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琦 《职业时空》2008,4(5):12-12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特征。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集中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在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道路上,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公民理应恪守的底线和准则。它的是非标准鲜明,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检察事业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是人民检察工作更加体现“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人民检察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是一致的,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检察实践。文中认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两条基本路径是:一要立足检察职能,依托执法办案,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打好基础;二要延伸检察职能,服务地区发展,找准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不仅阐明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和基本途径,也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在建设和谐社会中享有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老年人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既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也是和谐社会的共享者。因此,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对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老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主导的精神力量,是我国人民应该具备的价值观念。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为百姓日用而不觉,就必须采取有效的路径,使用大众化的话语表达,营造社会氛围,提高社会成员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张树德 《中外书摘》2008,(12):66-68
1948年初,国民党方面宣布进入所谓的“宪政时期”。如果真正实行“宪政”,那就应该是政治越来越民主,社会越来越进步,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而事实上,实行“宪政”,蒋介石当上总统,局势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是国民党的统治越来越腐败,社会越来越混乱,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艰难。  相似文献   

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人民民主原则的实现必须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法治是保证权力的人民性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指犯罪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了社会主义社会。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刑法就没有必要把它规定为犯罪,也不会对它进行惩罚。某种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认为是犯罪。由此可见,没有社会危害性,就没有犯罪;社会危害性没有达到相当的程度,也不构成犯罪。因此,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质和量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邓小明 《职业时空》2008,4(8):12-12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八大《决议》正式宣告“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并且指出,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与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的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基本精神是正确的,它看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各种媒介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评议的重要途径,也是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止和减少腐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程芳云 《现代交际》2023,(9):28-34+122
以俄共(布)十大为标志,苏维埃俄国开始进行以新经济政策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改革,列宁在领导这场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改革思想。列宁的改革思想体现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凸显了人民价值取向。改革的动因是对民情民意的关切和回应,改革的内容是对人民利益的维护和实现,改革的动力是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列宁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人民价值取向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军  刘徽翰 《社会学》2006,(1):17-23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虽然这些变革有些在实践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在根本上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不能很好的发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党中央胡锦涛总书记对全党发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本文从共青团作为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的性质定位出发,就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定位与职责;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能作用;找准共青团组织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提高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能力四个方面阐述了共青团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赵桂珍  薛秀军 《职业时空》2008,4(6):126-1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体人民共建共享为价值主体,以“以人为本”为根本价值取向,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价值目标和价值特征,以解决和满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价值实现基点,在全球多元文化价值相互冲突、对抗、竞争、博弈、整合中彰显和确立了鲜明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之价值话语。  相似文献   

14.
王育兰 《老年世界》2009,(24):11-11
我是一名离休干部,有过在北平参加“学运”和亲临“开国大典”的经历;上世纪50年代也曾被授予“内蒙古直属机关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也可以说,“为人民服务”了一辈子。如今年愈古稀,依旧愿将余热充分运用而不想赋闲在家“颐养天年”。也许,这就是我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孟璐 《公关世界》2023,(7):64-65
绿色发展理念对社会各领域均有指导作用,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美丽中国战略的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绿色发展理念能够融入社会建设尤其是民生建设的健康中国战略等各环节中,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尽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社会学家帕累托(V.Pareto),还是米歇尔斯(R.Michels),他们提出的精英理论都认为,不管是在自由民主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精英在一个社会组织机构内,只要有机可乘,便会想尽办法谋取更多的资源和财富。在他们的笔下,精英(elite)可不是个好词。精英主义(elitism)就更是“斯为下矣”。  相似文献   

17.
与“幸福广东”一脉相承,为使人民群众的幸福花儿快开放,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再度丰富“幸福广东”的内涵,为“幸福广东”找到一个“孪生姐妹”,即“社会建设”,并在前不久结束的广东省委十届九次全会上,将“社会建设”上升为发展大计,与“幸福广东”平起平坐,携手向前。  相似文献   

18.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人民群众中的接受情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文或简称“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创新成果,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在价值层面的探讨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中,“体系”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成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在鼓舞斗志,凝聚力量,引领风尚,推动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大力推进、深入践行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在通常的理解中,人们往往把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作为面向各类社会问题的管理机制。但笔者以为,如果我们从源头治理的视角看,这一社会管理机制更具一般的意义,即更具强化日常生活实践治理的意义。因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相似文献   

20.
《当代老年》2008,(3):5-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