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化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行政体制乃至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中国式的协商治理模式,因为协商治理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治理模式,是一种以中国式民主即协商民主为基础的公共治理模式.要实现以协商治理为目标模式的公共治理,必须深化改革,以期实现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向现代公共治理的转变;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多方参与的协调共治体制;理顺政府内部的职能关系,完善政府内部上下级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共治体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发展中,为了解决诸多区域治理难题,逐步实现了从行政区行政向区域行政的转型.但是,通过对近年来两个三角洲区域行政的评估.表明其在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同时,并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并未破解区域合作的迷局.由于两个三角洲的区域合作是一种缺乏治理的地方政府间协调与合作,所以无法有效治理区域发展中诸多公共性问题.因此,要提升两个三角洲区域整体竞争力,应该适时从区域行政向区域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以企业或项目为管理对象的点源环境治理与环境问题的区域化日益相悖,环保历史与现实理性呼唤新的环境治理模式,与点源环境治理相结合的区域环境治理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区域环境治理是指以自然区域整体为治理对象的环境治理模式,分区治理和合作治理是其基本要求和特点;需要建立环境分区治理机制、区域环境整体治理机制、区域环境合作治理机制和区域环境管理体制,四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环境问题的特殊性要求按自然区域进行分区治理,每个自然区域必须作为一个自然整体进行治理,不同的自然区域以及自然区域内的各行政区域之间必须相互合作,实现区域合作需要建立有效的区域环境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构建以服务为核心理念的新的政府治理模式——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目标选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相对于管制型政府,这是一种新的政府治理模式、新的行政价值选择和制度设计。要实现治理模式的转变,任务艰巨而复杂。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5.
"脱域"公共危机的发生将急剧改变公共管理和公共资源配置秩序,导致区域性社会运作机制中断或瘫痪.而"切割式"的现行行政区行政模式与"脱域"公共危机的逻辑错配,使"脱域"公共危机治理处于"低效"或者"失灵"状态.以"网络式"的区域公共管理体制作为平台,既整合纵横向政府系统内资源,又积聚政府系统外的市场和社会资源,能够实现对"脱域"公共危机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6.
对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战略性思考,是稳步有序地推进大部制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中共十七大报告内含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性路向,即迈向整体性行政管理体制,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内联”治理结构和发展“外协”合作关系,并通过转交政府职能与建设和谐行政文化实现二者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政府治理形态是基于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而产生的行政区行政模式.行政区行政因其具有封闭性、内向性和僵化性的特征而无法保障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无法促进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这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是相悖的,也不利于法治政府建设目标的实现.区域合作行政以其合作性、开放性、跨界性等特质担当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健康发展的重任.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政府行政越来越呈现出合作的特征,逐步从传统的行政区行政向区域合作行政转变,并依赖于法治保障达到区域内各地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区域公共问题的有效治理需要区域政府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而现有的区域行政体制中政府在行政理念、区域公共政策、区域法制化建设和区域合作组织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对此,要推进区域行政创新,提高区域公共问题治理效益,应重塑区域行政的价值理念,加强区域行政的动力机制建设,优化区域公共政策,完善区域行政法制化建设,加强区域行政的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但其进一步发展却面临"行政区行政"的层层阻力。化解行政区行政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矛盾的根本途径不在于行政区划的调整,而在于区域内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因为行政区经济的产生不在于行政区划本身,而在于行政区的"行政"。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质上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与其相应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是区域政治协同发展,区域政治协同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从现状来看,实现我国区域政治协同发展,必须创新区域行政立法方式、建立区域行政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区域地方政府间行政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社会治理的最佳状态是“善治”,要求社会主体平等参与治理公共生活,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政府作为公共权力部门,是社会治理结构中最重要的责任主体.实现社会治理之善,关键取决于政府自身建设.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社会建设背景下提出来的,以公共理性的视野考察其价值取向和改革目标,“良政”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都能在其中得到体现.以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是正确处理“良政”与“善治”的关系,将行政体制改革与社会体制改革有机结合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锁利铭 《晋阳学刊》2014,(5):115-126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放在尤为突出的位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我国发展的内在动力,区域治理的转型与能力提升是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的区域合作治理受到来自于地方政府和制度结构双重困境的影响,而要走出区域合作治理困境,需要对区域合作治理结构进行调整转型,其中包括提升合作意愿和降低交易成本。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揭示出地方政府区域合作治理转型的路径包括构建跨界政策网络和改进区域合作激励。  相似文献   

12.
政府社会管理改革:一个理解框架及其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管理作为政府一项基本职能,其正当性、范围和方式受国家构建和行政模式的影响和约束.目前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仍旧是一个未完成共识的研究议题,从公共责任类型和公共政策取向这两个维度构建理解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框架,可以避免对政府社会管理的片面认识,可以发现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旨在于如何消除对全能政府的依赖,并在限制强制性权力行驶中改善公共服务,其政治思维倾向和价值追求不是以维持社会稳定为目标,而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取决于政府角色认同的转变和治理机制的设计,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则应当融入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找回政府:“后新公共管理”视阈下的区域治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林 《学术研究》2012,(5):64-69
珠三角区域虽然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区域政策最完备的区域之一,但是其"多中心、不均衡"的发展模式要求区域治理的模式进一步完善。"后新公共管理"提出了"整体政府"和"网络化治理"等理论和实践模型,在加强宏观指导、统一治理目标的前提和保障下,提倡政府间跨部门的统一协助和合作治理,构建网络化治理平台。把"后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应用到区域治理中将改变传统官僚制层级政府各自为政、各司其职的管理方式,解决区域治理中各地方政府之间、垂直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各行政层级之间相互分割的"碎片化"管理的问题,同样也能化解"新公共管理"模式中片面追求市场化、淡化政府的协调机制的潜在弊端。在区域治理中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能为珠三角乃至中国的区域发展和治理提供新的参考坐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基层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以往实施的行政全能主义的传统治理模式正面临挑战.社区自治是培育基层社会自治能力的起点,也是重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基础,有助于形成一种“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结构与服务型的治理模式.为了实现治理模式的重构,社区自治要实现三个转变,即自治主体由单一向多元的转变,自治手段由简单向复合的转变,自治目标由行政管理向民主自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机构经过新中国建立以来近60年的艰难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政管理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这一段不平凡的改革实践,从总体上我们可以看到,行政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取得显著成效,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有比较大的改变,依法行政的法律和制度建设有比较明显的加强。但是应该也看到,行政机构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容忽视,行政机构必须与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建立的要求和进程相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与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政府行政管理必须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相似文献   

16.
白云锋 《社会科学》2023,(3):181-192+94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区域应急合作的法治化。应急背景下,区域合作呈现出有别于常态“发展型区域合作”模式的“防御型区域合作”模式新图景。在信息化时代,以数据技术主导、多方主体参与为特征的新区域主义的应急结构成为跨区域应急的主导治理框架,展现了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新理路。在应急法体系的运作过程中,应急防御型区域合作的实施并不规范,尤其体现为区域间应急决策标准的不统一,削弱了区域在实现国家安全中的基础作用。在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检视下,应急行政中的应急指挥机构及其发布的应急行政命令均应受到法秩序统一性框架的约束。为规范应急背景下区域之间的一体化实践,缓和风险系统性与区域分割管理体制之间的张力,通过区域合作助推国家安全,央地政府以及相关主体必须在科学与法治价值的引领下统筹共进。这需要事前在规范层面完善区域合作立法保障机制,在合作之中通过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增进区域合作动力,以及在事后通过监督与行政自制抑制应急权力的扩张。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未来政府治理范式的特质与进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治理范式的生成与变迁是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政治时局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走向厘定了我国未来政府治理范式的特质,即“政府主导—官民协同”的多中心治理。构建具有这种特质的新的政府治理范式,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着力建立“强政府—大社会”结构,促进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三者的良性互动,践行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以及建设“管理—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8.
强化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进管理方式,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系统和调控机制,建全更加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培育和发展各类民间社会组织,建立现代多元化的公共治理结构,形成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合力;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制度,建立以公共事业为导向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电子治理是治理理念在信息化和社会发展条件下的新形态。我国当前进行的基于电子审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是电子治理的一种具体表现。在推动电子行政审批的过程中,政府业务流程得以再造,政务办理过程能够得到全面记录,这些都为提高政府绩效考核工作水平提供了条件。文章以电子行政审批下的多元化考核为例,提出应用电子治理手段推动政府绩效考核模式创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跨界问题与半岛蓝色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跨界问题"管理是区域合作中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半岛蓝色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治理模式,这一模式不仅要包含政府内部的同级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合作网络,还要构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制度化、经常化和有效的"跨界"管理途径,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治理主体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