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国家思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念上的传统取向与现实取向的区别,思考方法上的感性体悟与理性分析的区别,国家概念上的家国同构与国家高于家庭的区别,国家管理形式上主张君主制与主张共和制的区别,国家治理方式上的崇尚礼治与崇尚法治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泛指与特指,所指与内涵、字面与比喻,使用的正式程度--这些都是词语在词义上所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我们在写作时不可回避地要对这几个主要的问题进行考虑和分析.本文拟着重讨论这几方面的区别,以期说明这些区别是写作措辞时必须要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创新与否,是论文与经验性工作总结在写作内涵上的根本区别;强调新颖性与强调针对性,是论文与经验性工作总结在写作选题上的区别;相对的普遍性与局部性是论文与经验性工作总结在材料收集和运用上的区别;逻辑性与事理性;是论文与经验性工作总结在表述过程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王弼是正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除了本身内容的创新之外,在思维方式上也和之前的汉学有比较大的区别。这种区别,既表现在具体学理上,也表现在方法论上,但是对方法论上的区别和创新,关注度是不够的。所以,为了更好地解读这种区别,尝试以王弼的"大衍义"思想和汉儒解《易经》的区别这一现象入手,在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视域下,以现象学为一种方法,对王弼易学思想上的方法论创新给予现象学的解读,从而希望搭建起对魏晋玄学研究的一条新的属于现象学的路向。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科学研究中,经常存在三个使人迷惑不解的问题:它们是经济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究竟有什么区别?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究竟有什么区别?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究竟有什么区别?这三个问题,多年来我国经济学界一直缺乏一个满意的答复,相当一部分同志认为,经济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没有什么区别;政治经济学和经济科学没有什么区别;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没有什么区别。正因为在这三个问题上存在着模糊认识,影响了我们对经济科学的性质、内容、体系结构,以及其他许多问题的解释。下面仅就这三个问题的区别谈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形而上学具有共同的根源,都是人对自身包含的有限性与永恒性的张力关系的理论化觉解,是人对自身生命本性的反思。尽管中西方形而上学有共同根源,它们在形而上学的实现方式上却有重要区别。这种区别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形而上学理论的确立方式的差别,中国采取的是一种下学而上达的路径,从伦理开始而达于形上境界;西方采取的则是一种上学而下达的路径,从本体论开始而达于伦理学。另一个就是中西方人生命超越方式的区别,即从有限到永恒的通达方式的区别,前者是内在的而后者则是超越的。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构成了中西形而上学实现方式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陈建勋  于姝 《兰州学刊》2007,68(11):61-62
传统上,人们并没有将消费者、顾客和客户做详细的区分,认为三者的内涵没有太大的区别,这将导致企业的营销目标过于笼统。文章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消费者和顾客作了概念界定,并对消费者、顾客和客户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区分三者的营销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学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而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不过是科学连续体上的不同部分而已。把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上来理解科学,而情境因素正是理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关系的纽带。情境因素所决定的主体相关度不是测量科学与非科学的尺度,而是决定在统一的科学连续体上的不同位置的尺度。当然,我们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居于统一的科学连续体之上,并不意味着忽视二者在产生、发展及各自的特征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强调"统一",并不排斥区别与个性。  相似文献   

9.
《家庭科技》2014,(1):48-48
正货币上的人像留心观察不难发现,硬币上的总统、女王头像都是侧面像,而纸币上都是正面像。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在于硬币版面太小,制作硬币的金属模板上很难雕刻高分辨率的正面像。与正面五官部位的微细线条相比,侧面像线  相似文献   

10.
对集合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下列问题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 ,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的关系 ,集合体与个体、完全体与部件、类与分子这三对关系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赵敦华 《河北学刊》2004,24(1):56-60
休谟用印象和观念的区分克服以前的经验论者在经验来源问题上的矛盾。这一区分是以肯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验之间的相似性为前提的。然而,休谟对因果关系的怀疑又否定了过去和未来的经验之间的相似性,这与他的经验论的根本前提相矛盾。他或者坚持他的理论前提而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怀疑,或者坚持对因果关系的怀疑而放弃他的理论前提。正是这样的矛盾启发了康德,他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休谟问题",并用过去和未来事件的连续性的先验图式解决之。  相似文献   

12.
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教育方面的表现尤为成功和卓越,他的“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至今还闪耀着睿智的光辉。通过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剖析这位伟大教育家的言行,找到其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以及他对世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研究异化问题的专论、专著可谓汗牛充栋,但学者们对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理解却莫衷一是,异见纷呈。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早晚期异化思想并无联系;有的学者则强调马克思早晚期异化思想相互联系;或者认为只有《手稿》中的异化思想才是马克思的真正意义上的异化思想,因而对马克思晚期的异化思想避而不谈;还有学者简单地把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归结为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没有看到彼此的异化概念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相似文献   

14.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大教育家 ,他们留下了很多光辉而宝贵的教育思想和经验 ,如“有教无类” ,“启发教学” ,“因材施教”等等 ,而且 ,东西方两位伟大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 ,分析和比较两位先哲的教育教学思想 ,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和实践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对真理的无蔽及解蔽、现实此在的在世结构及本真的存在的显现等问题的看法受到了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思想的重要影响,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对创制和实践的区分,更成为海德格尔构造其存在思想的隐藏线索.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实践思想的吸收和发展可以视为对古希腊思想的正本清源,针对西方理性至上的形而上学传统,恢复实践哲学传统的应然维度,并进而探寻哲学扎根其中的真正土壤.  相似文献   

16.
直观和概念是两种不同的先天认识形式.二者截然不同,但惟有结合起来才形成知识,由此给康德的认识论带来了难题.康德对二者的区分实际上是对西方哲学史上关于感觉和理智的区分的一种自觉继承,但采取了一种新的形式.完整理解这两个概念及其关系,对于深刻把握康德在认识论上的变革及其理论困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群众观是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一个根本性的部分。在深刻批判和根本翻转以往哲学的群众观的过程中,马克思超越"哲学家的世界"将目光转向"群众的世界",并以此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域。马克思以"群众原则"根本区分了"消灭哲学"的两种方式,以"群众原则"确定了自身哲学的基本走向,以"群众原则"确立了自身哲学的历史原则、实践原则和整体原则的基本规定和现实根基,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通过根本变革"群众的世界"来实现人的解放,必然成为马克思的群众观的基本诉求。"未来哲学"不可能是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抽象哲学,而是包含着哲学并把哲学之外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共同纳入其中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的"科学",其表现为一种对人类命运的整体性关注。  相似文献   

18.
评唐奈兰对罗素和斯特劳森摹状词理论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奈兰指出,相对于不同的语境,同一个限定摹状词的功能可以区分为指称性用法和归属性用法,罗素和斯特劳森的摹状词理论没有充分考虑语境因素,因而忽略了对摹状词用法的区分.我们基本同意唐奈兰对罗素理论的批评,但认为唐奈兰对斯特劳森理论的批评是不适当的,有严重的曲解.斯特劳森先于唐奈兰提出指称性用法和归属性用法的区分,并据此指出罗素理论脱离语境的缺陷.唐奈兰的理论并未超出斯特劳森的理论框架,其主要贡献在于对摹状词的指称性用法及其语境作了更为细致的研究,使之与归属性用法的区别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孔子一生在教育实践中有诸多创新:第一,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第二,确立了"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标准;第三,奠基了"知行合一"的教学过程;第四,形成了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丁振中 《北方论丛》2016,(1):126-130
帕菲特的道德哲学是在规范并分析“理由”和“合理性”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其理论“大厦”是在“理由”和“合理性”基石上建立起来的。帕菲特认为,人是宇宙唯一的能够回应理由的理性存在。我们应该接受某些基于价值的、客观的理论,行为的理由从那些给予我们理由去拥有欲望或目标的事实中获取力量。实践合理性与认识论的合理性的关键区分,在于对实践理由的自发回应和对认识论的理由的非自发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