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晚唐诗人杜牧曾五次担任郎官,这在唐代诗坛是绝无仅有的。唐代诗人担任郎官现象比较突出,但多数人在郎官任上得到提拔,而杜牧十年之间从膳部员外郎到吏部员外郎,职级不动。杜牧的职官角色在郎官与刺史之间转变,五任郎官,四任刺史。长期的宦海生涯对他的思想与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早期的壮志情怀逐渐转变为看淡仕途,甚至生发出退隐的思想。与此相应,其诗文创作的体裁与题材都有明显的变化,反映了他的真实心态。  相似文献   

2.
余敏芳 《云梦学刊》2002,23(1):70-72
杜牧是晚唐诗文兼擅的一代大家。半世宦游的生活经历使其文学创作深受自然地域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增添了杜牧作品的乡土文化气息 ;与杜牧的情思、理思相融合 ,负载着丰富的文化积淀的内涵 ;培育了杜牧独特的艺术品性  相似文献   

3.
晚唐具有文才武略的诗人杜牧,具有进步的文学思想,并以这一思想指导自己的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成为一代杰出的诗人。杜牧的文学思想,虽未有专题论述,未作系统的阐发,仅散见于他的诗文中,却极为珍贵。杜牧的文学思想在我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并对后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向大家请教。  相似文献   

4.
在有关晚唐诗人杜牧的学术性专著中,由王西平、张田二同志合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杜牧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可谓独具风姿.该书250千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以集大成又溶和创见的史笔,对杜牧其人其文进行了既宏观亦微观的艺术把握,做出了合乎情理的科学论断和符合事实的艺术评价.《评传》为杜牧研究、乃至唐代文学研究,做出了可喜的贡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读后令人欣喜.在以往对杜牧的评价中,有两个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一个是在论其人时,如何正确把握事业心和功名心的关系;一个是在论其文时,如何正确把握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关系.《评传》的作者深知此种情况,因而着实用力,要攻克这两大难点.  相似文献   

5.
历代诗评家大都给杜牧及其诗歌以很高的评价:“杜牧之晚唐翘楚”(清薛雪:《一瓢诗话》),其才“自王右丞后未见其比”(清翁方刚:《石洲诗话》),恃才纵笔,力矫时弊,“诗文皆别成一家,可云特立独行之士”(清洪亮吉《北江诗话》),“故学诗者不读小杜诗必不韵”(《李调元诗话》)。翁方刚更是把杜牧与杜甫并驾齐驱:“樊川真色真韵,殆欲吞吐  相似文献   

6.
杨钊 《北方论丛》2008,(2):19-22
作为有明一代非常重要的巴蜀文人杨慎、张佳胤二人,尽管在仕途上一沉一浮,通过"磊落负奇气"的重庆太守刘绘,相互熟悉,多有交谊,特别是著名的"江阳诗会",意气相投,情谊深厚,诗文互答,在文学上相推毂。对二人交游情况的考证,可以增进对其生平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7.
叶帮义 《云梦学刊》2013,(6):95-100
贺铸词对唐诗的化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艳情与身世之感结合的角度化用杜牧、李商隐等晚唐诗人的作品;二是从清词丽句的角度化用李白、社甫、王维、孟浩然及大历诗人等盛、中唐诗人的作品.贺铸词对唐诗的化用,既有“得前人遗意”的一面,也有“自出新意”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本人有限的那一点资料,基本上还是来自敦诚、敦敏、张宜泉三人的诗文。在“雪芹三友”的诗文中,有直接提名歌诵与雪芹有关事情的;也有不直接提名,但确与雪芹有关的。例如敦诚这首《过寅圃墓感作》,为原诗二首之二,就是表面上似与雪芹无关,实际上透露出雪芹身后的重要情况。  相似文献   

9.
据有关史料载,作为许浑诗保留下来的,约530多首,作为杜牧的诗保留下来的,总数也与此不相上下。读《全唐诗》则发现这样的情况:把作为杜牧的诗而收录的50多首诗(1972年的《杜牧研究资料汇编》说是53首),又作为许浑的诗而重复收录了。一诗二主的数量之多,是颇为异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一)杜牧很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这主要表现在重视政治教化功能和强调经世致用功能两方面。这种文学思想既有合理性,也有保守性。至于杜牧对元白艳诗的批评,应从两方面看:从元白艳诗的内容及其所产生的不良社会效果看,他的批评是对的;从他批评时所坚持的情理观念本身看,不但有很大的偏失,而且与自己的创作相矛盾。(二)在文学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关系方面,杜牧既强调以思想内容为主,也重视艺术形式。在这个问题上,他的观点比较辩证,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1.
屠青 《殷都学刊》2005,(3):40-43
韩琦与王安石两人由于最初交往时的误解,以及性格、政治主张等方面的差异,他们之间一直没能建立起十分亲密、融洽的私人关系。两人后来又有不同政见之争,但并未成为水火不容的仇敌。王安石在诗文中曾表达出对韩琦的敬重与感激之情。在王安石变法期间,韩琦也没有对王安石进行人身攻击,没有否定王安石的为人。对于彼此的人格,他们还是互相敬服的。韩琦与王安石的交游体现出二人宽容大度的胸怀,展现了两位当世名臣的风范,可以驳斥前人对于二人关系的歪曲。  相似文献   

12.
杜牧的党属关系究竟如何?对此学术界仍有很大分歧。大多数人把杜牧划属牛党;张采田则认为他只是“右牛党者”;清代王士祯更为他鸣不平说:“党牛怨李君何与?青史千秋有至公”;目前仍有人提出杜牧是“非牛非李”的超然人物的论点。我们认为对这一分歧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也认为仅仅满足于党属的结论是很不够的,还应该  相似文献   

13.
段双喜  陈良中 《兰州学刊》2005,(4):270-272,258
杜牧的<赤壁>等咏史诗的翻案语往往以女性为议论的出发点,他咏史诗很多都与女子有关.这是由于杜牧个人生活放荡不羁,大量创作与女性有关的诗,形成了思维定势,给他的咏史诗提供了女性观照视角.文人有以女性为衬托增加诗歌情趣之传统,这也影响了杜牧的咏史诗.  相似文献   

14.
杜牧的《自撰墓志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作者的家世、生平,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料,历来为史学和文学史家所重视,从五代、北宋人撰旧、新《唐书·杜牧传》到今人编《杜牧年谱》,其世系、仕历皆以《自撰墓志铭》为主要依据,这无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张溥的诗文集现存主要有四种,即《张太史七录斋初集》7卷、《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七录斋文集·论略》2卷《续刻》6卷《别集》2卷、《七录斋近集》16卷。前二种近年已影印出版,后二种则分别藏于天一阁博物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颇为稀见。四种诗文集体现了张溥的总体文学风貌,具有重要的文学和文献价值。首次对四种诗文集的版本、内容详加考述,指出其在张溥研究、复社研究、晚明文学史及思想史研究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1219年,成吉思汗远征西域,耶律楚材扈从征讨,在西域居住近十年,创作了130余首西域诗,返回燕京(今北京)之后,他又撰写了《西游录》两卷。耶律楚材在西域与王君玉、丘处机、郑师真、蒲察七斤、李世昌等人交往较多,且有相当数量的汉语诗文作品。耶律楚材与这些人的交游及诗文作品证明了汉文化在当时的西域流播较广,因而对研究西域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杜牧与《叹花》诗本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广才 《东岳论丛》2004,25(3):118-122
载于《唐阙史》的《叹花》诗本事 ,亦称杜牧湖州韵事。缪钺先生以《唐阙史》所记与杜牧行迹及史事多有抵触 ,且地方官吏娶本地百姓女为妻妾有逾格律为由 ,认为此事未必可信。其实 ,《唐阙史》所记核心事件均与杜牧行迹及史事相合 ,抵触者仅为客观原因造成的细节误记。禁止地方官吏娶本地百姓女为妻妾 ,只是李德裕主政期间临时规定的官纪 ,从牛李党争的结局及湖州韵事发生的时间看 ,此官纪对杜牧湖州韵事并无影响。从杜牧求湖时的反常举动与不合情理的托词以及至湖后的《题茶山》诗看 ,其求湖隐衷可能与湖州韵事有关。记载湖州韵事的《叹花》诗 ,至今并无证据否定其为杜牧作品。所以 ,对杜牧湖州韵事不宜轻易否定 ,或许确有其事。  相似文献   

18.
郭剑英 《学术研究》2007,(6):156-156
唐·杜牧《阿房宫赋》是古今脍炙人口的名篇,说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其中"阿房"二字,一般读ēpán,但也有不少人读ēfán,之外还有读āfán的。  相似文献   

19.
周潇 《齐鲁学刊》2006,(5):82-86
在明中叶第二次诗文复古运动中,李先芳参与的时间要早于李攀龙之外的其他六人,且有引介王世贞之功,可谓诗社先驱,却名不在“七子”之列,而被置于“广五子”之中。此事作为一桩公案被钱谦益等人借为攻击后七子的口实而加以渲染。事实上,所谓李先芳的被摈弃,有外部时空条件的限制:加入刑部诗社后不久即离京外放,在七子集团形成之前未参与活动;也有他自身的原因,一是诗文创作才力不逮,二是为人轻薄放浪,对诗社态度迟疑动摇,而并非李攀龙等人有意摈之。李先芳诗名藉甚却成就不高,然也有不少诗思秀发之作,亦齐鲁间一才人。  相似文献   

20.
赵文的文学理论与诗文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是元代前期南方文坛重要的文学理论家和诗文作家,在元代庐陵(今江西吉安)诗文流派的形成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上承刘辰翁,下则影响刘将孙、刘岳申、刘等人。本文梳理并评述了赵文的文学理论,并对其诗文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文章认为,赵文是元初一位有胆识、有见地的诗论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章家和诗人,但由于其文集失传,其成就不为人所了解,应该说是有沉埋之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