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苏云 《家庭科技》2011,(9):32-32
疝气俗称“小肠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发病时疼痛难忍。中医认为,疝气发病多与肝经有关,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的人体隐喻与反隐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中有关人体的隐喻有两种:一是"以身喻物",即以人体各器官部位为喻体,将各种人体以外的事物冠以拟人化的名称或描述;二是"以物喻身",即反过来以非人体为喻体,人体为本体,从社会各种文化角度来关注人体器官的特点和功能,给人体各器官部位以异名和性状描述,我们称之为人体的反隐喻。拟人化的名称、描述和人体异名、人体物化描述都是隐喻机制作用下的语言结果,反映了人类认知思维中人体与世界双向作用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人的耳朵是整个人体的缩影,其形状颇像一个倒悬于母腹中的胎儿,代表着人体的各个部位,根据刺激耳廓有关部位可以治病的原理,可以进行耳廓按摩。这种方法不但简便易行,而且还能增强抗病能力,对治疗疾病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每天在早晚洗脸时,用毛巾上下左右揉搓  相似文献   

4.
《家庭科技》2012,(9):26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进入血液,在血液里专门攻击一种重要的血液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人体的一种免疫细胞,也是人体与外来病菌作战的"斗士"。那么,艾滋病病毒到底隐藏在身体哪个部位呢?艾滋病病毒可以在淋巴细胞中生存并进行繁殖,  相似文献   

5.
许多人在发生炎症后,便急着用抗生素治疗,这是没有必要的。 在我们人体的皮肤、口腔、咽喉、阴道和结肠等部位有大量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这些是人体的正常菌  相似文献   

6.
比喻的魅力在创新,创新的原动力在情智.人们在创造比喻时已经不满足于单一感性的审美,而是注意到了理性的审智.精警、深刻、富有创意的远程比喻就是既审美又审智的一种比喻变异形式.  相似文献   

7.
已有学者认识到:比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比喻,含有认知和思想成分、它积极地参与到思维过程中。如果说比喻具有认知的思维功能,这究竟是怎样体现的?如何把"比喻具有认知功能、参与到思想过程当中"落到实处,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在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下,本文欲略人所详,而详人所略,即在目前学者提出了问题、但未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比喻延伸,是一种思想修辞,或者说是思想修辞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又可细分为显性比喻延伸与隐性比喻延伸。作为一种思想修辞格,比喻延伸具有创新价值,它在范式转换的创新思维中也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8.
《修辞学发凡》的比喻分类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明喻和隐喻的进一步细分界限不明确;作为比喻辞格的子类,讽喻不应该和比喻并立为两格;明喻、隐喻和借喻的三分法,没有突出本体和喻体的联系;在修辞教学方面,《发凡》的比喻分类限制了学生对比喻范围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鲜花给生活添彩,比喻为语言增色。人们在说话写文章时往往喜欢运用比喻。然而,对于是否存在着比喻推理,比喻推理的本质及形式,比喻推理与类比,比喻的关系等问题,逻辑界却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一 是否存在着比喻推理?我们先看具体事例: (1)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李斯:《谏逐客书》) (2)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这两个例句都使用了比喻,并且这些比喻不仅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而且大大增强了议  相似文献   

10.
比喻的心理机制胡元德在众多的修辞手法中,比喻是运用最广泛、最有表现力的一种。以往的修辞学界对比喻的研究虽相当充分,但仅限于对比喻成品的句法结构进行静态分析,对比喻的生成过程则缺乏充分的动态考察,以致无法揭示出比喻作为心理流程的许多特点。本文拟在前人研...  相似文献   

11.
组合式比喻作为一种比较复杂的比喻方式,有着相对稳定的结构类型。本文通过其喻体组合的各种方式进行简单分析,把握组合式比喻在文章中的修辞作用,并通过与单一性比喻的对比分析,明确组合式比喻的适应范围及其内在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小说长于运用比喻来描写人物形体的某些部位,这种符号化的描写久历流变仍保持着相对稳定性."物喻"意象的选择既具有包囊宇宙天象地貌的开放性,又有暗示某种力征或美质的定向性.其中,男性躯体描写的动物化倾向与女性仪容描写的植物化以及食物化倾向,是"英雄壮貌"与"美女柔形"等传统文化渗透的必然结果.归根结底,中国古代小说这种人体描写的"物喻"特征来自原始性的"隐喻"思维.这种隐喻思维化育成后世的"观物取象"意识,对"物喻"式写人传统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深邃而机智的比喻和诗句一样具有张力。本文主要从比喻张力的概念入手。对比喻的张力方向和效果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比喻的表达由四个要素构成:喻体、本体、比喻词和共通特性(本体和喻体共有的特点)。在具体运用上,四个要素不一定都具备。有比喻词的比喻叫直喻,没有的叫隐喻。还有些比喻不明言共通特性。但本体和  相似文献   

15.
比喻的动态语义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研究是修辞学中的重要命题,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以静态的描写居多,鲜见动态的解释性研究,而这正是比喻研究中较为薄弱的部分。本文尝试以语义的、动态的角度来探讨比喻的规律。一、在语义层面可以详尽描写比喻的内部构成,为解释提供可能以往对比喻的研究,由于研究基点的偏误,往往带有笼统、宽泛的弊病,体现在比喻的定义和比喻的构成上。如钱钟书先生总结出的比喻总纲:“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是雨亦无奇,如雨乃可乐”,亦即“不即不离”,“以不同类为类”[1]74,并认为“凡喻必以非类”[2]。这是颇具代表性的观点,但“类”是一个相对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大中学教坛上把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的“三分说”分类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应分为两大类:常式比喻和变式比喻,并着重分析了 常式比喻与变式比喻之间的联系及其“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比喻,也叫譬喻,俗称打比方,是人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段之一。比喻在文学艺术领域里,更是作家们进行创作的拿手好戏,以至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里,到处都绽开着绚丽的比喻之花。很难想象,如果在人类社会生活里,从语言表达中抽掉了“比喻”这一方式方法,人们的语言文字会枯燥乏味到什么程度。关于比喻的运用,就日常语言交际和叙事性作品来说,好象容易取得比较一致的理解,至于说理文,情况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五四”以来抒情散文的名篇。这篇杰作为什么多年来受到人们赞尝、传诵不衰呢?主要是因为它在艺术上显示了作者杰出的才华善用比喻,是《荷塘月色》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之一。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能把事物的特点描绘得形象鲜明。比喻以“至切为贵”、以“清新称奇”,《荷塘月色》中使用的比喻,非常贴切而又新奇,显示了作者独到之妙。作者运用了大量优美的比喻,十分细腻地描绘了荷叶的动  相似文献   

19.
汉译佛经中的比喻十分丰富,本文从词汇学的角度对其中的比喻连词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文章分“本体+喻体式造词”和“借喻造词”两个部分对汉译佛经的比喻造词法进行了归纳分析,并阐述了这些形象化造词法在传播佛教教义方面的效用及其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比喻是语言交际功能的一种现象,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经常运用的一种修辞方式,是老幼皆知、人人爱用的一种言语手段。本文想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试着从结构出发,探讨比喻的全貌;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比喻的类型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比较各种类型的本质特点和功能以及风格特色。 比喻从结构上看,有两大类:一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全出现的,另一类是只出现喻体,而本体和比喻词不出现的。本文把前一类叫作完全比喻,把后一类叫作不完全比喻。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