地下空间环境要素体系,包含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行为需求与情感需求。最后总结当前地下空间环境对人的行为心理影响这一研究领域中存在的研究对象单一、研究理论与设计实践脱节等问题,提出针对长期停留人员影响特性研究、视角多元化交叉研究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建成后的地下空间环境评价进行反馈与长期监控,为今后地下空间环境的设计、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仙田满通过近年来的系统性研究和针对体育建筑扎实的观察和实践,将环境、人、活动、空间这几者相互关系进行精细化设计,提供给体育设施的使用者、管理者充分满足功能要求且独具特色的体验。本文针对与运动相关联的环境中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空间的使用场景进行分类,通过"可以看得到的"的可视化设计手法、结合游戏环境的设计七要素,着重强调设计中"空间趣味性"的"循环连续性"所创生的多样性;通过"使用者角度"的关系场景拓扑,设计出"运动员最优先"的参赛体验,同时为观众创造出多样的观赛场景;通过"开放式场馆"可开闭设计手法、创造出内外积极融合的空间变化契机,带给设施使用者惊喜。体育设施的设计匠心,在构思细部中得以体现,演变出无数令人流连忘返的精彩时空瞬间。  相似文献   

15.
建筑表皮作为室内外环境交互界面,是缓解室外环境不利影响、回应使用者舒适度需求的重要系统,对建筑性能有显著影响,对其的研究对于落实节能减排战略、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重要意义。在节能指标约束下,既有寒地建筑围护结构碳排大、造价高,对室外环境的动态波动和室内使用者需求的响应潜力不足,制约了寒地建筑绿色性能的提升幅度。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人居环境品质要求的提升,寒地建筑表皮呈现出智能化演进趋势。本文旨在分析寒地建筑表皮智能化演进的产业需求和人工智能语境下的技术推力;梳理建筑表皮智能化发展脉络,解析建筑表皮智能化演进过程中的标志性理论成果和工程实践探索;进一步从"动态找形""高效传动"和"智能控制"三方面阐述寒地建筑表皮智能化演进发展中关键的科学与技术问题,拓展建筑表皮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从而提升寒地建筑表皮智能化水平,推动建筑产业信息化转型。  相似文献   

16.
谭笑风 《职业时空》2008,4(9):86-86
企业文化道德观是指“以企业为行为主体,以企业经营管理的伦理理念为核心,企业在处理内、外利益相关者关系中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及其实践的总和”。企业道德观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根本性的指导作用。事实证明,坚守道德的企业和商人都会得着很好的发展。企业文化道德观建设旨在规范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形成有序的市场环境,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的道德观建设遇到了许多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环境对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对企业文化进行行业性、人文性、规律性等方面的道德评价与建设”,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说,建构我国企业文化的道德观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依托,从地域文化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探讨吉林省土特产品包装的可持续性设计。富有地域特色的吉林省民族民俗传统艺术形式的挖掘、提炼、转换与应用是其实现文化可持续性的途径;包装材料的环保、包装结构的分解和回收以及土特产品包装的重复利用是其实现环境可持续性的具体方法。土特产品包装设计中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性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18.
新型毒品使用者的性行为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佳 《社会学》2008,(2):53-59
利用2006年至2007年在上海进行的新型毒品调查取得的数据,本文检验了新型毒品使用者风险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追求强烈感官刺激和纵欲享乐的亚文化显著影响着使用者的性行为风险。高危行为和使用新型毒品同为亚文化的表现。对亚文化的认同增强了使用者获得的性刺激感受,并将新型毒品作为达致极端性体验的工具。降低新型毒品使用者的性行为风险必须关注亚文化的作用及其在群体中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9.
卢福永 《职业》2011,(26):137-138
园林环境的生态含义是植被建植。园林植物服务的主体是人,环境景观效应和改善人的生理健康、心理机能和精神状态密切相关。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与此相对应的环境,也即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含义。园林树木建植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双重价值,在营造生态环境的同时,丰富园林植物的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充分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陶冶人民的思想情操,提高全社会文化艺术修养、行为道德水准和综合素质水平,致力于建立文化、历史、艺术相互融合与和谐的统一氛围。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0年在厦门大学的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的环境行为特征.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结合人口学特征和经济特征探讨了环境意识对环境行为的影响力。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环境行为具有选择性,其私人领域的环境行为明显多于公共领域的环境行为;环境意识是大学生私人领域环境行为最有力的预测因素.环境意识越高,私人领域的环境行为越积极,但环境意识对公共领域的环境行为不具有显著影响;可见大学生私人领域的环境行为具有自愿性,而公共领域的环境行为具有被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