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婚姻支付变迁与姻亲秩序谋划——辽东Q镇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考察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辽东Q镇婚姻支付制度的变迁,其中包括婆家与娘家婚姻支付的内容及其流向变化。Q镇的个案说明,婚姻支付的持续上涨不仅是个体性和夫妻关系的增强,它还被视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娘家所沿用和拓展,并日益发展成为谋求姻亲秩序的重要途径。娘家利用了婚姻支付的变迁,争取了与新建立家庭的联系,达成了与婆家地位平等的谋划,进而强化了姻亲关系在民间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未婚同居正在成为年轻人择偶过程的一部分,同居是否会走向婚姻,哪些因素会促进或阻碍同居走向婚姻,成为家庭行为研究的新议题。文章利用95位“90后”乡城流动青年同居者的回溯性和追踪性访谈资料,对同居向婚姻或是分手转变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因素即男方家庭的婚姻支付能力对婚姻的形成仍然是最重要的;个体化进程和对婚姻情感基础的强调,使同居关系质量也成为关系转变的关键因素,尽管它对结婚和分手结果的影响强度是不同的;同居关系本身的一些特征也可能影响到同居结果,地域异质性是进入婚姻的一个重要障碍,而同居中的怀孕则会加速向婚姻的转变。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同居关系的转变,为分析当今年轻人的婚姻形成提供了新的解释因素。  相似文献   

3.
婆媳矛盾的确是家庭生活中一个很普遍也很棘手的难题。如何处理婆媳矛盾,很多人都觉得困惑,理不清头绪。在本期,明天老师从家庭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观点:即婚姻系统优先于姻亲系统,夫妻应是共同体,彼此在对方心目中都是第一位的。这也是处理姻亲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对招赘婚姻的形成原因和社会后果进行了分析和解读,探讨了社会性别机制如何在招赘婚姻中发挥作用以及招赘婚姻形式对新型社会性别关系建构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源 《现代交际》2010,(11):9-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兴起的房地产热已经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婚姻的嫁娶与经济需求产生了密切的关系。本文从社会学视角探析当前社会中房地产热对婚姻关系和家庭生育选择偏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彩礼既为“财”又为“礼”,在婚姻实践中兼具支付属性与礼仪属性。在婚恋转型的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面临“找不到”“结不起”和“稳不住”的婚姻风险。随着婚姻风险加剧,彩礼给付作为地位平等的男女双方之间的婚约要件,能够有效约束双方行为,在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上发挥了积极作用。高额彩礼在实践中有了新的双重属性,其中支付属性体现为全国市场与本地市场的婚姻价格波动,契约属性则体现为约束婚恋行为与规范婚姻秩序。  相似文献   

7.
男人恐婚征     
沙加 《女性大世界》2006,(4):140-141
恋爱长跑了几年,你感觉都同居的老了,可他依然没有求婚的意思。在这个离婚比结婚还正常的年代,各种渠道都有意无意地传播着些婚姻悲剧。当背叛成为一种常态,对婚姻的恐惧就开始悄无声息地蔓延。害怕结婚、害怕你提结婚、一提履行结婚的各种手续就头大、讨厌结婚礼服、对婚纱照不置可否、拒绝所有可能成为姻亲的人。如果你的他具备上述症状中的两条:很不幸,他已经感染了“婚姻恐惧征”病毒。除了绝口不提婚姻,他似乎很爱你,你的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婚姻观是将要和已经进入婚姻生活的男女两性对配偶的要求和对婚姻生活的期待,维系婚姻的态度等。不同时期的男女两性对婚姻的观念是有差异的,女性作为社会主体之一,其观念的变迁不仅直接影响到女性自身观念的变迁,同时也因其在婚姻家庭中的角色地位而影响着家庭乃至社会文化观念的变迁。本文试图以西双版纳傣族女性婚姻观念的变迁论述其观念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即传统文化形成女性婚姻观念,现代文化影响并改变着女性婚姻观念,两种文化在女性婚姻观念影响与变迁中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会通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的婚姻观重视家庭与亲属关系,个体对婚姻的满意程度往往脱离不了家庭系统而独立存在。对当代青年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调查显示,无论个体对婚姻满意程度高低.同配偶同住以及发生矛盾冲突时,配偶所采取的态度是影响婚姻主观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同时配偶之外的家人互动和社区互动关系也对婚姻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在纳入家庭因素后,模型的解释力更强。这说明"婚姻满意度"作为一种主观判断,不仅要靠其与配偶之间的关系衡量,还需要将它放在整个社会文化结构下才能真正了解婚姻的社会定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日益提高,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各种腐败现象滋生发展,同时受到西方“性”自由思潮和所谓人权的影响,社会上“包二奶”、养情人、纳妾、养小蜜等违背社会公德和婚姻道德的现象层出不穷,给稳定的家庭带来很大的冲击和破坏,给社会增添了不稳定的因素。对于各种违反婚姻道德的行为,就要求我们加强婚姻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婚姻市场是指婚龄期男性与女性择偶关系的总和,它是将经济分析的方法引入到社会行为中的分析,它表现为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在婚姻领域人们对婚姻配偶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只有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婚龄期的男性和女性供需保持平衡,才能使婚姻市场保持基本的平衡,使处于婚龄期的男性和女性能够顺利找到婚配的对象。20世纪80年代,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调初见端倪,而后继续攀升。随着80年代出生的人口步入结婚的年龄,婚龄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婚姻市场出现了大龄男性青年找不到婚配对象的现象,并且因为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一直在攀升,后出生的人口随即进入婚配年龄,这个问题会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2.
立足西南C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在现代和传统双重力量的作用下,个体从家庭、社会和法律中解绑,形成了青年人的自由恋爱式早婚。具体机制如下:低升学率产生了一批不读书、不就业的“空窗”青年,他们在手机网络的影响下形成了开放的性观念;在城市娱乐消费经济中获得了丰富的恋爱交往和发生性行为的机会;在当地相对独立的代际关系文化下拥有了婚恋自主权;在重生育和低成本的婚姻文化传统下选择了“怀孕就结婚”。当地早婚多以跑婚和离婚结束,如何加强学校教育、家庭发展与社会就业的有效衔接,让西南农村青年能够获得更多实质性的发展机会,是破解早婚及其带来的家庭和社会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题目作者期号论文政府能力和万历年间的民变发展徐进赵鼎新(1)近代珠三角缫丝业技术变革与社会变迁:互构视角张茂元(1)生财有道:土地开发和转让中的政府和农民周飞舟(1)报的运作方位翟学伟(1)一般化互惠:测量、动力及方法论意涵刘军(1)婚姻支付变迁与姻亲秩序谋划——辽东Q镇的个案研究吉国秀(1)城市低保对象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制度安排研究——以上海为例黄晨熹(1)拉德克利夫-布朗在中国:1935-1936刘雪婷(1)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应星(2)国家、市场与制度变迁——1981-2000年南街村的集体化与政治…  相似文献   

14.
婚姻性别比失调的男性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姻市场是指婚龄期男性与女性择偶关系的总和,它是将经济分析的方法引入到社会行为中的分析,它表现为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在婚姻领域人们对婚姻配偶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只有在一  相似文献   

15.
李盼 《现代妇女》2014,(12):I0097-I0097
为了了解体育院校大学生择偶偏好特点,及其与父母婚姻质量之间的关系。采用《80、90后择偶偏好的问卷》和《儿童知觉父母婚姻冲突问卷》对400名某体育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父母婚姻质量影响子女的择偶偏好。  相似文献   

16.
两汉帝室婚姻呈现为三个渐变的阶段,在整个过程中,儒学以其独特的影响力在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发挥作用,并对两汉帝室婚姻的渐变起到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于宏观性的一般化概括和具体经验的描述总结,立足于中国农村区域差异的中观视角,在村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区域比较的基础上,理解农村彩礼性质的区域差异问题。南方团结型村庄,村庄宗族性结构力量及规范性强,代际关系厚重均衡,婚姻自主性较高,婚姻市场竞争性一般,农村彩礼还保持传统性的一面,缓慢稳定地变迁。北方分裂型村庄,村庄竞争性强,代际关系厚重但不均衡,婚姻自主性弱,婚姻市场竞争激烈,彩礼上涨迅速,成为代际剥削的手段。中部分散型村庄,社会结构力量弱,代际关系均衡,婚姻市场竞争弱,农民的理性化程度高,婚姻彩礼是一种理性化模式。农村区域差异的视角,为我们深刻理解农村彩礼的区域差异及变迁模式提供了中层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8.
婚姻,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表示两个人的结合,更多的是家族、宗族、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自从五四以来,乡土社会中种种婚姻形式陋习,被现代作家加以描写、批判。沈从文通过对乡土社会中婚姻形式的描写,探索出"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婚姻生活所要承担的阻力,表达了沈从文对理想婚姻形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文化嬗变会对婚姻家庭文化产生影响,使人们的婚姻观、家庭关系等发生改变,其影响是两面性的,内涵、外延都非常丰富。从多角度论述社会发展变更、女性地位转变对婚姻家庭的影响,继而重新审视社会文化嬗变对我国婚姻家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理性主义渗透社会各个领域,社会的延续变迁不能离开对婚姻的探讨,当代农村婚姻出现很多新现象,男性婚姻压力增大、远亲婚恋、闪婚闪离等现象,这些都与女性家庭地位有很大关系,同时也离不开人们所依存的现代理性社会,基于女性家庭地位的变迁的视角对现代农村婚姻新现象进行分析,探讨这些现象的原因以及农村婚姻未来发展趋势,并试图给予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