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艾丽丝·门罗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其文章有着鲜明的特征。本文以门罗的短篇小说《忘情》为切入点,结合小说具体内容,从人物形象、叙事结构、立意思想等几个方面对门罗的写作特点进行的简短的解析。  相似文献   

2.
艾丽丝·沃克的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在文本的写作技巧上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胆和创新。本文试从叙事结构到叙述声音对该小说体现的写作艺术上的颠覆性进行分析,探讨艾丽丝·沃克如何借助各种叙事手段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以期揭示该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广勤 《现代妇女》2010,(10):31-32
“妇女主义”一词是艾丽丝·沃克为了与西方传统女性主义有所区别而创造的,妇女主义强调的不是种族或性别的压迫与抗争,而是基于人文主义的对整个人类的关怀。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文学实践。  相似文献   

4.
艾丽丝·默多克(1919-1999)是英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不仅是著名的小说家,也是哲学家和小说理论家。作为后现代主义作家,元小说特点在其小说《黑王子》中表现十分突出。为了进一步剖析该小说,本文试图解读元小说在《黑王子》中的应用,其主要体现在真实性与虚构性杂糅、戏仿和非线性叙述手法这三个方面。本文旨在揭示默多克作为后现代小说家试图挣脱传统小说创作的束缚,以一种新的叙述方式来表现对艺术的思考,引导读者去思考生活的本质以及艺术反映生活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艾丽丝·沃克是一位在美国文坛特色鲜明的黑人女作家。在小说《紫色》中“百衲被”的意象体现了作者一直提倡的“妇女主义”思想。本文欲分析小说中“百衲被”的文化隐喻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酷儿理论是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社会兴起的批判性地研究生理的性别决定系统、社会的性别角色和性取向的文化理论。本文对艾丽丝·沃克的小说《紫色》中主要男女角色进行分析,探讨小说中所反映的"酷儿"特色,解读沃克希望建立一个打破两性对立、人人平等相待、社会和谐融洽的世界理想。  相似文献   

7.
张磊 《现代交际》2013,(10):59-60
哥特式文学,对于黑暗压抑、死亡美学、宗教情结以及唯美主义,有着一种天生的近乎偏执的极致追求。精神上对死亡的迷恋,驱使哥特文化不停地试图于去找寻对生活、痛苦、死亡的另一种思考。本文通过哥特文学巨匠埃德加·爱伦·坡的与哥特文学的渊源以及他对哥特式文学的传承与突破的探究,对这位文学怪才的哥特之路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8.
哥特一词源于古老的条顿民族,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指称象征"黑暗时代"的建筑风格,后在浪漫主义的背景下,哥特又作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应运而生。其情节恐怖、刺激,甚至会有鬼怪、超自然现象的出现。英国的勃朗特姐妹,美国的埃德加·爱伦·坡都是熟练运用哥特传统的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哥特传统推动了英美文学的发展,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爱丽丝·门罗是当代加拿大文坛上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并且获得了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她的故事集中于生活在加拿大小镇上普通女性的生活经验,并探讨了这些女性的心理和情感世界。通过门罗的冷静与细腻的叙述,读者获得了心灵的震撼。本文将从文学伦理学视角对她的作品《逃离》这部小说进行详细的分析,从中获得领悟和生命中的正能量,最后总结出文学伦理学的实际意义,并且让人们对文学伦理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刘娜 《现代妇女》2014,(11):60-60
艾丽丝·沃克的小说《紫色》塑造了茜莉这一典型的黑人妇女形象,记录了其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下寻求自我身份与价值的艰辛历程。它鼓励黑人妇女向传统观念挑战,从中汲取力量以治愈黑人民众的历史创伤,重建民族意识,最终实现民族身份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繁荣,穿越小说这一借助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文学形式迅速走红。本文分析这种小说的特点,根据女性受众的心理诉求结合穿越小说中的大众化元素,分析了穿越小说折射出的女性心理特征,意在探讨来自现代社会中的某种文化深层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2.
婚姻的朴素     
捷克小说大师博·赫拉巴尔的妻子艾丽什卡是个普通劳动妇女,有一段时间,赫拉巴尔在家写作,无名无钱,他有时会嘟囔一句:真累啊!他妻子就怒目圆睁,咆哮道:你累从何来?是的,一个天不亮就急着出门卖烧鸡赚钱的女人,最有资格教训一下丈夫的。  相似文献   

13.
明中叶以后盛行的小说批评,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研究,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流传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照中西叙事研究的不同,从叙事的角度关注中国古代小说以及评点、探究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4.
崇高美是理解哥特小说及吸血鬼文学的重要概念,模糊性是实现崇高美的主要因素,而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行为则是崇高美的哲学理论基础。德古拉,作为文学作品中所有吸血鬼的鼻祖,用模糊性及悲剧行为让读者感到恐惧,体验到强烈的崇高美及悲剧美。  相似文献   

15.
宋铖铖 《现代交际》2013,(10):65-65
“扁平人物”是作家按照一个单纯的意念或特征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具有单一性、固定性、夸张化和漫画化的特点。自E·M·福斯特在其理论著作《小说面面观》中首次提出以来,其在不同文学类型中都有独特表现。系统分析“扁平人物”在不同文学类型中的叙事表现,发掘其在作品中的文本价值及结构功能意义,是对经典理论的重新审视,亦是对现实创作的有力指导。  相似文献   

16.
遗憾事     
《中外书摘》2014,(1):109-109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朵丽斯·莱辛2013年11月17日逝世,终年94岁。 莱辛是英国作家,著有小说超过50本,她在87岁高龄时赢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11位女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迄今为止获奖时最年长的女性得奖者。  相似文献   

17.
谈起阿拉伯女作家,即使是阿拉伯本土的文学评论家也大多只知哈黛·萨曼、奈瓦勒·赛阿达微等,而更多的女作家及其作品犹如散落尘埃的珍珠,不为人知.甚至有人对是否存在阿拉伯女性小说也提出疑问.针对这种漠视阿拉伯女性小说的存在或将其边缘化的做法,布赛娜博士历经数年,悉心收集整理,终于完成了这部研究阿拉伯女性小说的专著--《阿拉伯女性小说百年》,涉及范围为20世纪阿拉伯世界的女作家.布赛娜以翔实丰富的资料,客观公正的态度,无可辩驳的事实纠正了阿拉伯文学评论界长期以来对阿拉伯女性小说及女作家的偏颇态度,有力地证明了阿拉伯女性小说不仅是阿拉伯文学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女作家们也以她们独特的笔调和视角为阿拉伯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北美华文文坛中,严歌苓是最有实力和影响力的移民文学作家,她的作品是审视着人性变迁,展示着人性的魅力,呈现出人性的力量。严歌苓作品中的主角基本上都是身处极致环境中的弱女子,但是她们以自己强大的生命力诠释着严歌苓对女性的解读。严歌苓的小说中,将女性与民族、文化等联系在一起,并被审视与书写,将女性最纯粹的内心展示出来。本文就严歌苓小说中女性叙事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丁玲女士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之一,在写作中一直坚持着女性立场,作品中深深烙刻着时代的印记,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女性作家。《莎菲女士的日记》是她的早期文学作品,虽然篇幅不长,但是一经问世,便激起千层巨浪,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丁玲这个名字,也因此耀眼地登上了中国的文坛。小说发表在1927年的中国,正值西方文化大举涌入大陆的文化冲击时期,作家在创作中受到了不同方面的影响,又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写下了《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莎》)。外来的文化思潮在小说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西方女性的独立精神;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丁玲,走近历史,发掘文学的时代精神,这对今天的中国文学现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的著名小说家,他的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时代特征,被誉为"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张爱玲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20世纪40年代震撼中国文坛。这两位不同性别、不同国度和不同年代的伟大作家,在自己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都不同于传统的、理想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在世俗浮华生活下人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