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瑛 《职业》2012,(11):159-160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走进人心灵的活动,成功的有效的教育必定是"走进心灵、触动心灵、抚慰心灵、震撼心灵、净化心灵"的活动,而爱是这一切的前提。教师对学生只有报以深深的理解,才能产生真正的爱生之情,才能从心灵走向心灵,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按照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去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翟纯国  闫文华 《职业》2016,(20):36-36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就赏识教育阐述了自己的几个观点。认为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采取赏识教育来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是行之有效的。让教师们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职业类院校学生的现况,充分利用赏识教育,让学生们在赏识、赞美、鼓励中快乐学习。  相似文献   

3.
爱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无法忽视的一个关键点,师爱是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话题,教育者要学会用爱温暖学生,用师爱浸润每颗心灵。本文从师爱角度,探讨教育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有益于教育者贯彻教育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晓飞 《职业》2014,(30):50-50
班主任承担着教育和管理的双重任务。作为技工学校班主任,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才。笔者回顾十多年的班主任生涯,觉得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了解学生特点,走进学生的心灵。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谈谈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5.
王晓英 《职业》2014,(18):122-123
在艰辛的班主任工作中,只有坚持把“爱”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爱”去苦心经营,让学生品味到爱的甜蜜,才能使爱永驻学生心田,才能真正使学生沐浴爱的春风,饱饮爱的雨露而茁壮成长。笔者认为,只有爱,才能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只有“爱的教育”才能感化学生,培育学生。  相似文献   

6.
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只有用母亲般的心灵去爱学生,只有当这种爱在学生心中升华,化为积极进取、好学上进、克服困难的内驱力时,教师的教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李文静  周国梅 《现代交际》2013,(12):145-145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作为教师要有爱心地帮扶后进生唯有落实在内心,才能化为道德主体的自觉实践。因此,我们要改变重智轻情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以情育人,以爱帮人,实施富有亲和力的德育教育。把“爱”这种本能的体现,传递给下一代。所以,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应该“善爱”,更应该用实际行动去温暖和关爱一个学生的幼小心灵。  相似文献   

8.
柴彩果 《职业》2011,(23):116-116
如今,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鼓励和支持,以及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职业学校。然而,无法回避的现实是现在的技校学生大都不爱学习,且纪律性较差。原因在哪里呢?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还是教育的问题?如今,职业学校正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目的就是要还原教育的本质。把学生当做人才来培养,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师爱是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孩子的心洁净透明,他们朝气蓬勃、天真烂漫、富于幻想、勇于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颗活力、生机勃勃的"童心"。班主任要对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负责,要正视自己的学生,欣赏自己的学生,要让"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深入学生心灵,以丰富的知识教育人,以良好的形象影响人,以优雅的谈吐陶冶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成绩差、平时表现差,主要原因是他们缺少爱,缺少心灵的爱.这些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在家中,父母文化层次较低,不懂孩子的心灵需求;在学校,学习成绩差,又得不到老师的关爱.由于得不到周围人的关注,使得他们对于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但又想引起周围人注意,就通过贫嘴、捣乱甚至打架等方式来吸引大家注意力.针对这一情况,作为班主任,笔者试着用爱来教育所带班级的学生,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林丽萍 《职业》2016,(18):57-57
“传道、授业、解惑”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本文就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如何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如何引领学生成功、成才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教育方法。记得曾有位教育家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如果学生知道他是在接受教育,这种教育一开始就已经失败了。那么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我们该如何施教呢?多年的教育工作让我明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励,爱更是一种触及灵魂的教育过程,教育中要多赞赏多鼓动多关爱。只要老师用爱心、耐心和诚心慢慢沁润学生的心灵,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奇迹。  相似文献   

13.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充满阳光和温暖。培养一班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群体,使高中生活充满自信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胡保莉  ;胡晓娟 《职业》2014,(33):54-54
本文提出,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建设者和领导者,不能只着眼于烦琐的学生工作和简单的教育管理,应当贴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灵,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职业竞争力为目的,了解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自己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理念,并在实践中构建特色班集体。  相似文献   

15.
贴近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是我们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创新教学的基础.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才能更顺利地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创新教学.本文对如何贴近学生心灵实施创新教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都市娇情:清风一缕阳光一束文/红柳好女人是一种教育。好文人身上散发着一种清丽的春风化雨般的妙不可言的气息,她们寻找自己,走向自己,然后优雅地走向人生。一个女人,必须懂得爱的力量,使爱之情缘于心灵,施于朋友、亲人,让他们感受到一份美好。一个女人,必须学...  相似文献   

17.
子米 《现代妇女》2008,(6):F0002-F0002
每一个爱而殇的人,都要在爱狱中赎回情债,在进入爱狱之前,也就是在爱狱之门前,先要讲述自己的故事,然后,才被允许走进爱狱。  相似文献   

18.
宋俊宏 《现代妇女》2010,(11):66-69
甘肃女作家薛霞以她女性的独特情思和情韵在短篇小说集《女之耽兮》一书中给我们塑造了一群为爱而活着的女性形象,无论她们是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还是为人师,她们都将女性那种宽厚温柔无私的爱浸注于每一个自己所爱的人身上,让这股爱的暖流流遍每一个被爱者的心灵,让他们枯竭的心灵得到润泽和救赎。即使在《招魂》中写“失魂”的男性为自己“招魂”的行为和过程,也是因为爱心的复活,才使他找到了心灵救赎的路。  相似文献   

19.
“孝心教育”的核心即是爱的教育,其对建设和谐班级具有积极意义。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认知孝心、激发学生内在孝情、督促学生实践孝行、培养学生美好孝德等四个方面,来促进和谐班级建设。  相似文献   

20.
徐溪放 《职业》2012,(14):118-119
本文是笔者在本班实行三年“爱的教育”后,对班级管理,学生交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的反思,并总结了班级管理中的经验,提出了“爱的教育”这个理念,通过学生逆反心理的把握,学生早恋问题的探究和学生完善心智走向成熟这三方面进行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