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颁布以来,关于我国夫妻财产制的争论不断涌现,该司法解释中第四条首次提出了有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财产分割的规定,打破了婚内夫妻共有财产只有在夫妻关系终止时才可分割的模式。但在适用该解释中却存在大量现实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婚内财产分割的立法缺陷,从缺陷入手,谈了关于婚姻法解释三第四条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1年8月12日,国家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解释(三)》就夫妻财产问题的若干规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其关于夫妻财产界定方式和离婚时的分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保障离婚自由和维护家庭稳定之间的矛盾。现行的离婚救济制度在制度上的完善性和准确性上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所以,急切需要我国对现行离婚救济制度进行完善,以制定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离婚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3.
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婚姻法〉适用的司法解释(三)》,该解释明确规定: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对不动产分割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 至今,《婚姻法》新司法解释引起的热议仍未结束。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近几年各地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总量不断增加,其中绝大多数涉及分割财产。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房产作为家庭共同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生活的基本保障,在当前的离婚案件中所占价值的比重较大,所以房产分割成为离婚案件中分割家庭共同财产的重点。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房屋产权以多种形式存在,这使得离婚案件中分割房屋产权的过程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5.
《婚姻家庭研究》2001,(3):F003-F003
针对新《婚姻法》操作性不强的特点,广东省高级法院日前正式出台了《关于审理婚姻家庭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就处理结婚、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探望等问题作了细化规定。其中关于婚外同居的认定标准最为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6.
张向阳 《现代妇女》2014,(8):146-146
一、我国离婚标准在实践中的不足及其表现 我国现行《婚姻法》第32条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五)其它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其中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我国《婚姻法》通过常见性的四类离婚情形举例作为判断夫妻感情破裂的客观标准,然后又以“其它导致夫妻感情破裂情形”兜底条款力求穷尽前四项列举之不全。这表明我国法律不仅考虑感情破裂的因素还考虑婚姻无法存续实现的其他因素,在立法层面努力求达到全面。但在司法实践中,该条却有着诸多问题,包括法定标准难以量化以及法律规定不明晰,取证难,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崔明宇 《现代妇女》2014,(8):145-145
非常夫妻财产制是夫妻财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中规定了,夫妻可以在婚内请求分割财产,这一规定是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重要突破。但是,我国的非常夫妻财产制仍然有很多不足。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的非常夫妻财产制,完善对夫妻财产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购买、共同建造的房屋,或者婚前双方共同出资购买、建造的房屋.是夫妻共有房屋。离婚时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20条规定: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中房屋价值及归属无法达成协议时,人民法院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9.
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离婚协议的性质及其效力问题。近年,随着离婚率不断升高,围绕诉前离婚协议展开的纠纷日益增多。11年的《婚姻法》解释三,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诉前离婚协议中财产协议的效力问题,但诉前离婚协议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2003,(4)
编辑同志:我和老于都是丧偶的退休工人,两年前经人介绍结婚,并且办理了结婚登记。谁知婚后他对我不忠,我的感情受到伤害,遂下决心离婚。请问:我若起诉离婚,可否要求他对给我所造成的精神损害予以赔偿?王梅王梅同志:我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家庭成员的。”这里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过错赔偿是我国2001年4月28日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补充的内容,旨在保护…  相似文献   

11.
因婚姻基础等问题,现在很多再婚老人的婚姻被称为“闪婚”,即结得快、离得也快。人们都会说“好聚好散”,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老年人再婚离婚,房产分割有许多难点。尽管《婚姻法》里已规定了哪些财产算夫妻共有财产,哪些属于个人财产,但区分起来往往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2.
《婚姻家庭研究》2000,(4):27-29
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直接涉及到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清算和分割,而离婚时财产的清算和分割是当前保护妇女财产权益的突出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三:一是我国对公民个人所得、自有公司盈利等方面的税收管理制度不健全,国家难以掌握公民确切的财产,夫妻的共同财产究竟有多少更难确定,使得个人隐匿、转移财产成为可能;二是妇女对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意识淡薄,不会也很难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我国现行《婚姻法》关于夫妻财产关系的规定过于简单,已不适应现阶段公民收入方式变化和复杂的现实,需要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伴侣(A版)》2011,(11):32-33
面对婚姻家庭案件新的情感纠葛和繁杂的财产争执,针对审判实践中遇到的对《婚姻法》法律适用中的新的疑难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并于2011年8月13日起实施。本刊通过下面的案例,依《解释三》就《婚姻法》适用中遇到的新的疑难问题为您解惑:  相似文献   

14.
《女性天地》2011,(11):64-64
6年前我和丈夫周某结婚,而今由于周某在外“包二奶”,我决定和他协议离婚,儿子跟谁生活和抚养费支付问题已经谈妥,只是财产分割出现分歧。分歧的焦点是我们结婚时周某父母赠与我们的住房归谁。周某说那是他父母赠与的,按不久前出台的《婚姻法〉解释新规定应该归他。我认为那是他父母以我们结婚为前提赠与的,我也应该有一份。请问,夫妻离婚时房产归属有什么新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5.
刚刚在海口结束的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婚姻法颁布60周年纪念会,其会议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下文简称意见稿),因其涉及房产分  相似文献   

16.
这是最高法院历史上第一次就司法解释向全民征求意见。最近几年,基层法院审判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集中在房屋分割等问题上。各地法院都反映房屋分割没有具体标准,购房情况很复杂,法官判决过于随意。最高法院为统一法制,拟出台《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三),试图解决财产分割、第三者插足、亲子鉴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于《婚姻法解释(三)》的出台,举国上下都讨论激烈,很多女性都认为自己的权益较之之前的婚姻法更没有得到保护,自己的弱势地位更加的显现出来,一时间怨声载道。本文从《婚姻法解释(三)》的立法背景,以及怎样去客观的看待两个方面着手,旨在摆正国人的婚姻观念.最后发表了自己对新婚姻法解释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伴侣(A版)》2013,(5):33
问:我在婚前以全额付款的方式买了一套价值50万元的房产,登记在我个人的名下。我与妻子结婚生活了10年,不久前两人因感情不和闹起了离婚。其间,我将房子以80万元出售。请问:房子升值部分女方有份吗?答:根据我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婚前财产属于个人财产,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属于共同财产,夫妻双方之间有约定的除外。再  相似文献   

19.
正问:我与丈夫已拟好离婚协议,对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问题进行了约定,但现在丈夫不肯去办离婚手续。请问若到法院起诉,该协议是否还有效?能否让未满18岁的孩子充当公证人,在协议上签字作证?答:依据《婚姻法》第三十一条、三十二条的相关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婚姻登记机关才会办理离婚手续。若一方不同意办理离婚手续,另一方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离婚。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婚姻法》第40条规定了离婚时家务劳动经济补偿制度,该制度肯定了家务劳动的价值,填补了家务劳动经济补偿制度的立法空白,在平衡夫妻双方的财产利益、体现社会公正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该制度存在种种不足,使其在适用中大打折扣,应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