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萨特的自由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康德的影子,是对康德自由的继承和发挥。但是康德的自由在更多层面上是形而上学的,仅仅限于精神层面的自由实践,属于知识论和认识论范畴;而萨特的自由是存在本体论意义上的,他不仅要实现人精神上的自由,而且把这种自由观付诸于现实的实践活动,实现存在的自由。萨特的自由之路始终是与艺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由此实现的自由才能真正体现人的生存价值。这是康德美学上的自由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西方哲学和伦理学的发展中,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特别是他的自由理论,无疑是最有影响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几乎影响到现代西方的哲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艺术等所有社会科学领域;而更令人瞩目的是,萨特的自由理论对欧美社会和人们生活实际的影响,远远超过现代西方哲学的其它派别.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方面的对外开放,萨特  相似文献   

3.
冯皓  冯宜萍 《殷都学刊》2007,(3):110-113
让—保罗.萨特是二十世纪法国声誉最高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其学说对法国及整个欧美的思想文化界曾产生深刻影响,至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对萨特之存在主义下的文学和美学两个范畴进行探究,针对萨特文学作品里的自由意识和哲学思辩的美学意义给予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倘若我们需解释自由在艺术上的限制为何无法打破,只能像萨特所说的: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拥有自由.西方艺术亦是如此.他们只是在渴望中寻找自由,而无意将所有制度、经济、法律、道德去掉,回到原始的状态下从事艺术,因为他们知道那是不可能的.除了自然规律无法打破,他们也深信上帝是不可侵犯的,而上帝的存在本来就是西方人不自由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让-保罗·萨特(1905-1980)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存在主义的代表。同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导师。在萨特诞辰110周年之际,笔者藉此梳理一下萨特的自由与责任理论。以兹纪念这位具有深远影响的传奇思想家。本己的存在和自由是始终贯穿于萨特哲学之中的主旋律。因次,萨特哲学也常被誉为“自由哲学”。萨特的自由观并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探求人的本性。而是从人的存在出发,追求人的生存、自由、价值和幸福。同时,萨特的自由观也不同于把自由抽象化为为所欲为的纯粹个人主义。而是将之归于责任的限制。本文通过探究萨特自由观与责任观的内在联系,旨在挖掘其深层次的伦理内涵及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萨特存在主义美学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让一保尔·萨特(Jcan—Paul Sartre,1905—1980)是存在主义哲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美学方面同样卓有建树,曾撰写了《美学论文选》、《什么是文学》、《想象的事物》、《想象力的现象学心理学》、《波德莱尔》等一系列著作。在现代西方美学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中,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是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之一就是从人本主义的角度考察美学问题,把美学与伦理学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李烁 《云梦学刊》2008,29(6):97-99
萨特的<隔离审讯>探讨了人际关系和存在"自由",并从中提出"他人性".这是与"自我"一样被萨特予以存在性观照的客体,通过他人,我获得生存的依托;通过我,他人也遭受失去自由的危机.萨特在剧中通过人物抉择的自由与自甘受苦的软弱性.深刻揭示出自由的可能和无法到达自由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让一保罗·萨特(1905——1980)是西方当代著名哲学家、法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在他的哲学中,“自由”同“存在”一样,是一个基本的范畴。他大谈人的自由、自由选择,大讲个人自由的绝对性,主张用“自由哲学”取代马克思主义。因此,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一定的意义上讲,可称之为关于人的自由哲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五、六十年代,萨特的自由哲学在西方影响颇大,成为包括不少青年人在内的许多人的人生处世哲学。1980年,萨特的逝世,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国家的报纸、电台和电视台都纷纷发表消息、评论和纪念文章。当时的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说:“萨特的逝世使我感到人类智慧的一盏明灯熄灭了。”美国《泰晤士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核心和灵魂是艺术自律思想,其形成一方面借鉴了道家的美学精神,建基于对中国古典艺术观念的反思;一方面受益于西方美学资源,特别是康德的审美自律思想.王国维的艺术自律思想主要体现在审美心理、艺术形式本体论、美学价值论三个维度,其思想用审美性架起了从中国古典美学到现代美学的桥梁.王国雏并没有走向"为艺术而艺术"的极端,而是从美育的视角把艺术自律与人的精神自由联系在一起,其理论充满了辩证色彩.  相似文献   

10.
赵文靖 《天府新论》2008,(3):148-150
法国新浪潮(New Wave)电影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场意义重大的电影思潮与运动,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由于受到哲学家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与美学的巨大影响,法国新浪潮在对社会生活和人生存在的领悟以及电影语言的表达上都体现了存在主义美学的长处与局限.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对新浪潮电影的审视无论如何都不能避开存在主义美学这个基本理论视点.  相似文献   

11.
张立文 《文史哲》2002,(6):39-46
和合艺术哲学的宗旨是全面彰显各艺术形态的符号化虚拟特征 ,交互式情感内涵和意境性自由使命。和合艺术的意象 ,是指主体精神内在神思之情对于景象的一种艺术审美观照 ,是情景的冲突和融合 ,并从立境、立象和立理 ,达情、达性和达命 ,爱艺、爱道和爱和等层面加以论证 ,以达“大和至乐”境界。和合艺术哲学是基于和合学五大化解原理如何才能流行起来而创建的形上论域。和合艺术哲学诞生的契机 ,在于和解和合生存世界所面临的“无路”困境 ,以及和合意义世界所出现的价值冲突和意义危机  相似文献   

12.
有关社会时尚与文艺创作互动关系的考察,是文艺社会学与文艺文化学研究的一个交叉领域;这一命题为中西方不同时代的思想家、艺术史家与文化学者所探讨;自然环境与时代风尚分别对文艺产生共时性和历时性的深刻影响;文艺也以自身与社会时尚发展的不平衡、对读者趣味的引导而对社会时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这种作用经过审美文化心理的中介得以发生。  相似文献   

13.
张玉能 《云梦学刊》2011,32(2):88-91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实践,主要有肯定性的建构功能,转换性的转化功能,否定性的解构功能,它们对应着实践的自由,准自由和不自由,反自由,也就在审美的领域相应地产生柔美(优美),刚美(崇高)和幽默、滑稽,丑。实践的这些功能通过审美形态制约和影响文学艺术的形态和发展。因此,实践的建构功能通过柔美(优美)的审美形态而产生自由的,和谐、阴柔的文学艺术形态;实践的转化功能通过刚美(崇高)和幽默、滑稽的审美形态而产生准自由的、激荡、阳刚的文学艺术形态和不自由的,矛盾、倒错的文学艺术形态,并实现文学艺术由古典型艺术转化为近代型艺术;实践的解构功能通过丑的审美形态而产生异化、变形的文学艺术形态,并实现文学艺术由现代型艺术转化为后现代型艺术。  相似文献   

14.
郑板桥的作品中包含着他对审美和创作的见解 ,其中关于心眼、意法、雅俗方面的阐述丰富了中国古典文艺理论的内容 ,把审美创作与思想内容、创作体验等密切结合 ,解决了主客体之间的各种具有丰富内涵的审美关系 ,对于当代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思想都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人们往往要求创作者必须贯彻自由的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审美道德意识生成在创作中具有特殊性,不是从外面强加给作者的,而应是创作者内在的生命自由意识向艺术的体验性生成。审美意识的体验性生成,是生命的"敞开状态",道德意识则使创作者处于生命的约束与责任担当状态。所以,从生命本身出发,就可以看到:审美与道德之关系,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生命内在力量的互相激活的关系。只要寻求生命自由意义上的审美与道德的和谐统一,艺术就能展示出感动人心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16.
范春晓 《琼州学院学报》2012,19(3):75-76,72
本文提出应以丰富美术创作的多维视角,探究中国传统年画的审美与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7.
梁筱妹  方冰 《兰州学刊》2009,(Z1):12-14
通过对国外、国内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梳理和评述,了解它的独特视角和方法,进而探讨在艺术人类学研究中田野工作的特点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在继承康德公共艺术美学思想即审美判断第二契机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美育传统中缺乏"公共性"做了批判,并以西方世界尤其是欧美国家公共艺术优秀成果为榜样,对中国现代社会美育空间中公共艺术的营造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刘毅青 《云梦学刊》2005,26(3):14-17
在对艺术真实的系统考察中,王元骧通过把审美反映论引入到一个动态的系统和活动层面,达到了一种存在论的深度。这使得他对艺术真实的理解与从存在论产生的对艺术真实的理解能够互相阐释。  相似文献   

20.
陈才生 《殷都学刊》2008,29(2):97-100
“心性”之学是中国当代新儒家哲学思想的核心,将“心”的文化与“心”的艺术之间的障壁打通却是徐复观的独创。其要点有二:一、虚、静、明之心乃是精神自由的关键,亦是艺术价值的根源;二、“不为物役”不仅是庄子人生中“美地观照”的关键,也是艺术创造的关键。徐复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现代化因子的方法实乃当代新儒学内圣而外王理路在艺术领域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