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新国 《船山学刊》2010,(3):177-180
"古文"创作不始于韩、柳,"古文"论亦不始于韩、柳。韩柳之前的古文学家们提出的改革文体的理论,在有关新文体的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技巧等重大问题上,已有了逐渐明确的答案,对流行的骈体文作了较深刻、全面的批判和清理,为古文运动的深入发展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唐代散文的"含金量"是比较高的,韩、柳古文可以看作是隋唐五代散文的分水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一方面阐明了"道"的内涵,对事物的认识更富于独立精神,与现实相关联,使古文具有了活力;在"道"与文学性的关系问题上充分体现了他们文学家、思想家的观点和远见卓识,确立了文学的独立性。一方面他们主张"文以明道",但不否认文学自身的价值与美感,并在古文创作中寄托自己的人生感慨、不平之鸣。韩、柳在文体上的贡献对唐代古文和后世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代古文运动 ,不仅在于变骈为散 ,恢复了古文的传统 ;更重要的是 ,在经过了一次反复之后 ,确立了中国古代散文的评判标准 ,即散文是语言的艺术。变骈为散 ,是文学史上散文观念确立之际由失败而成功的历程表现。二者在散文文体自觉的母体中具有一脉相承的孪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 ,提出并阐发了“文以明道”的理论 ,并对文体文风进行了改革。韩、柳不仅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上作出了典范 ,他们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 ,使散文向抒情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5.
李秀丽 《阴山学刊》2001,14(3):26-27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极为当时及后世文人所推崇.而在古文运动自唐而宋的过渡、承接中作用最大,又最推崇效仿韩愈的,当首推欧阳修.欧文拟韩与欧诗仿韩,韩欧文体,宋盗唐与欧盗韩,法欧与宗韩,为前人对欧阳修在继承传扬韩愈及古文运动方面的评说,从而探索出韩欧之间的一线文缘.  相似文献   

6.
张安祖先生的《韩愈“古文”含义辨析》一文认为 ,韩愈心目中的“古文”“与骈散无涉” ,这一观点与实情不符。在骈文达到全盛的南北朝时代 ,萧纲就提出了“今文”、“今体”与“古文”的对立 ,实即骈文与散文的对立。唐人继续沿用这对概念 ,其骈散对立的含义更加突出。初唐杨炯、盛中唐之际的独孤及、中唐李德裕、晚唐李商隐 ,对此皆有明确的论说。北宋欧阳修再次指明与“古文”对立的“时文”特点是“务以言语声偶裂。”五代史家刘亦称“近体”与“韩文”的不同是“多拘偶对”。中唐古文领袖韩愈、柳宗元对“古文”反骈以散的含义曾有多方揭示 ,韩愈弟子李翱及同代名臣裴度也对此有所印证。《辨析》之所以得出上述结论 ,是因为其中的辨析方法不够周严  相似文献   

7.
中唐古文运动关涉文学思潮的变化,历来解释颇多,一般说法多从革新说、复古说、创新说等等阐扬开来。然而,以刘勰"文变染乎世情"的视角对此进行观照,加以还原,古文运动实际上是唐宋社会转型背景之下的文体之变,是社会转型在文学领域的表现。特定的文学思潮并非孤立的现象,而与社会背景息息相关,中唐古文运动在唐宋社会转型加剧和明显的背景下发生,是中唐实用主义思潮在文学领域的渗透和表现。  相似文献   

8.
公元八世纪末至九世纪初期,即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年间,一个革新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的“古文运动”;以空前的气势开展起来,华丽、柔弱、造作的骈体文失去厂文坛上的统治地位,质朴,刚健,文从字顺的散体新文风引人瞩目。是时,古文作家人才济济,作品的内容和意境都有开拓性的创新,散文创作的技巧达到唐代的高峰。在这一运动中,韩愈和柳宗元是两员大将,“他们的散文成就在唐代成为两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相似文献   

9.
唐代晚期的诗歌创作日趋衰落、消歇了,随之而起的是方兴未艾的小品创作。兴旺发达的唐诗盛世的光彩终被异军突起的小品文掩盖。其题材之广阔、反映社会矛盾之深刻、创作技巧之纯熟、审美意欲之强烈,足可以与前代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相媲美。就其晚唐小品丰富的思想内涵而言,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第一,晚唐小品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整个封建制度、封建帝王。这是晚唐小品最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方,也是晚唐小品作家超出前后古人的主要特征所在。其次。对准贪官污吏猛烈抨击,深刻揭示“官”的本质。晚唐小品既反皇帝又反  相似文献   

10.
张天骐  高洪岩 《理论界》2014,(8):130-132
"文"与"道"是唐代古文运动中最为核心的理论概念,这两个概念共同决定着古文运动的发展趋势,也是身处古文运动当中的作家们在创作中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韩愈所提出的"文以明道",为有唐一代的古文家的创作定下了基本的格调,在这种主张的影响下,有关道德伦理层面的"道"占据了文章创作的核心地位,而关乎文章文学性的"文"则成为附属,这也不可避免地使得中晚唐的古文家们在创作当中出现了一种不平衡,即过分地注重对于道统的阐发,忽视了对于文章文学色彩的营构,最终导致古文运动在晚唐的逐步衰微。  相似文献   

11.
唐宋古文运动述略(下)陈平原唐宋两代的古文运动,相似之处不少,以至史学家叙述时常有二者“同构”之感。比如,都是借复兴儒学、摒斥骈偶来为古文运动开路;都是以三代两汉文章相标榜,甚至连推举作家的排列顺序也大致相同;还有,都是经过百余年的酝酿积蓄,最后由韩...  相似文献   

12.
宋代古文运动是一次成功的以儒家思想为归旨的变骈为散的文体改革运动,这是在北宋中期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里进行的改革斗争中,唯一取得了最后胜利的。能取得这样的胜利,当然是有多方面的因素,本文准备谈一个历来未被看重或被忽略了  相似文献   

13.
三、苦中作乐1 92 7年后中国政局变得日益混乱 ,然而小品文却异常活跃起来。有人说 :“十年前新体诗盛行 ,各报的附刊跟各种杂志都登载新体诗 ,这两年小品文忽然流行 ,作家又多喜写小品 ,非文艺的刊物也注重小品 ,大有从前新体诗的盛况。”(谢六逸《小品文之弊》)可见此时小品文身价之高。在小品文中兴里用功最勤、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要算林语堂了。林语堂与周作人有着直接内在关联 ,在观念、思想、性情和审美等方面 ,周作人都是林语堂的“师友”,在小品文方面也是如此。 30年代有人说 :“知堂先生的特殊小品文体 ,里面古文分子加强 ,就发…  相似文献   

14.
<正> 晚唐时期,散文出现了两种突出现象:一是骈文又重新兴起,逐渐成为文坛上一种强大的潮流,一是出现了以皮日休、陆龟蒙、罗隐为代表的小品文创作高潮。后者继承并发展了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运动的传统,不讲求对偶、排比、典故,而是用明快、质朴、自然的文笔,或说理,或讥讽,或抨击,总是面对着黑暗的现实,具有丰厚、充实的内容,成为揭露社会黑暗、批判封建统治者的锐利武器。政治小品文之所以能在晚唐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得到迅速发展,以至形成一个引人注意的流派,首先应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去寻找原因。自唐穆宗起进入的晚唐时代是一个黑暗、动荡的时代。安史之乱使唐王朝元气大伤,各种矛盾日益尖锐,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愈来愈重,各地民变兵变时有发生。至僖宗乾符元年(874),终于爆发了王仙芝、黄巢等人为首的大起义。许多有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文人,看到了朝廷政治的腐败、官府的暴政  相似文献   

15.
为文尚"气"古已有之,但"文气"在散文创作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至韩、柳等古文家出始广为人知.韩愈因"气盛言宜"而遍悟文体,将诗赋之情趣风神纳于应用文之中,创造出名为"古文"的各种成体的短篇散文.柳宗元主张"凡为文以神志为主",以"志"为气之帅,"神"为气之精,运用比喻和寓言写了大量书愤明志的杂文,以及不少令人读之悠然神远的山水游记.他们的"古文"创作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郭树伟 《中州学刊》2012,(4):166-169
独孤及是唐代古文运动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家,其古文创作思想中宗经明道、师法汉代文章创作的主张及其关于志、言、文等论述是唐代古文运动文学思想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古文创作中诸如论说文、传记文和山水游记等作品的多方面创新则昭示了中唐古文发展的路径;其开帐讲学、奖携后学的社会活动则直接培养了大历贞元年间的一批古文作家。独孤及的文学思想、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对大历贞元文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30年代论语派作家的小品文创作表现出现代性的文化理念:一,以个人的言志对抗集团的载道,赋予小品文消解中心话语的现代内涵;二,小品文主体意识从英雄和布道者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庸常人生和人情物理;三,以“谈话风”文体体现对某种话语霸权的疏离与反拔。论语派小品又创作的文化理念涵容了现代自由主义者深刻的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中唐、晚唐和唐五代而言,柳宗元在两宋时的接受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主要表现在:在接受态势上,由"寂寞"走向了"热闹",迎来了接受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在接受态度上,由"毁誉参半"到拥有了众多的同情者和支持者,为其"永贞革新"事件平反昭雪,出现了接受史上的一个"拐点";在接受方式上,把晚唐时散文领域的"韩柳"并称之法扩展为"韩、柳、欧、苏"之说,同时把散文领域的同流并提之法引入诗歌批评,由"陶柳"、"韦柳"并称之法推演成"韦、柳、王、孟"之说,此外,还开创了"删诗"之法。上述三个方面的变化,基本奠定了柳宗元在宋代接受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杨万里的文赋继承韩、柳、欧、苏的古文运动的传统,摒弃骈俪文风,重视儒家教化,倡导个体性灵和运用活法顿悟的艺术思维,是南宋理学、禅学、老庄之学和文学的交融汇合的又一典型体现,启迪了接踵而来富有灵与趣的小品美文。  相似文献   

20.
周荷初 《船山学刊》2003,(4):140-142
一“小品文”的文体概念,是一个流变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必然有不同的理解。小品文虽古已有之,但以“小品”名集或指称某种文学形式,则始于明代中叶。如晚明陈继儒《晚堂香小品》、潘之恒《鸾啸小品》、王思任《谑庵文饭小品》、朱国桢《涌幢小品》等;也有辑录前代或当代小品的选本,如《皇明十六家小品》、《苏长公小品》、《闲情小品》之属。不以小品命名,实为小品专集的则有:郑元勋所辑《媚幽阁文娱》、卫泳的《古文小品冰雪携》等。不少论者都指出,上述明人选集显示了一个明显的偏至,即几乎将包括韵文在内的所有体裁都集纳于“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