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开心一刻     
董行 《当代老年》2009,(11):40-40
★简化 单位新成立“下岗分流办公室”,主任让小张去做一块牌子挂在门口。 小张:“这七个字也太多了,小牌子恐怕写不下。”主任开导他:“你不会简化一下?人家计划生育办公室不是简化为‘计生办’吗?” 于是第二天,办公室的新牌子被小张挂了出来——“下流办”。  相似文献   

2.
小文 《当代老年》2007,(10):50-50
乾隆皇帝有一次出巡到江南,看见一农夫扛着锄头,就故意对身边的宰相张玉书开玩笑,问他:“这是什么人?”张答道:“他是个农夫。”乾隆问:“农夫的‘夫’字怎样写?”  相似文献   

3.
王弋 《老年世界》2007,(18):24-24
我虽年过“花甲”,但头发乌黑,一点不“花”,精气神儿也十足。若是体检分等,打个“甲”字没得说。一些多年不见的老友,碰面往往总爱惊奇地发问:“你这‘爬格子’之人,怎么越活越年轻啦?!”在他们眼里,似乎写文章,动脑筋,易衰老。其实不然,适当的“爬格子”.恰恰有益健康。我在这方面就有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汉字中的“九”,本是一个很吉祥、很尊贵的数字:老天称为“九重”,皇帝称为“九五之尊”,器物之华丽称为“九华”,北京的名园北海有“九龙壁”,吉祥图案有“九九消寒图”,等等。但这个“九”字前面若加个“老”字,成为“老九”,就带上了江湖气,甚至是匪气;而若在“老九”前面再加个“臭”字,变成“臭老九”,那么,我们就只会闻到牛棚气,甚至一些血腥气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曾与“臭老九”之称结下过长时间的牵缠难解的“孽缘”。“孽”者,灾殃之谓也。  相似文献   

5.
欧阳 《老人天地》2010,(12):28-28
自从老伴退休后,我在家里便多了一个头衔:“秘书”。 老伴年轻时喜欢舞文弄墨,但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写。现在时间充裕了,就又把年轻时的写作爱好捡了起来,坐在家里当上了“作家”。老伴自谓“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相似文献   

6.
送“令尊”     
送“令尊”从前有个庄稼人,没有读书,不懂文诌诌的客套话。一天,他向一位正在路边树下阅书诵诗的秀才请教:“相公,‘令尊’二字是何意?”秀才抬头一看,原来是个没有学问的农夫,竟连“令尊”是对人家父亲的尊称都不知道。子是就耍笑地说:“这‘令尊’二字嘛,就是...  相似文献   

7.
元旦的早晨照常去散步,忽然就想到:再有人问起多大了,得说59啦。时光真是太快了,一不留神,“奔六”啦,还拿自己当小伙子?不行了。没听人家怎么夸你吗:瞧,马老师还像小伙子。人家说的是“像”,你假装听不见不行了。于是就想,年奔花甲了,就准备当老人吧。  相似文献   

8.
自从老伴退休后,我在家里便多了一个头衔:秘书。老伴年轻时喜欢舞文弄墨,但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写。现在退休了,时间充裕了,就又把年轻时的爱好捡了起来,坐在家里当上了“作家”(其实是“坐家”)。老伴自谓“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相似文献   

9.
“扯谈”也有益萧重周闲聊,闲余聊天之谓也。北京人称“促大山”,四川1人叫“摆龙门阵”,湖南人叫“扯谈”,也许在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叫法。在许多人看来,这不过是市井居民于百无聊奈之中消磨时光而已,并无什么益处。其实,凡事不可绝对化。“扯谈”,对于离退休...  相似文献   

10.
海珠 《当代老年》2013,(4):24-25
年近七旬的蒋继林是福建龙岩连城人,他自创的“太极悬空书法”,即用左手写反字,被称为“八闽一绝”。蒋继林从小就喜爱书法艺术,写得一手好字。1991年的一次“书友”笔会上,他看到大伙都在案台上写字,觉得没劲,就想到离了案台试试。有了这种想法,他开始练习“悬空书法”。起初,老蒋搬来两条凳子,  相似文献   

11.
里辉 《老年世界》2006,(7):25-25
“希拉穆仁”蒙语意为“黄色河水”,是典型的高原草场。每当夏秋时节,这里天空碧蓝如洗,草原上绿草如茵、鲜花遍地。当你走进草原深处,能体会到“大漠空高尘不飞,草色青青羊正肥”的感觉。希拉穆仁草原上的普会寺,当地人称召河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希拉穆仁草原也因此称为“召河”。  相似文献   

12.
胡言 《中外书摘》2007,(12):80-80
有一次陪一位日本朋友逛上海,一路上看到好些个巍峨的大楼,都俨然冠以“某某广场”之名。那日本朋友汉字自然是识的,却仍然纳闷地打量着这几个字,好像是在看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我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于是一语道破了“天机”:“这里的‘广场’,不是‘黑老爸’  相似文献   

13.
伏煌曙 《老年人》2013,(4):50-51
我写过这样一首《无题》小诗:“我有小车第一流,滚来滚去乐悠悠。芳名也叫‘双踏挪’,不请司机不吃油。”“双踏挪”是我对爱车的美称——双脚一踏,它就挪。湘阴方言“挪”字谐音“纳”,谐“桑塔纳”。虽谐音但不冒牌,道白了靠自身力量行进的本义,志趣兼言,带点调侃。至于“小车”故事,且容细说从头。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对于鲁迅研究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100年前,即1908年,鲁迅发表了《文化偏至论》,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核心思想。90年前,即1918年,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说出一个大发现:从“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的史册上看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慨叹“难见真的人!”这一呼声成为旧中国“铁屋子”的第一声“呐喊”。  相似文献   

15.
“社工不是专家,一旦社工成为‘专家’,就会以‘专家’式的知识为标准,与居民的日常生活脱离开。我们需要的是与义工互动,并通过专业服务让更多的人成为义工,让居民日常生活资源进行更有效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春节快来临的时候,也是生活中“福”字出现最多的时候,人们写“福”字,买“福”字,或接受亲朋好友送“福”字,张贴悬挂与“福”字有关的彩图和饰品。这个习俗能流传千百年,是因为“福”字的字义和传达的感觉特别美好,是人们一生追求的东西,谁不想自己有福气?谁不想享受幸福的一生呢?  相似文献   

17.
当年,办《观察》杂志的储安平向胡适先生求字,胡适给他写了这样一个条屏:“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这是胡适年轻时就表达过的意思,也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虽然说的不是教育,但对“百年树人”的教育来说,无疑也是格言。  相似文献   

18.
武侯祠记趣     
周明 《老人世界》2011,(4):39-39
独一无二的君臣合庙 成都有座武侯祠,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可是当游人兴冲冲地来到武侯祠时,却看到大门上高悬的是“汉昭烈庙”的牌匾。“昭烈”是刘备死后的谥号,祭祀他的庙就称“汉昭烈庙”。可见,这明明是刘备的庙,为什么要叫武侯祠呢?  相似文献   

19.
浯溪神“寿”浯溪位于湖南祁阳县城南2000米的湘江不含特殊意义;护碑中央靠上面的一横,上头和下头以及“MM”,都是按阴符例语写的,同样无特殊意蕴。主要学问在正中和两边。有关专家指出正中的那个一辈自”,是一·个特‘1组合的“闯”字,由“门吞马”三个字组...  相似文献   

20.
今年9月,央视联合新京报等多家媒体,呼吁消除社会歧视,为“老年痴呆”正名。卫生部也表示,老年痴呆症规范名称是“阿尔茨海默病”,但由于这个名字相对专业,普及推广还需要一个过渡。国内已为“老年痴呆”正名,表面上看只是几字之差,其背后的象征意义却是巨大的。为“老年痴呆”正名,表面上看只是几字之差,其背后的象征意义却是巨大的。正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张杰所言:“语言本身就具有潜在的判断性在里面,它是一种标签,会传达给别人一些信息,会影响被称呼的社会群体的自我评价。”让阿尔茨海默病人远离“痴呆”这两个宇,无疑会对他们形成很大的心理安慰,体现社会对这一群体应有的尊重与关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