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4 毫秒
1.
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私人数字货币横空出世,对既有的国家货币发行机制提出挑战,央行数字货币由此应运而生。私人数字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之间存在彼此竞争、相互补充的复杂关系。竞争层面,央行数字货币可对冲私人数字货币带来的风险挑战,并防范私人数字货币的过度衍生。私人数字货币在国际结算、跨境支付领域蚕食央行数字货币的交易体系,甚至会形成数字货币区,与央行数字货币分庭抗礼。互补层面,央行数字货币可兼容私人数字货币的技术,私人数字货币可借鉴央行数字货币技术特性实现社会共识机制。央行数字货币通过为私人数字货币提供信用“背书”、稳定加密币的币值、完善稳定币的功能,使得私人数字货币之间有效互通。央行数字货币与稳定币结合形成数字版货币提款权,补充私人数字货币的支付功能。  相似文献   

2.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定数字货币的出现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铸币和纸币,货币经历了从具有内在价值到无价值符号的变迁。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法定数字货币实现了从诱致性变迁转向强制性变迁的发展过程。法定数字货币在不计息发行阶段,主要发挥交易媒介的作用;如果推出数字货币利率,它将成为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信用创造的作用,并通过背后的数字技术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在开放状态下,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一篮子法定数字货币”有可能成为“超主权”货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而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国需要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加大法定数字货币应用规模,共同构建区块链联盟链下具有“共信力”的多方平等、去中心化跨境支付体系和国际结算体系。  相似文献   

3.
数字货币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重要性日益凸显。尽管数字货币相关称谓与概念众多,但其本质特征在于具有数字化形式、采用分布式账本和密码学技术。根据发行与信用背书主体差异,将数字货币划分为主权与非主权数字货币具有概念稳定性。数字货币在实践中表现出与传统货币相似的经济功能潜质,有赖于信息科技和商业模式的发展甚至产生了深化资源配置、实现私人融资等特殊功能。主权数字货币处于起步阶段,但具有法定货币的法律属性已成共识,部分司法管辖区开展了探索研发并通过“监管沙盒”积累经验。非主权数字货币发展更成熟,呈现多样化功能定位与业态设计,存在财产说、证券说、商品说、数据说等争议。非主权数字货币法律属性识别应从形式主义转向功能主义,立足最大共识——财产属性,综合使用场景、功能目的、法律关系与效果等因素甄别特定个体。作为财产,非主权数字货币在实践中衍生出支付与融资功能。反洗钱/反恐怖主义融资监管、证券监管、税收征管成为监管治理的关键。中国采取非主权数字货币禁止政策是在监管技术与经验相对缺乏的情形下所作的过渡性安排,适时推动法律规制由禁易转向管制,实行有效监管是未来趋势。针对数字货币治理,对内应采取包容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4.
刘丹阳 《人文杂志》2022,(3):132-140
基于传统的货币国际化路径,人民币要想在短期内实现跨境交易领域的大幅提升,将面临一定的阻碍。主要原因在于在跨境批发贸易领域,美元在定价和交易方面占据明显的主导地位。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在跨境零售领域,人民币有可能通过重塑跨境零售支付的新业态,实现跨境应用水平的提升。其主要逻辑在于,数字时代的来临,催生了数字平台这一新的经济形态,凸显了大型跨国数字支付平台在货币竞争中的优势。平台消除贸易壁垒、创建全球化市场和社区的能力,与央行数字货币降低货币交易、扩大金融普惠,以及对跨境人民币实行精准目标管理和调控的能力相结合,将有效提升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吸引力,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这一过程可能面临货币主权的冲击、实时外汇交易的挑战、跨境监管的困境和大国竞争等多方面的新要求,这需要中国在多边框架下与别国加强合作和沟通,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5.
宋科  孙翼 《学术研究》2024,(2):91-100+177-178
在数字化时代的货币新格局下,本文重点探讨央行数字货币的兴起与现金的未来,并基于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对现金的不同替代程度系统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央行数字货币的产生是由数字化时代内在需求推动的,是技术进步和中央银行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将与现金长期共存,并对现金需求和经济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第二,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对现金需求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基于支付工具选择理论,从交易便利性和持有收益性来看,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将对现金产生替代,但考虑到匿名性与普惠性需求,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难以完全替代现金;第三,通过不完全替代现金和银行存款,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将对银行体系、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等方面产生影响,而在完全替代条件下,负利率政策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需要重新评估。基于此,各国应该充分认识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可能带来的利与弊,更为准确地把握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及其与现金的关系,并在试点中基于本国实际不断进行检验和修正,以逐步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货币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技术推动和私人数字货币发展倒逼下,法定数字货币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系统梳理世界各国对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和试验进展,总结和分析各国研发零售型法定数字货币的不同动机,并以此划分四种研发动机类型;构建2016—2021年法定数字货币指数,运用面板probit模型、面板负二项模型等对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金流通规模、普惠金融发展状况、贸易开放程度、跨境支付成本、创新能力、金融综合发展水平、政府财政能力等因素均会对国家研发法定数字货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元宇宙产业的日新月异给数字货币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不仅使得数字货币作为“准货币”的职能予以凸显,还展现了其在资产确权方面的新职能。数字货币在元宇宙中流通的同时也挑战着国家货币主权,监管的缺位将可能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甚至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并传导至现实世界。作为一种新兴货币,数字货币的法律性质尚不明确,并且各国对其采取的法律规制手段存在差异,这使得传统的监管手段滞后于元宇宙的新发展。现阶段“一刀切”的监管方式无法满足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应以包容性发展为理念,在现有基础上稳步推进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并加强国际间的监管合作,引导数字货币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具备可控匿名功能、采用双层型发行模式,其在技术层面的匿名不足以有效保护个人信息,需要基于公私利益衡量的视角重思保护路径。数字货币的较强匿名性未改变基于“告知-同意”原则的基本法律框架,但其形成了私人信息权益、传统公共利益以及推动货币普遍接受这一新公共利益之间的衡量机制,并强化了央行获得个人信息处理职权的需求和厘清货币发行公私混合属性的必要。我国法定数字货币仍面临物理设备中的个人信息被他人非法获取,以及个人信息权益受公权力侵害等利益失衡风险。对此,我国应当直接赋予央行处理数字货币个人信息的法定职权、建立相应的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督制度,基于行政授权关系对商业银行设立更严格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并为强匿名的数字钱包设置反洗钱与网络安全的例外规定。  相似文献   

9.
我国试点研发的数字人民币作为法定数字货币,与传统的纸币、硬币一样,具有法定性和法偿性,定位于流通中的现金(M0)。此般定位加上数字化的特性决定了数字人民币新的占有规则以及占有者和银行之间新的关系。据此对涉数字人民币侵财犯罪作类型化分析可得刑法规制方案:“出借”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账户后,挂失、提取个人钱包内他人“暂存”的数字人民币,拒不履行不当得利之债,应该定侵占罪;不法所有他人错误转入的数字人民币,拒不返还的,也应该定侵占罪;保管他人手机时非法提取账户内数字人民币,属于违背被害人意志侵犯数字人民币占有的行为,应该定盗窃罪;对于数字人民币“双花”行为,是货币权利用尽后,欺骗获得第二个收款方财物的欺诈行为,应该定诈骗罪。  相似文献   

10.
法定数字货币是网络技术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产物,兼具数据、财产和货币属性,现行《刑法》对数字货币犯罪的规制应对凸显不足。数字货币应纳入《刑法》中的货币范畴,作为货币犯罪的对象进行规制。根据数字货币的形式特点和技术特征,数字货币犯罪可分为生成型和事后型两种类型,呈现出伪造、使用、买卖、运输数字货币钱包,以及侵入数字货币发行系统等新型犯罪形式。因现行《刑法》难以对部分新型数字货币犯罪行为进行有效规制,故建议在《刑法》的伪造、出售、购买、运输货币犯罪中增加行为对象为数字货币钱包的表现形式,对生成型、事后型数字货币犯罪规制予以补充;同时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中增设破坏数字货币管理秩序罪,以在数字货币情境下对国家货币管理秩序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正科技的发展比我们想象的要快,100年前,我们还在用金、银支付;30年前,刷卡消费还是新鲜事物;5年前,手机支付还只是人类的梦想……2020年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宣布数字货币即将发行,传统纸钞将面临被代替的可能,一夜之间被各大媒体刷屏。看到此消息,很多民众都感到疑惑和不解:是不是我手中的人民币不值钱了?数字货币是啥?不需要银行卡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央行数字货币兴起,央行数字货币发行与商业银行体系兼容问题备受瞩目。文章分别对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和通用型央行数字货币进行分析,发现仅替代M0的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对商业银行体系影响较小,主要是对M0和M1进行替代的通用型央行数字货币对商业银行的稳定性产生全方位影响。因此,中央银行应坚持用双层体系运营央行数字货币,完善传统金融监管框架,商业银行应通过积极推动业务转型,加深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的方式,促进央行数字货币发行与商业银行体系兼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数字货币在中央银行的推动下在我国得到了持续性的发展。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推行央行数字货币将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货币流通环境的改善、法律制定与法律监管、信息技术实现以及对其他性质货币的监管带来挑战。因此,我国应该对数字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保证,对数字终端市场和应用场景展开配套建设,对法律和监管进行相应的完善,加大信息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积极参与超主权数字货币体系的构建,以应对并解决推行央行数字货币面临的挑战与风险,最终实现其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货币国际化测度、决定因素与人民币国际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测度货币国际化的五个单一指标和一个综合指标的指标体系,实证分析美元、欧元、德国马克、日元和英镑五种货币的国际化演进历程.货币国际化的五大决定要素是社会惯例、经济规模、金融发达程度、货币和财政稳定性、网络外部性.货币国际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各种因素的作用强度不同.需要实施进一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范围、强化货币和财政纪律、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加强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等措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数字正义是指导和约束人类开发、设计、应用数字技术的价值准则,其本质是社会正义而非“机器正义”。在数字社会,数字正义的基本内涵是数据资源的合理分配、数字权利的充分配置、算法决策的公开透明和代码规制的规范有效,主要表现为分配正义、程序正义、互动正义和信息正义四种形式。数字化塑造正义空间,使正义的存在形态发生了从“比例正义”到“计算正义”、从“个体正义”到“群组正义”、从“契约正义”到“场景正义”、从“接近正义”到“可视正义”的深刻转型。当前在我国数字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复合型规范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数据源头规制、算法赋权制衡和平台算法问责等制度,已成为我国法律规制保障数字正义的实践基点。下一步数字正义的治理结构优化,还需要在基础机制上充分配置数字权利及其救济方案,在实施机制上强化算法规制实施主体与工具的系统性,在保障机制上科学设计算法影响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6.
王惟中、洪大璘教授发表的“从马克思的货币理论看人民币的价值基础”一文,全面评析了我国学术界对人民币的价值基础的主要观点,提出“人民币具有信用货币与纸币的两重性”的见解.认为从1956年以来,人民币进入了它自己发展的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17.
比特币以及私人数字货币群是历史上最大的泡沫,但目前只集中在少数人手上,其风险溢出不大。当前数字加密货币的风险主要是个体风险:发行者以去中心化进行监管套利和操纵价格;投资者无法对其风险进行评估只能非理性从众;私人数字货币的本性会刺激ICO泛滥,让其无限膨胀。如果数字加密货币的赚钱效应被无限放大,并与金融体系建立联系,将可能利用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以私权力侵蚀公权力,形成一种财富掠夺机制;同时,可能造成法定货币不稳定,弱化央行职能,甚至颠覆现有的金融秩序,引发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因此,政府对此要密切关注,不仅要用新的监管思维来应对,而且要加快推动央行数字货币试点。  相似文献   

18.
货币、货币哲学与货币数量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照塞尔语言哲学的一个理论洞识 ,本文把货币归结为在人类经济活动和市场交往中凝汇着人们“集体意向性”的一种制度实在。本文第二部分则从货币总量和实体经济总量的相互关系中进一步反思了货币的本质。尽管在某一时点上一个社会或经济体中的货币总量和以货币总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所反映的经济总量都是一个确定的数 ,但在现实中 ,离开了货币这个纯数量“标量” ,我们既不能知道货币本身 ,也无法衡量任何总量国民经济指标。由此来判断 ,西美尔的“货币的量就是货币的质”命题为真。最后 ,本文还从货币哲学的角度反思了经济哲学的一般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入篮”后,人民币如何在“储备货币竞争”中站稳脚跟?“不可回撤义务”不仅意味着与入篮前相比不能有大的倒退,更意味着自觉与SDR的制度设计初衷相一致。因此,中国相应的货币政策需要持续符合不断发展的“可自由使用货币”标准,更应主动向 “储备资产”标准靠拢。这意味着须承担更多的“市场化责任”,可以通过加强货币互换、建立人民币清算银行、外汇期货交易平台、推动债券市场发展等路径逐步增强人民币“储备资产”属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储备货币的职能和地位,持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最佳货币区的内涵、实现条件及欧洲货币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芒代尔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了“最佳货币区”理论,而经济一体化成就最为显著的欧洲联盟自1999年1月1日起才开始正式启动欧元,现阶段欧元区是否具有“最佳货币区”的主要特征?发展前景又如何?本文试图在阐述“最佳货币区”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最优货币区的实现条件,并运用有关原理分析欧洲货币一体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