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符号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定义,这使得性权力伴随着语言符号的差异而不断的变化与修正.语言符号是产生权力的根源,女性性权力正是基于此而具有历史性和变动性,在研究女性社会属性这一问题上,试图通过引入语言符号来对性权力做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知:语言符号如何介入性权力而使得其产生,在伴随着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的语言差异是如何对性权力造成影响,在现代社会,语言符号又是如何改变女性性权力被压迫被刺夺的事实,社会性别的转换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性权力的转化,而性权力的转化又是怎样通过语言符号差异的体现,成为了本文需要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语言符号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定义,这使得性权力伴随着语言符号的差异而不断的变化与修正。语言符号是产生权力的根源,女性性权力正是基于此而具有历史性和变动性,在研究女性社会属性这一问题上。试图通过引入语言符号来对性权力做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知:语言符号如何介入性权力而使得其产生。在伴随着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的语言差异是如何对性权力造成影响,在现代社会,语言符号又是如何改变女性性权力被压迫被剥夺的事实,社会性别的转换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性权力的转化,而性权力的转化又是怎样通过语言符号差异的体现。成为了本文需要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英国古典哥特小说中包含了大量与女性监禁相关的叙述序列,对监禁的叙述构成了哥特式小说的基本叙述模式。监禁叙述,从权力的角度来看,表现的是父权社会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力通过对女性身体的监禁来实现对女性的规训权力机制。同时,从阅读的角度来看,女性监禁叙述可以解读为女性个体死亡经验的体验,而对女性监禁叙述文本的阅读行为又是父权社会实现以规训女性为目的的示众效应的有效手段。通过这样权力机制以及相对应的体验解读和阅读机制的运作,英国古典哥特小说最终构建的是古典时期以父权文化为基础与对女性权力规训为特征的暴力美学。  相似文献   

4.
西方文化研究通过重新思考文化、政治与权力等概念,将文化与权力进行话语接合,形成文化政治的话语形态和批评范式。文化政治理论批判传统的精英主义文化观,结合大众文化形态,对文化语义进行扩容。文化政治将文化视为弥散着权力的意义版图与话语质态,不管是日常生活世界,还是表意的文本符码,都成为权力生产、传播与弥散的文化存在。文化政治理论重构了政治的话语内涵,形成微观政治、生活政治、差异政治与话语政治的多元政治景观。文化政治理论重新思考权力问题,强调权力的微观性、生产性、弥散性、对抗性等特征,批判性审视权力在日常生活、文本话语结构与文化实践中的生成、繁殖、流转与抗争,以文化介入、文化改革与文化治理的方式推动社会朝着自由、民主、公正与多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东方主义视角下美国朝鲜战争小说中的韩国女性形象,是美国作者们依据自身经历和东方知识,通过"西优东劣"的权力话语言说来书写韩国女性,并以"真理"形式,塑造出看似个别其实包含着一种具有普遍偏见性的女性形象。与此同时,他们把这些形象作为媒介或隐喻,传递西方男性的权力话语,寄寓着西方男性与韩国女性是主人与仆人、权力与身体、我们与他们、文明与威胁的二元对立等级关系。  相似文献   

6.
鲁迅女性身体叙事的文本,撕裂了遮蔽在女性身体之上种种神秘的帷幕,透过对女性驯顺之躯、缄默之躯和死亡之躯的叙述,不仅批判了男权社会对女性身体的管制与形塑,而且极力恢复女性的地位和尊严、肯定女性的生存权利和生命价值,更为重要的是透射出男性角色在对待女性问题上所作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女性驯顺之躯的叙事,揭示了现实存在于两性之间复杂、隐蔽的权力关系,以及女性"内化他性"自觉接受男权社会和文化的"驯服",使身体呈现出"非我"的异化形态。女性缄默之躯的叙事,透过话语分析揭破男性话语霸权,以及女性在话语上被歧视与挤压而陷入"不能发音"的困境。女性死亡之躯的叙事,揭露了在"并非人间"的"此世""存在"中男权对女性身体的戕害与精神的虐杀,揭示女性在无法救赎的死亡命运中对男权社会与文化执著、坚韧的隐性抗争。  相似文献   

7.
蒋建梅 《学术界》2015,(1):170-175,325
消费社会阶段,身体成为个人的社会资本和身份建构的基础。女性身体是孕育生命的载体、男性阿尼玛原型和性欲望对象,由于女性的消费主体性、不均衡的社会性别权力,男性权力与社会消费资本、技术合谋,建构女性身体神话。女性身体神话体现为技术层面上的数据化、碎片化、图像化以及理想化,消费资本介入女性身体形象的生产,借助各种媒介和技术生产女性身体神话,规训女性身体,以达成自身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8.
以“永恒”的灵魂为设准而贬斥“时间性”的身体,这一观念是西方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核,“灵魂/身体”的内在思想结构与“男性/女性”二分的社会意识相互贯通,由此形成了西式的男权文化.中国古代传统虽“重身”却不重“女身”,女性在推重父子血脉相继的“非时间性”的身体政治学中被边缘化.因此,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负载着统治集团寻求恒久权力的梦想,都与一种“祛时间化”的文化资源捆绑在一起,都是一种男权文化.相应地,建构一种基于两性身体间性的女性化时间,对于走出传统男权政治社会的“死循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吉登斯将权力、时空、能动与结构连接起来,让权力得以实现的媒介就是结构,权力作为一种转化能力,则与能动相连,权力的扩张范围则与在时空中的聚集程度相关;吉登斯具体分析历史中权力的扩张时,认为这种扩张是配置性资源与权威型资源同时起作用的结果,社会变迁是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的共同作用.吉登斯对权力的分析也是有内在缺陷的,他对权力分析,只是说明了通过权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支配现象的客观性,没有具体说明这一支配过程产生的具体原因,而导致这一点的深刻原因在于结构化理论对文化分析缺失.  相似文献   

10.
金丹元  曹琼 《社会科学》2007,(12):171-180
"女性主义"的话题在电影学界、文化界都有颇多涉及。如何对女性主义、女性电影及其与中国当代电影的关系做出合乎实情的梳理和探讨,当下有必要重新认识中国电影中所涉及较多的几个女性话题,文章重在对"看与被看",性别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的变迁,性别意识、性别无奈与生态平衡等命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藉此对当下中国女性题材的电影创作及其文化内涵进行系列性反思。  相似文献   

11.
胡勤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6(12):43-49
将多丽丝·莱辛太空小说《南船星系列》第二部《异族婚姻》置于乌托邦传统中进行解读,发现她笔下的三区王国是一个女性与男性共享的乌托邦社会,这个社会既不同于男性的乌托邦社会,也与女性主义者的乌托邦有明显的界线.她从三个方面改写了乌托邦传统:女性在乌托邦社会与男性享有同等的权力;军队、权力、"正义"等男性所崇尚的理念全部遭到放逐;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庸,她们是思想者、反叛者.但是她通过女王艾伊思的遭遇揭示了乌托邦社会存在的弊端如对思想、情感等的钳制,对异己分子的排斥和打压.她认为只有打破封闭的文化,实现文化互动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田泥 《北方论丛》2021,(6):105-112
王安忆从性视角切入,指认男女两性的差异与不平等.王安忆对女性生命行为的审视,是放在社会、历史、传统、文化等共生系统中进行的,一方面揭示了女性生命的原生态与被动态;另一方面,又凸显了女性对自我身体价值的醒悟与对性权利的主张,并指出女性的这种由自我意识衍生出的性行为,对男性的性霸权构成挑战.王安忆这种鲜明的性别意识与性别立场,彰显了她作为激进的先锋女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规约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间故事家曹衍玉讲述的女性故事,包含了女性、男性与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故事的女主人公在与君权、父权和夫权等男权的对抗中,展现了与男主人公之间权力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女性在这种权力关系中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消费身体的现代性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女性的身体被国家意识形态与现代商业资本、消费文化共同建构为消费身体.这两种社会权力作用于女性身体的过程,反映了现代性之于女性的双重意义:正是现代性带来的新的社会变革,造成了传统价值秩序的崩毁,解放了曾作为传统价值符码的女性身体;也正是现代性在终极价值理念和形上价值追求上的匮乏,引发了社会自我认同的危机,使得消费文化乘虚而入,女性身体首当其冲地成为消费文化的奴仆.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观念、思想、视野和方法的女性主义 ,其之于世界、人类的意义有三 :对男女权力分配不均及女性沦为附庸、他者的不公正境遇进行批判 ,反抗性别歧视和贬抑 ,并对现行男性中心的权力结构、父权制历史文化传统进行清算、颠覆和解构 ;纠正由单一的男性视角书写历史、构建文化的偏差 ,弥补父性原则下对女人及女人活动的排斥和疏漏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精神立场灌注到文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和政治、经济、历史等领域的研究中 ,共同构筑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宏富与精彩 ;“双性人格”、“双性共体”成为男女两性新型人格和新型关系发展的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16.
现代政治文化具有世俗性、自主性、开放性与融合性。民族国家治理是国家公共权力控制和引导政治、社会活动的运作行为。政治文化现代化与民族国家治理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现代政治文化对民族国家治理提供支撑与协调,民族国家的治理活动推动、引导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故事在谭恩美的《喜福会》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而以家族叙事为核心的故国书写不仅令家丑外扬,更是揭露了旧式中国的诸多弊端,这让作家备受指责.然而,依据霍尔的族裔散居认同理论,这些故国往事实为谭恩美对家族史的重构,即在对过去的重述中发现、定位个体当下的位置;但她的书写方式说明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在华裔族群中的断裂,其叙述亦为主流的权力话语所操控.华裔只能站在美国文化的立场之上“回看”中国,其文化认同受制于族裔历史、社会文化和权力等多重因素,呈现出开放、流变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小说里的中国故事生动展现了华裔女性如何在断裂与延续、同一性(即所谓的“中国性”)与差异性之间协商与选择,以寻求文化身份的认同,从而解决其所面临的种族身份和社会身份间的冲突与割裂.  相似文献   

18.
李简瑷 《兰州学刊》2010,(9):216-221
女性身体从来都是意识形态夹缝中权力争夺的对象,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不同意识形态氛围会直接导致对女性身体的不同的认知。文章在梳理新中国女性导演影像书写历史的基础上,试图用身体范畴来解读她们的电影想象、呈现女性身体的方式以及对女性欲望、身体经验的表达,探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转型期性别意识形态及其运作策略影响下女性身体叙事话语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9.
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相对于权力性影响力而言的另一种类型的对于下属的影响力。虽然非权力性影响力和权力性影响力一样 ,都与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密切相关 ,但它们对领导者所掌握的权力的依赖程度是大不相同的。权力性影响力直接与权力的大小相联系 ,可以直接产生于外界赋予的权力的运作。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则是完全通过潜移默化的非权力性传播而形成一种范围更广、时间更持久的作用力 ,这种作用力与权力本身无关 ,纯粹是领导者个人品质、学识、才干等等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领导者的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0.
西方女权主义作为一种与男性中心文化对立的文化,为摆脱现存权力体系的控制,非常重视妇女的亲身经验和建立女性的话语。六十年代以来的美国,一种妇女自我探寻的方式“提高意识”,开始在女权主义者群体中流行。在这种简称为CR的集会中,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分析理论建立了微妙的联系,即突出弗洛伊德所关注的方面,把两性关系引入马克思对社会结构的分析。将性和政治结合是西方女权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而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长期以来一直在性别支配的阴影下打转,忽视了两性之间的权力结构问题。中国的两性之间既不存在正面的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