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汉语人体词语从古至今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通过点面结合的分析,我们总结出其演变的四个主要特点:一、往往存在新旧词语所指义域交叉、新旧名称并存的现象和阶段,新词代替旧词会在语法、语用等上有所表现;二、主词位的演变带动了整个词汇系统的演变;三、人体词汇系统经由简单到复杂再简单的过程;四、人体词汇演变的方式多样而复杂。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词和词组的界限是十分清楚的 ,对于“多义性”的和“过渡性”的词语则应放在一定的语境中去考察、界定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人体词作量词用的现象较普遍,多数人体词是充当临时量词,也有一些单音节人体名词量词化后成为通用量词,二者可从意义和结构上进行判别。充当临时量词的人体词增加了语义表达的形象生动性。人体词的量词化是在隐喻或转喻的机制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冯凌宇 《江汉论坛》2007,(6):130-132
文化产生于人,以人为中心,而人的物质形态是人体,人体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和基础,因此,对人体的体认不同,会影响不同文化及观念的产生和发展,当然,社会文化的发展也会改变人们的体认.人体体认与汉文化关系的具体情况就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的人体隐喻与反隐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中有关人体的隐喻有两种:一是"以身喻物",即以人体各器官部位为喻体,将各种人体以外的事物冠以拟人化的名称或描述;二是"以物喻身",即反过来以非人体为喻体,人体为本体,从社会各种文化角度来关注人体器官的特点和功能,给人体各器官部位以异名和性状描述,我们称之为人体的反隐喻。拟人化的名称、描述和人体异名、人体物化描述都是隐喻机制作用下的语言结果,反映了人类认知思维中人体与世界双向作用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论衡>是东汉时期一部论辩性强、口语化程度高的著作,该书中有大量的特指式反问句.语法上,以"何”、"谁”等为代表的疑问词在这些反问句中可充当各种主要句子成份;疑问代词仍以前置为主,但后置结构已有少数用例.语义语用上,各疑问词用于反问均表否定,并使原句句意或转表否定或转表肯定.  相似文献   
7.
《论衡》是研究东汉语言的可靠语料。本文从语法、语义、语用的角度,全面细致地分析了该书中特指式询问句的各类型及特点,揭示出这一时期疑问句某些方面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汉语“人体 人体”构成的双音人体词语多表示非人体的意义,这类特殊人体词语群的结构表现出以联合式为主的特点,其入词语素的选择和转义的产生则都受语言外部认知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